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7年,毛澤東去到山東青島,準備參加中央在青島召開的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期間,他因為下水游泳患上感冒。
隨行醫生多次讓毛澤東服用藥物,可是毛澤東的病情不僅不見好,甚至愈發嚴重,時任山東省委書記的舒同出了一招:“濟南有位中醫劉惠民,醫術很好,可以請他來看看。”
劉惠民
劉惠民是山東臨沂沂水縣人,家裡三代行醫,受到家庭影響,劉惠民從小就喜歡擅長醫學。1916年,他拜本村的中醫李步鰲為師,開始相對系統的學習中醫知識。
幾年後,劉惠民開始行醫,一邊看病治人,一邊繼續研究。有一回,鄉里流行瘧疾,他剛好在《海上驗方》中看到一個治療瘧疾的驗方,試驗後,發現效果特別好,自此,劉惠民對中醫的興趣更濃厚了。
20年代,劉惠民去到名醫張錫純創辦的奉天(今瀋陽市)立達中醫院工作學習,兩年後,又考入丁仲祜主辦的上海中西醫藥專門學校。
兩年後,畢業的劉惠民回到家鄉,繼續行醫,這時候的劉惠民不僅醫術出神入化,醫德更是令人欽佩,他曾經立誓:“為窮人看病,隨叫隨到,遠近不坐車,十里以內不吃飯,藥費酌情減免”,十村八店傳遍他的美名。
九一八事變之後,心懷天下的劉惠民參加了抗日救國的活動,他創辦了沂水縣醫藥研究所,1938年,劉惠民參加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並把沂水縣醫藥研究所更名為國醫救護班,任山東省人民抗日遊擊第二支隊醫務處主任。
後來,因工作需要,劉惠民被派回地方工作,用人民政府並不多的撥款經營中藥鋪,之後,他還被轉到山東大藥房擔任副經理,為抗日軍民和普通群眾看病。
新中國成立之後,劉惠民在政府的支援下,建立了濟南中醫診療所(後改為濟南市中醫院),成為了山東第一個公費醫療單位,後又在山東省中醫院、山東省中醫研究所擔任所長。
對於自己的職業,劉惠民是這樣說的:“作為一名好醫生,既要有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熱情,也要有高明的醫療技術,必須要努力學習業務本領,不學習的醫生是庸醫,是野醫。”
劉惠民精通各種疾病的診治,其中最擅長的是神經衰弱,除此之外,還有嬰兒癱、肝昏迷、乙醇腦炎後遺症、風溼病等等。
劉惠民治療神經衰弱,真可謂是化腐朽為神奇,很多藥材都是普通藥物,但是到了劉惠民手裡,就能搭配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1956年,劉惠民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先進工作者稱號,同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劉惠民在山東一帶很有名氣,就連舒同都多次找他看病,而且每次效果都非常好,因此毛澤東久治不愈的時候,舒同才會想到,把劉惠民請過來。
毛澤東和劉惠民
1957年7月,毛澤東參加中央在青島召開的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期間,毛澤東在海灣游泳,由於是7月中旬,青島連續下了幾場雨,水溫低,加上青島早晚溫差比較大,毛澤東遊完泳回去後,便感冒了。
隨行醫生當下便開了藥,結果毛澤東感冒的症狀不僅沒有好轉,反而因為失眠,變得更嚴重了,後續,隨行醫生又開過了幾次藥,通通沒見好轉。
毛澤東日理萬機,會沒開完,馬上還有八一建軍節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週年在青島海上大閱兵,周圍人心急如焚。
舒同在得知這一訊息後,找到了隨行醫生:“濟南有位中醫劉惠民大夫,醫術很好,可以請他來看看。”
就這樣,劉惠民在機緣巧合下為毛澤東看了病,見到毛澤東的時候,劉惠民顯得沉靜端莊,毛澤東知道他的名字後,風趣的說:“你是施惠於民啊,請你來給我看看。”
劉惠民把過脈,看了看舌苔,說:“這是風寒內阻,不得外洩,只要表一表,祛出風寒就好了。”
隨後,劉惠民幫毛澤東開出藥方,但是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則有其他顧慮:他們和劉惠民不熟悉,而且劉惠民開的方子劑量大,用了比較多毒性較強的藥材。
舒同理解這種擔憂,他拍著胸口向他們保證:“劉大夫治感冒的藥我吃過,真的很靈,萬一出問題,由我負責。”
工作人員想了想,決定讓毛澤東自己做主,毛澤東聽了工作人員的擔憂和舒同的保證後,笑著說:“沒事,舒同同志都保證了,我不怕!”
劉惠民那邊也不輕鬆,他一再表示,“藥方可以開,但是得由舒同夫人親自跟我去藥店抓藥,親自熬藥,並且親眼看著主席喝下去才行。”
於是,舒同夫人石瀾全程參與了這件事情,從抓藥到最後毛澤東服藥,石瀾全程在場。
三天後,毛澤東的感冒症狀就全部消失了,大家都很高興,毛澤東也說:“我這兩天睡眠也好了很多”,同時,他還讚揚了劉惠民,“我30年沒有吃過中藥了,這次感冒總是不好,劉大夫兩劑中藥就解決問題了,中醫中藥好,劉大夫的醫術也好啊。”
後來,毛澤東還詢問劉惠民藥方中有一味“酸棗仁”是起什麼作用的,為什麼要“生、熟合起來搗”?
石瀾回答:“酸棗仁這個東西,生吃能夠提神,炒熟了吃能夠安神,生熟搗碎入藥,就能同時發揮兩種作用,平衡中樞神經,所以您不僅感冒好了,睡眠也好了,這才是劉大夫的高明之處啊。”
毛澤東聽了石瀾頭頭是道的講解,笑著對舒同說:“看看,你夫人講得多細,將來可以轉行當醫生了。”
青島會議結束後,毛澤東就開始準備參加11月的蘇聯革命勝利四十週年慶典了,江青提出,這次去蘇聯,可以帶上劉惠民,毛澤東愉快的同意了。
這次帶劉惠民去,除了可以作為保健醫生看病之外,還有兩個最重要的原因:一是想向莫斯科展示一下中醫的神奇之處,二是想要向國際傳達一個態度,中國政府熱心提倡中醫。
建國初期,醫療衛生領域曾經出現過一陣反中醫、壓中醫的傾向,國內如此,國外更是對中醫抱著一種不認可的態度,這一次,毛澤東帶著劉惠民,意義重大。
剛下飛機,就看到了在紅場迎接的蘇聯領導人,布林加寧、米高揚跟毛澤東、劉惠民聊起中醫,期間問的比較多的是針灸方面的問題。
在蘇聯這段時間,劉惠民為很多蘇聯領導人診了脈,看了病,對於宣傳中醫文化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訪蘇之前,還發生了一件事情,李敏有個叫做王桂芹的高中同學,得了一種叫做大腦皮質疲勞的病,看遍醫生都沒治好,毛澤東知道後便跟李敏說,從蘇聯回來後,請劉惠民幫忙看看。
當時北京的名醫不少,搞中醫的也不少,可毛澤東最相信的還是劉惠民,從蘇聯回來後,劉惠民給王桂芹把了脈,開了方子後,便回到濟南,王桂芹就依照劉惠民的方子,吃了一寒假的中藥,身體竟然真的好了。
兩年後,王桂芹老毛病又犯了,毛澤東安排了聞名世界的婦科大夫林巧稚幫她診治了三四個月,王桂芹的病情才慢慢好轉。
而且那時王桂芹剛剛結婚,也有人覺得,王桂芹的病是因為結婚自動完全康復的,醫治的效果沒有想象的那麼好。
李敏跟王桂芹說:“本來我爸爸還是想找劉惠民大夫幫你看病的,可是他沒在北京。”
本來醫術就好,有了和毛澤東的故事,劉惠民的門檻幾乎要被踏破,請劉惠民看病的人更多了,中央、地方的領導也多了不少,不過不管是何種身份,劉惠民全部一視同仁。
1959年,劉惠民再次為毛澤東治療感冒,在開處方的時候,毛澤東突然提出一個問題,問劉惠民人們常說的“上火”應該怎樣解釋。
劉惠民用中醫理論解釋過後,毛澤東還是有些不太明白,他笑著說:“你講的這些我都不懂啊,你看怎麼辦?”
劉惠民想了一下,回答說:“西醫學了中醫,再用中醫的話講出來,主席就懂了。”毛澤東聽了,高興地站起來:“對咯,所以我說,關鍵的問題在於西醫學習中醫。”
毛澤東與中醫
毛澤東對中醫情結很深,所以才一直支援中醫的發展。1928年11月25日,毛澤東在《井岡山的鬥爭》一文中指出,“作戰一次,就有一批傷兵,由於營養不足,受凍和其他原因,官兵生病的很多,醫院設在山上,用中醫兩法治療。”
那時候,在井岡山紅軍醫院裡,有西醫也有中醫,很多內科病都是由中醫治療的,毛澤東曾經指出:“根據地缺醫少藥,必須發揮中醫藥的作用,草醫草藥重視起來,敵人就封鎖不了我們。”而中醫藥也以它不可估量的實際價值,挽救了很多紅軍官兵的生命,幫助紅軍度過了艱苦的歲月。
延安時期,毛澤東患有風溼性關節炎,一到陰天下雨,疼得連胳膊都抬不起來,吃了不少西藥也不見好,一次,名中醫李鼎銘看望毛澤東,幫毛澤東把過脈之後,他很自信的說,毛澤東的問題吃四副中藥就能好。
那時候,中西醫之間矛盾對立,毛澤東身邊基本都是西醫,他們堅決不同意毛澤東服用中藥,最後,還是毛澤東力排眾議,堅持把李鼎銘開的四副藥吃完了,吃完後,胳膊不僅不疼了,而且活動自如。
毛澤東親身感受到中醫藥的神奇功效後,又把李鼎銘介紹給八路軍幹部戰士們,請他為大家治病,很快,中醫藥成為了八路軍必不可少的養療方式。
此外,李鼎銘還為八路軍培養了一批中醫,後來,他們活躍、貢獻於各個部隊。
毛澤東對於中醫有熱情,同時也小有研究,1948年淮海戰役前夕,毛澤東點名讓粟裕參與指揮這場大戰,粟裕告病不想去:“主席,你是瞭解我的,從長征到北上我都沒怕過,但是現在腰痠背疼,肚子疼起來昏迷不醒,實在怕延誤戰機。”
毛澤東胸有成竹:“你的病我瞭解,我把藥都給你準備好了”,說著,拿出幾盒龜齡集交給他,等到淮海戰役打完,幾盒龜齡集吃完了,粟裕的病也好了。
關於中西醫之間的矛盾,毛澤東曾經問過李鼎銘:“現在延安有些西醫看不起中醫,你看邊區的醫藥事業應該如何發展?”
李鼎銘回答:“中西醫各有所長,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取得進步。”毛澤東點點頭,“你這個想法很好,以後中西醫一定要結合起來。”
1956年,毛澤東在跟音樂工作者談話的時候說:
“應該學習外國近代的東西,學了以後來研究中國的東西,就學醫來說,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學來研究中國的傳統醫學,要發展中國的新醫學。我們接受外國的長處,會使得我們自己的東西有一個躍進,中國和外國的,要有積極結合,而不是套用外國的東西。歷史上的中醫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從不拒絕外來的好東西,比方說中藥胖大海,實際上是進口貨,但是中醫拿過來了,現在誰能說它不是中藥呢,中醫得到發展,是因為他兼收幷蓄,博採眾長。”
1974年,患有白內障一年多的毛澤東,已經完全看不見東西了,中央經過篩選籌備後,決定把這個任務交給中醫眼科醫生唐由之。
一開始,毛澤東是不願意接受手術的,對於醫生們的話,十句裡面只信三句,他更希望依靠自身抵抗力去克服疾病,最重要的是,他不想為此耽誤工作。
唐由之只能循序漸進給他講解白內障的相關知識,有一回,他走到毛澤東身邊,蹲下來,把毛澤東的手握成拳頭為他舉例:“這隻握著的拳頭好比是一個眼球”,他又在拳頭上指了一下,“這裡好比是眼球前面中央最外面的黑色眼珠,叫做角膜,已經渾濁的晶體就在它後面的位置。”
然後,他又將指頭放在另一個位置:“做針撥術的時候,這裡就是進針的地方”,這種通俗易懂的說法讓毛澤東漸漸有了興趣。
知道毛澤東喜歡古詩詞,唐由之還給他念了兩首白居易的詞,一首是“案上漫鋪龍樹論,盒中虛貯決明丸,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篦試刮看”,意思是他考慮一旦服藥無效,就得求助手術治療,用金篦來刮除眼中的障翳;以及另一首“金針一撥日大空”,用針撥白內障一撥當然就豁然開朗了。
唐由之還說:“唐代就流傳下針撥內障古法手術了,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在加上現代醫學的技術和器械,如今已經是中西結合的手術了,只要術後配合醫生修復,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7月23日,毛澤東進入手術室,手術很順利,只有四五分鐘時間,唐由之用紗布包紮好後,對毛澤東說:“主席,手術已經完成了。”
“這麼快?我還以為你沒做呢!”
手術後第二天,唐由之為毛澤東換藥,毛澤東的眼睛已經可以看到了,並且沒有任何不適,當唐由之準備再把紗布包回去的時候,毛澤東卻不願意了。
唐由之堅持包紮,他擔心感染,毛澤東也堅持,他做出手勢,讓所有人都出去。
唐由之站在原地沒動,毛澤東抬頭看著他:“你怎麼還不走?”
“主席,我不能走,您的眼睛還沒包上。”
兩個人爭執了好一會兒,最後選擇了一個折中的辦法,讓毛澤東帶上一副特製的眼睛,毛澤東一能看清,就又投入工作了。
唐由之不敢離開,坐在門口等待,過了4個小時左右,張玉鳳走進來,說毛澤東左眼不舒服,唐由之趕緊跑進去看,好在沒有那麼快感染,用眼藥水沖洗一下,再包紮上就好了。
毛澤東沉默了很久,突然張口:“你勝利了”,唐由之也說:“主席,您也勝利了”。
“我怎麼勝利了?”
“這次手術是按您提出的中西醫結合研究出來的啊。”
“哦!”毛澤東總算高興了,終於同意再繼續包紮三天紗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