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科教
原標題:偉大覺醒——改革開放精神
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廣東寶安,也就是現在的深圳,有這樣的一首民謠曾經廣為傳唱:“寶安只有三件寶,蒼蠅、蚊子、沙井蠔。十屋九空逃香港,家裡只剩老和小。”
這首民謠客觀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深圳的貧困狀況。為了生計,很多人不惜冒險透過深圳河逃往對岸的香港。“逃港”,一度成了廣東最為頭疼的一個問題。
為了改變貧窮落後的社會面貌,我們黨曾帶領人民進行了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的發展進步。但正如毛澤東所說“建設比革命更困難”,對如何搞社會主義,中國遭遇了嚴重的困難和挫折。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面對的問題之多、難度之大,是罕見的。當時,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而我國不少地區,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國家建設百業待興。窘迫的現實強烈地衝擊著中國的決策者們。
怎樣才能使中國從困難中擺脫出來?社會主義究竟應該怎麼搞?以鄧小平為代表的新一代共產黨人要做出他們新的回答。鄧小平的做法,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到處點火”,也就是做解放思想的工作。
1977年11月,剛恢復工作不久的鄧小平來到了廣東。廣東省委負責人向他彙報了“逃港”事件的情況。鄧小平聽後意味深長地說: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看來我們的政策有問題。
1978年2月,在四川成都,四川省委負責人向鄧小平彙報一些有爭議的農村政策問題。他說:有些地方養三隻鴨子就是社會主義,養五隻鴨子就是資本主義,怪得很!農民一點回旋餘地沒有,怎麼能行?
從1978年5月開始,一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迅速在全黨全社會展開,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滾滾大潮。9月,鄧小平在東北考察時,點了“第三把火”。他滿懷愧疚地說:我們太窮了,太落後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一定要根據現在的有利條件加速發展生產力,使人民的生活好一些。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發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他語重心長地說:“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這是解放思想、開闢新時期新道路的宣言書。
幾天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了。會議作出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從此,黨和國家迎來了偉大的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改革開放後的深圳披荊斬棘、與時俱進、埋頭苦幹,僅用幾十年的時間就由一座落後的邊陲小鎮成長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人民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高質量的全面小康。這是世界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蹟。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
非凡百年,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百位播音員主持人講述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我是陳偉鴻。
監製丨田龍
主編丨劉銘 王志存
編輯丨齊鈺 田楚韻
責任編輯:石婷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