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順帝被明軍趕到漠北之後,在那裡建立了北元政權。後來北元蒙古政權分裂為兀良哈、韃靼和瓦剌三部,以瓦剌部的勢力最強,逐步統一了漠北地區,伺機南侵,以恢復祖先的榮耀。
此時明朝建立也將近七十多年了,都城也從南京遷到了北京,皇帝也從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輪到了朱祁鎮和朱祁鈺這兄弟倆。這兄弟倆可以說是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你方唱罷我登場,究竟是個怎麼回事呢,且聽我細細講來。
朱祁鎮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長子,出生第二年就被立為皇太子,可以說被寄予了未來皇帝的厚望。相傳朱祁鎮才剛剛學話之時,明宣宗曾問他,你將來當了皇帝能讓天下太平嗎,朱祁鎮說能,明宣宗又問,如果外敵侵犯,敢率軍出征嗎,朱祁鎮又說敢。可把明宣宗樂壞了,認為朱祁鎮將來必有出息。宣德七年,三十七歲的明宣宗駕崩,年僅九歲的朱祁鎮即位。而年幼的皇帝最容易跟身邊的太監親近,從小便與朱祁鎮相處的太監王振大權獨攬,左右明英宗朱祁鎮的一切。王振也曾是讀書人,進宮後又入內書堂學習,逐漸升為司禮太監。因此王振也有一腔抱負,想跟歷史上文臣武將一樣建功立業。王振有著朱祁鎮的信任,結黨營私干涉朝政,成為明朝第一位專權太監。
而蒙古瓦剌部恰逢此時也已強大起來,瓦剌首領也先分兵四路進攻明朝,王振不憂反喜,認為建功立業的機會來了。於是卻說朱祁鎮御駕親征,朱祁鎮也是好大喜功的皇帝,也希望自己像祖父和父親那樣建功立業。兩人一拍即合,也沒跟其他朝中大臣商議,就這樣草率地出征了,讓同父異母的弟弟朱祁鈺留京居守。相比朱祁鎮,作為次子的朱祁鈺就沒有那麼多的閃光點了,但是就是哥哥這次出征改變了兄弟倆的命運。出征後的第一戰,兩位總兵戰死,前鋒全軍覆沒。此時王振和朱祁鎮才知道貿然出征的失誤,便又下令撤退,本來撤退就撤退了,王振說服朱祁鎮從他老家蔚州撤退,滿足他光宗耀祖的渴望。說好那就去,結果快到了,正是莊稼成熟之際,王振怕大軍踐踏了莊稼,於是又改變方向行進。行軍路線就這樣在王振的要求下一改再改,行到土木堡後紮營,結果夜晚瓦剌軍隊趕到團團包圍了明軍。這一仗打得非常慘烈,明軍幾乎在無知的情況下二十多萬軍隊全軍覆滅,王振也被憤怒的明軍將領砸死。更可悲的是隨軍文武大臣幾乎全部喪命,朱祁鎮成了階下囚。
訊息傳到京城,孫太后下詔,朱祁鈺監國,立朱祁鎮之子朱見深為太子。此時朝廷一部分人要求都城南遷,時任兵部侍郎于謙以成祖陵墓建在北京,子孫怎麼能走,聯合許多大臣啟奏皇太后讓朱祁鈺即位,以安人心。皇太后同意了,朱祁鈺卻謙讓再三,最後勉強即位,尊兄長朱祁鎮為太上皇。于謙不僅調來全國各地軍隊進京還動員百姓加強京城守衛,瓦剌也先再次挾持朱祁鎮進攻北京,可是這次明軍在於謙的帶領下擊退了瓦剌軍隊。瓦剌雖然擒了朱祁鎮,但是明朝又立了朱祁鈺,現在是騎虎難下,說來也奇怪,過了一年瓦剌也先居然把朱祁鎮放回去了。這就尷尬了,現任皇帝迎接前任皇帝回家,結局可想而知,朱祁鎮現在是太上皇,不久就被弟弟朱祁鈺幽禁了起來。朱祁鈺不斷打壓英宗之前勢力,還廢除了英宗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位置,生怕哥哥再次復位。不幸的是這一天還是到來了,囚禁了六年後的一個晚上,英宗被一群大臣救了出來。再次復位當了皇帝,隨即下詔廢除朱祁鈺帝位,此時輪到朱祁鈺被幽禁,可惜朱祁鈺沒撐半個月就死了。
朱祁鎮可以說也是一個傳奇了,九歲登基,二十三歲被俘虜,三十一歲再次即位為帝,可見朱祁鎮有著多麼強的隱忍力,只要不死奇蹟還是會發生的,他,朱祁鎮等到了。相比較朱祁鎮,朱祁鈺就沒那麼幸運了,不僅被朱祁鎮廢了帝號還剝奪了共葬天壽山的待遇僅以王禮葬之。歷史就是這樣的有趣,又是這樣的無奈,世事不可預料,也不能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