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三年六月的一天,一個名叫陳濟的人,千里迢迢從揚州來到京城,他透過各種關係找到了時任內務府總管的福隆安,說自己是當今國舅,由於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請皇帝妹夫給安排個差事。
福隆安覺得事關重大,便親自接見了陳濟,他因為是負責內務府的事務,所以對乾隆後宮的嬪妃很熟悉,知道有一個陳姓的貴人。況且假冒皇親那可是殺頭的大罪,所以認定此事八九不離十。
不過,陳濟是地地道道的漢人,此事不宜張揚,福隆安便私下把陳濟安頓好,然後密摺上奏乾隆帝。至於結果如何,留待後文揭曉。還是先來聊一聊乾隆帝的這位漢妃。
滿漢不通婚的祖制
清剛入關時,天下未定,為了拉攏中原人士,清廷開始鼓勵旗人與漢人通婚,以建立更牢固的統一戰線。順治帝大婚後,為做出表率,招選出身於直隸的民籍漢人,吏部左侍郎石申之女入宮,賜居永壽宮,順治朝時稱她為“永壽宮妃”,後來康熙繼位被追封為恪妃。
但是沒過幾年,順治帝又下一一道上諭,叫停了滿漢通婚的這一政策,此後滿漢不通婚則成了沿襲200多年的祖制。所以,恪妃也就成了清代歷史上唯一一位正式迎娶的漢妃。
然而滿漢不通婚在執行的過程中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嚴格,康熙皇帝是第一個違背此祖制的,他的後宮中就不乏有漢人嬪妃。在內務府《玉牒》中就有記載,康熙帝的襄妃、靜妃均系民籍漢女。此外在其他清宮檔案中,還能發現康熙帝的密妃王氏、穆妃陳氏也是民籍漢女出身。
相比康熙,乾隆在這方面做得就更過分了,清宮中有很多乾隆時期后妃的入籍檔案,比如純惠皇貴妃蘇氏、慶恭皇貴妃陸氏、怡嬪柏氏等,她們本來都是江南民籍漢女,後來被乾隆編入八旗。
乾隆的手段高明,經過抬旗這麼一操作,所以在《玉牒》中,這些漢妃也就成了某旗某佐領下或某管領下人,如果只查官書,是很難了解歷史真相的。
滿漢不通婚的祖制,在普通旗人乃至王公貴族階層,是被嚴格貫徹實施的,但到了皇帝這一級,基本上就是形同虛設了,尤其是康、雍、乾三帝,到了嘉慶以後,皇帝納漢妃的例子就很少見了。
乾隆帝的漢妃——芳妃
乾隆有據可查的后妃人數是41位,上面講過有幾位妃子都是漢妃,但其家族都被抬旗了,所以看不出什麼痕跡。只有芳妃陳氏沒有抬旗記錄,因此很多官方史料中,都說她是漢籍揚州人陳廷綸之女。
陳氏生於乾隆十五年,17歲時入宮。至於是什麼原因入宮的不得而知,不出意外,基本上是地方官以進貢江南美女之名邀寵,因為乾隆朝類似的例子很常見。
陳氏出身低微,入宮時的封號是明常在,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她的封號一直沒有變動,直到乾隆四十年才晉升為明貴人,乾隆五十九年又晉芳嬪。
嘉慶三年四月,已經做了三年太上皇的乾隆下旨冊封芳嬪為芳妃,稱太上皇芳妃。三年後,芳妃去世,葬於乾隆裕陵妃園寢。
再把話題轉到開篇所提到的陳濟,他是芳妃的親哥哥。按理說,妹妹入了宮就算名分不高,作為家屬來說就算沒有高官厚祿,至少也得是衣食無憂。這就是乾隆不厚道的地方,他擔心天下臣民說他破壞祖制,貪戀美色,所以對陳氏的家人沒有什麼表示。
由於朝廷和官府沒有任何表示,陳濟也不敢張揚,加上家境本來就不富裕,一直靠著岳父一家接濟過活。後來這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才不得已跑到京城,希望妹夫乾隆能賞個差事。
到了這個份上乾隆就是想躲也躲不了了,必須要有所表示,他下旨讓內務府給陳濟安排了一個差事,並讓揚州當地官府將陳濟的妻子和岳父一家接到京城安頓,但要求陳濟一家不得招搖生事。
這時乾隆後宮中還有一個陸常在,她也是蘇州籍的漢人,乾隆也順便下旨,讓蘇州地方官查明陸常在的家屬情況,並給予安頓。
陳氏、陸常在是乾隆后妃中兩個特例,他們的家屬由於沒有被抬旗,也沒有得到額外的賞賜,所以生計困難也不難理解。而乾隆對其他的幾個漢妃,則恩寵有加。不僅把他們的家屬編入旗籍,享受旗人的待遇,還有很多人都做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