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被殺後,進入東周時期
本文從四個階段粗略介紹東周的歷史。
東遷與王權低落
前770年申侯、鄫侯、許文公與鄭武公等諸侯立宜臼為王,即周平王;虢公翰可能以周平王稱王不正為由,於攜(今陝西西安北)立王子餘臣為王,史稱周攜王。二王分立的局面,直到前750年晉文侯攻殺周攜王而止。周平王基於某種原因,在晉文侯、鄭武公與秦襄公護送下東遷到成周洛邑,史稱平王東遷。時任西垂大夫的秦襄公早在犬戎之禍就從秦邑(今甘肅禮縣西北)舉兵抗敵,並與晉文侯有護送之功。周平王就把岐周之地封給秦襄公(秦襄公成為諸侯,建秦國),將汾水之地給予晉文侯。秦襄公、秦文公先後力戰犬戎,最後收復岐周之地,並將岐東地區歸還給周室。
東周可分為春秋時期與戰國時期,中國進入諸侯爭霸的時代,周王威嚴掃地,僅有天下共主的虛名。此時周室喪失西半部王畿,土地、人口都大為縮減。平王東遷後,還需要鄭國、衛國和晉國等諸侯供給糧食。而鄭伯掌控王政大權,屢次挑戰周室威嚴。周平王時,先後由鄭武公、鄭莊公父子擔任卿士,掌握王政大權。然而到鄭莊公時,鄭伯只關心鄭國事務,對周室漠不關心。周平王感到不滿,有意起用虢公忌父來分化鄭莊公大權,引起鄭莊公強烈不滿。周平王為了平息,於前720年以王子狐入鄭為人質,鄭國也派公子忽入周為人質,史稱周鄭交質。《左傳》認為周鄭互質,貶低了周室威嚴,是“禮崩樂壞”的縮影。
到了周桓王時,周王有意擺脫鄭莊公的控制,打算起用虢公忌父執政。而鄭莊公就收割溫地的麥和成周的禾以威脅周室,激怒了周桓王。前717年鄭莊公入朝,周桓王就不以禮接待鄭莊公。鄭莊公對周桓王更加不滿,與魯國交換領土時就不稟告周王。前706年周桓王罷免鄭莊公卿士的職位。鄭莊公大怒,不朝見周桓王。周桓王就命虢公林父與周公黑肩率蔡國、衛國與陳國等諸侯聯軍攻鄭國。但聯軍被鄭軍擊敗,周桓王更被鄭將祝聃射中受傷,史稱葛之戰。此戰使鄭國成為春秋初期的強國,史稱“莊公小霸”。而周天子對諸侯已經失去控制,“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已經一去不返。
尊周攘夷
諸侯國為了爭奪土地、人口以及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戰爭。誰戰勝就召開盟會,強迫諸侯國認他為霸主。前720年,齊國齊僖公與鄭莊公結盟於石門,為諸侯間互相結盟的開始。前717年,齊僖公又與魯隱公結盟於艾。其後十數年間齊僖公先後主持多國會盟,平定諸國,成就僖公小霸。然而東周諸侯互相攻打,外又有楚國、狄戎等四方夷狄入侵華夏。諸侯需要團結一致,才不會被各個擊破。齊國管仲輔佐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號召,外平夷狄,內製諸侯,讓諸侯尊王。聯合九國諸侯抵禦楚成王北伐,至此東周粗安。齊桓公之後,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與楚莊王先後崛起,《史記》稱春秋五霸。
周王室方面,周莊王時發生周公黑肩之亂。周公黑肩打算殺周莊王,改立莊王弟王子克。周公黑肩最後被周莊王與辛伯所殺,王子克奔南燕(河南延津)。周惠王時,發生五大夫作亂(共有國、邊伯、石速、詹父與子禽祝跪等人),五大夫立王子頹為周天子,周惠王奔溫(今河南溫縣南)。最後仰賴鄭厲公與虢公醜協助平亂,鄭國獲得虎牢(今河南滎陽)以東的土地。周惠王對齊桓公十分忌諱,不願賜與霸主稱號,反而命楚成王得以征討南方不服之國(成為霸主)。晚年寵愛幼子王子帶,欲立為嗣,約鄭國聯楚國、晉國以成此事,但此時齊桓公稱霸天下,與諸侯會盟力挺太子。周惠王駕崩後,太子即位為周襄王,並封齊桓公為霸主。
周襄王欲伐鄭國,聽從王子帶建議,娶狄人女隗氏為隗後,取得狄兵伐鄭。事成後因王子帶與隗後私通而黜後。意圖篡位的王子帶就於前636年引伊雒之戎等等狄人擊敗周襄王,佔領成周。晉文公為了成就霸業,在前635年出兵滅王子帶,迎接周襄王返回成周復位。前632年,晉文公居然召周襄王到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會盟,周室權威盡失。周襄王為了連秦制晉,以秦穆公稱霸西戎為由,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成為霸主),最後使晉秦相爭。周襄王去世時,王畿已縮小,周室無錢安葬襄王。而諸侯國以晉國為首,聯合秦國、齊國對抗楚國。
周定王時,晉國衰退,楚莊王擊敗中原諸侯國,稱霸天下。前606年周定王元年,楚莊王征伐陸渾之戎,進軍到成周洛邑的南郊,問鼎中原。周定王派王孫滿出使楚軍,楚莊王詢問周朝國寶九鼎大小輕重,欲逼周室投降。王孫滿以有德者方能取天下辭退楚莊王,楚莊王不敢取代周朝導致天下諸侯圍攻,便受封霸主稱號撤兵回國。春秋後期,晉國與楚國南北對峙,晉國拉攏東南吳國牽制楚國。吳國屢次威脅楚國後,楚國拉攏越國以牽制吳國。這使得東南吳越相繼興起。前482年,吳王夫差在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會盟諸侯,與晉國爭霸獲勝,受周敬王使者封為霸主。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國後,馬上北上與齊國、晉國等諸侯會盟徐州(今山東滕縣南),經周元王派使封為霸主。春秋末年,周王室控制的地區只等同於一個弱小的諸侯國,僅在名義上保留周朝最高權力者的地位。
王畿分裂
春秋末年,周王室由姬姓劉氏和姬姓單氏為卿士,劉氏為周頃王之子劉康公的後裔,屬於王室近親;單氏為西周初年由周族首領一支單公的後代,屬於王室遠親。周景王的太子壽早死,改立王子猛為太子,卻寵愛庶長子王子朝。前520年四月,周景王臨死前囑咐賓孟要扶立王子朝,然而卿士劉獻公與單穆公依舊立王子猛為周悼王。不久,王子朝得到毛伯得、尹文公與召莊公的支援,擊敗周悼王,佔領周王畿,史稱王子朝之亂。周悼王去世後,晉國扶持周敬王對抗王子朝,形成東王周敬王與西王王子朝分據王畿。前516年,晉國卿士趙鞅大合諸侯,出兵支援周敬王,周王畿再度統一,劉單二氏的權勢更重。而劉氏因為與晉國範氏親密,趙鞅在擊敗範氏後迫使周王殺劉氏謀臣萇弘,至此劉氏衰退。周貞定王時劉氏滅亡,單氏獨秉周政,成為王畿內唯一的大族。
東周到了戰國時期,以下克上事件不斷。諸侯本身的權力與地位,也被內部卿大夫、士等貴族與高階官員給威脅。例如周威烈王時晉國領土被韓虔、趙籍與魏斯等三卿瓜分,建韓國、趙國與魏國等國,史稱三家分晉。前386年周安王封齊國大夫田和為齊侯,即田齊,史稱田氏代齊。連周室也陷入世卿單氏掌控,史稱單氏取周。
前344年魏惠王稱王。這是戰國時期諸侯國國君第一個稱王,表示形式上週王室最高權力的地位已不再存在。楚(春秋已稱王)、魏、齊、燕、韓、趙、秦等七國陸續稱王,史稱戰國七雄,周天子反而還要恭祝諸君稱王。前370年,齊威王朝見周烈王,使齊威王賢名更盛。前364年,秦獻公於石門山之役大敗魏軍,諸侯震動,周顯王亦祝賀“獻公稱伯”。齊秦先後擊敗魏國,局勢演變成秦齊爭霸,秦昭王與齊湣王還自封東西二帝。而周王畿分裂成東西兩週,周天子成為無地之王,只能依附東西周公。前440年週考王時,為了續其弟姬揭周公官職,就封於王畿(今河南),是為西周桓公,建西周國,王畿更為縮小。前367年周顯王時期,西周威公去世後,其少子姬根叛亂,趙成侯與韓國就扶持他於東部建立東周國,都鞏地(今河南鞏義)。周王畿分裂成西周國與東周國兩個小國,周王住在東周國。周赧王時,東周公不願供養周天子,周赧王只能依靠西周公,遷居王城。
周鼎易秦
戰國中晚期,秦國屢攻六國,群雄多次或合縱以眾小抗大、或連橫連大滅小。其中楚考烈王組織各國合縱,慫恿周赧王擔任聯軍召集。周赧王求助西周君,傾西周國國力組建軍隊,與諸侯約在伊闕(今河南龍門)會師。最後只有楚國和燕國軍隊到達,合縱失敗。前307年秦國報復諸侯,出兵借道兩週攻韓國,周人不敢得罪秦軍,只能閃避。前256年,秦將軍摎攻伐韓國與趙國,取陽城(今山西陽城)、負黍(今河南登封西南)等數十城。西周君驚恐,聯絡諸侯,出兵伊闕抵禦秦軍。秦將摎攻入西周國,西周君投降,秦奪九鼎,西周國亡。同年周赧王去世,無繼承人,東周滅亡。前249年,東周文君意圖聯合諸侯抗秦,被秦國相邦呂不韋攻入國內,東周國亡。前246年,秦王政即位,他任用尉繚、李斯等人,用金錢分化六國,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前221年秦王政統一中國,建立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