你敢相信嗎?
中國重慶有這麼一座立交橋,能直接讓導航系統崩潰,就連老司機都不得不服!
這個立交橋究竟是何來頭?為何這麼令人望而生畏?又為何要建造它呢?
重慶立交橋有多複雜?
說到重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重慶是許多人最嚮往的國內旅遊目的地。重慶的川渝氣息、濃重的煙火氣、令人垂涎欲滴的重慶火鍋、酷似《千與千尋》動畫場景的洪崖洞,還有解放碑、長江索道等網紅景點。都讓重慶成為人們嚮往的旅遊地點。重慶複雜的地形地貌,更讓它被人們稱為魔幻城市。
即使你沒有去過重慶,也一定聽說過山城重慶的傳說。進入一座大樓,低頭髮現自己站在20樓窗臺上。輕軌從樓房中間穿過,公路和加油站鋪在樓頂上。多山的重慶,展現出一幅魔幻的圖景,像極了蝙蝠俠電影裡的哥譚市和上世紀香港的九龍城寨。
我們今天要講的黃桷灣立交橋就是山城重慶魔幻現實的集中體現。
這座立交橋,一般被叫做盤龍立交橋,正式名字叫做黃桷灣立交橋,上下共五層,現在已經修建了二十條匝道,網際網路上有不少對這座立交橋的航拍,看起來錯綜複雜,令人生畏。
曾經有一條網際網路上的影片,一位網友開啟導航,高德地圖提示前方是黃桷灣立交橋,建議換成百度地圖。網友將導航換成百度地圖後,百度地圖又建議換成高德地圖,這位網友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有一個著名的國產手機品牌,2018年專門來到這座立交橋拍攝廣告,和友商同時開啟導航比對,宣傳自己最新款手機的導航精度。
當然,雖然這座立交橋對初來乍到的司機來說是一個挑戰,但對當地人來說,確實方便了生活,是重慶本地人的驕傲。
為什麼要修建這座立交橋
作為重慶最複雜最可怕的一座立交橋,黃桷灣大橋也有必須要修的理由!
黃桷灣立交橋立交橋的完工通車,把朝天門長江大橋和慈母山隧道連在了一起,過去半個多小時的車程被縮短到了10分鐘。
雖然大橋縮短了通行時間。但是這麼複雜的立交橋,不熟悉路況的司機,一不小心走錯了岔路,就能來個重慶一日遊。
所以很多網友就調侃,之所以這麼設計,是因為重慶是一座好客的城市,想讓每一位遊客都不要錯過重慶的每一處景點,而且不想他們離去。畢竟走上這座立交橋容易,至於多久能出來就說不準了。
面對網友質疑,黃桷灣立交橋工程的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就說:“黃桷灣立交橋是很複雜,但這是因為確實有這個必要,大橋的設計絕對不是為了複雜而複雜。”
事實上,黃桷灣立交橋並不是一開始就設計成這樣的,而是隨著城市擴張和道路增加,多次修改設計,變得越來越複雜。黃桷灣立交橋立項於2004年,按照當時的規劃,黃桷灣立交橋只是朝天門大橋的附屬工程,是盤龍立交的改造和提升。也只設計了三層。
但在接下來的五年,重慶交通流量迅速膨脹,黃桷灣立交橋的設計改了又改。到2009年確定最終方案時,終於變成一個連通八個方向、層數達五層的超級立體公交橋。
城市的道路就是城市的血管。它們日夜輸送人員與物資,讓城市充滿活力。隨著城市規模越來越大。道路的需求也隨之提升,城市的擁堵會愈發嚴重。靠紅綠燈解決道路擁堵問題遲早會面臨極限,這個時候建設立交橋就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曾大量建設環島立交,這種立交橋的特點是至少有一層是環狀道路,透過匝道進出。這種環島立交結構簡單優美,建設成本低,兼顧多條支線且方便車輛掉頭。至今仍然是車流量不大的路口解決擁堵的首選。
但環島立交上車一多,在上面行駛就會變得非常緩慢。八十年代大城市的規劃者沒有想到中國的汽車會變得像今天這樣多。而且環島立交和城市快速路不相容。所以到了九十年代末,一線城市主幹道的環島立交被大量拆除改造。
與此同時,中國也興建了大量的苜蓿葉式立交,這種立交橋最大的特徵就是有不少環圈匝道,車輛需要在匝道上連續右轉二百七十度才能完成左轉。一般這種立交橋都有四條左轉匝道同主幹道連線在一起,看著非常像苜蓿葉。
這種立交橋造價比環島立交貴,但也算比較便宜,另外改造和擴建比較方便,因而應用在了全世界,今天這種立交橋也能滿足絕大部分需求。不過這種立交橋有兩個缺點。
一是車流高峰期的時候,主道和匝道上的車輛都很多,這時候匝道匯入主道時比較緩慢而且危險,交匯處往往緩行,而且容易發生剮蹭事故。
另一個是為了避免匝道上轉彎過於急促,必須要給左轉的270度環圈匝道足夠的半徑,以提高行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這意味著用於左轉的環圈匝道不能建得太小。所以苜蓿葉式立交橋的佔地面積通常非常大。
因而,在寸土寸金的密集城區或者已經很擁擠的老城區,標準的苜蓿葉式立交往往施展不開。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建設立交橋,往往就需要退而求其次,想辦法縮減立交橋的佔地面積,增加層數。這時候就會把立交橋建設得非常立體,非常複雜,造價也更高。
重慶的黃桷灣立交橋就是這種複雜立交橋中的集大成者。它的佔地面積很大而且有5層,事實上黃桷灣立交橋已經是一座樞紐立交橋,以一橋之力將重慶的四個經濟區連成一體。
在黃桷灣立交橋上,三條寬闊的城市快速路相互交叉連通,而匝道在設計上卻不能交叉,另外立交橋的設計還不得不兼顧重慶複雜地形,所以設計師們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這樣設計。
這樣的神級立交橋,也就只有重慶能孕育得出來了。
黃桷灣立交橋有多難修
事實上中國的基建工程,不僅數量龐大,技術水平也很高,世界上幾乎所有最大、最複雜、最有難度的基建工程都在中國,中國的立交橋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氣,黃桷灣立交橋就是一個難度非常高的立交橋工程。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流行起來了一句話:“要想富,先修路”。我國對基礎設施建設非常重視。中國的公路橋樑總數接近八十萬座,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橋樑大國。中國的立交橋數量也超過了五千座,單北京市,就有超過四百座立交橋,每天支撐著千萬人次出行的交通壓力。
黃桷灣大橋也連線了重慶的南岸、朝天門大橋、四公里、廣陽島、江北機場、大佛寺大橋、彈子石、茶園8個方向,一座立交橋就支撐了相當大的交通流量。
黃桷灣大橋高達三十七米,相當於十三層樓高;佔地約四十萬平方米,面積相當於世界最小的國家梵蒂岡。這本身已經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工程。
而它的建造又與普通立交橋有很大區別,因為它其實是盤龍立交的改造提升工程。黃桷灣立交橋修建過程中,要保證原有道路上車輛的正常通行。對通行車輛不能限高限寬,還要儘量保證道路像原來一樣通暢。
此外,由於重慶是一座山城,黃桷灣立交橋其實是在山地上進行建設,山地上建設工程本身就比平原複雜得多,黃桷灣立交橋建設區域地形高差接近50米,這又增加了建設難度。
面對如此複雜的施工條件,對於施工組織和協調的壓力是巨大的,工程師因地制宜,採用多種工藝建設黃桷灣立交橋。
特別是建到第三層和第四層的時候,吊裝作業的操作空間非常小,卻需要用大噸位起吊機安裝預先已經焊接好的大型結構件,這個難度非常大。
當然,對於有“基建狂魔”之稱的中國,這些都是小場面,畢竟連港珠澳大橋,都沒有難倒中國的工程師。
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開工建造,2018年十月開通運營。全長55公里,集跨海橋樑、人工島、海底隧道於一身,大橋採用最高建設標準,能抗八級地震和十六級大風,設計壽命一百二十年。
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曾創下多項世界第一,它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最長的鋼結構橋樑。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最大斷面的公路隧道和最大節的沉管。
透過我國自主研發的技術,數萬噸的沉管,在深達水下44米處無人對接,誤差需要保持在2釐米以內,被譽為“海底穿針”。
現在,全世界新出的土木工程教科書,提到跨海大橋一定會拿港珠澳大橋舉例,提到立交橋,也一定會提到重慶的黃桷灣立交橋。
重慶本地的網友紛紛留言,黃桷灣立交橋也就是看著可怕而已,身臨其中的體驗並不令人感到複雜,各種道路標牌標識得很清楚,甚至連導航都不用看。黃桷灣立交橋是當之無愧的城市樞紐。
其實,正是由於中國國土遼闊,地形複雜,為保證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才必須要進行各種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工程,將各個城市和居民聯絡起來,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
中國有不斷努力,讓人民生活越來越好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