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了解更多方面的精彩內容,就來關注我的頭條號,金哥等你哦。
大家好,這裡是紫金城之巔的《歷史系列故事匯》歡迎各位小夥伴們收看本期的精彩內容。
9月12日清晨,基督徒軍隊在蘇畢斯基的統帥下,反攻圍城者。
第二次莫哈奇戰役以神聖羅馬帝國的勝利而告終,經過這一戰,奧斯曼帝國割讓一部分領土,從此一蹶不振,逐漸走向衰落
卡拉根本未料到波蘭的兵力,而且認為基督徒根本不可能主動伸手援助,他只做圍城準備,沒有考慮到真正的戰事。
他的官員以掛氈和花瓷來裝飾壕溝,他在帳營裡也裝設浴室、噴泉,甚至建花園且帶來了妻妾。
最精銳的主力因為分守壕溝而分散了。
由遠方召集而來的各色混雜的軍隊,在那些為解救歐洲和為信仰基督而戰的軍隊面前,不戰而潰。
8個小時的混戰後,隨著黑夜來臨而暫時休兵。
次日一早,基督徒軍隊突然發現土耳其軍早已逃逸四散,留下1萬具死屍和大部分軍械。
他們頓覺大樂,相比之下,他們只損失了3000人。
蘇畢斯基原想繼續追擊,但士兵要求班師返國,因為他們來此地的主要目的已經完成。
帶著勝利,這位國王來到維也納。
感謝上帝的恩典,在他回國途中,沿路都有人把他看作神明一般崇拜,觸控他的佩件,親吻他的腳趾。
他們覺得再也沒有人能夠掩蓋他的豐功偉績了。
利奧波德回到國都(9月15日),卻受到冷淡的歡迎。
他曾經向底下詢問一位皇帝是否可以接見有功的國王、儀式又該如何,結果他一再延緩,最後才以適當的禮儀接見蘇畢斯基。
他很懷疑這位英雄的出征可能是為了替自己和家族打出另一個王國。
為了這個緣故,他一直延到9月17日,隨即再拖10天,才與戰敗的土耳其再度接觸。
在靠近多瑙河的帕克尼(Parkány)附近,蘇畢斯基和查理又贏得一場決定性的勝仗。
此後,他的軍隊因為連連出伐而顯得疲憊不堪。
如此一來,他只得許諾他們在1683年的聖誕前夕返回克拉科夫。
次日,蘇丹處死卡拉。
在教皇英諾森十一世的協調下,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成立一支抵抗土耳其的神聖聯盟(1684年)。
摩羅西尼(Francesco Morosini)再度替威尼斯奪回摩里亞。
1687年,他圍攻雅典,9月28日奪下城池。
在戰爭途中,他的炮兵毀掉了入口和萬神廟。
土軍曾經把這裡當作火藥庫。
1688年,土軍再度奪回雅典和阿提卡;1715年,收復摩里亞。
同時,洛蘭的查理於1685年,在格蘭打敗土軍。
同年,經過10周的奮戰,終於取下布達——匈牙利的古老故都——此城自1541年即為土耳其人所佔。
1687年,查理指揮奧軍於莫哈奇附近的哈克尼大勝土軍而返。
就在此地,蘇萊曼大帝曾於1526年建立了他的優勢地位。
這場第二次莫哈奇之役,結束了土耳其在匈牙利的勢力。
轉而使匈牙利成為奧地利王朝的一支。
特蘭西瓦尼亞宣佈承認哈布斯堡皇帝的權力,進而加入奧匈帝國(1690年)。
1688年,巴伐利亞的馬克西米利安二世攻下貝爾格萊德。
利奧波德於是宣佈前往君士坦丁堡的路已經開通,是時候把土耳其人趕出歐洲了。
路易十四趁機跑來調停。
畢竟,波旁王室與哈布斯堡之爭,對於大多數基督徒國王來說,總比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爭執更為重要。
神聖聯盟的勝利及哈布斯堡的擴張和地位的鞏固,使路易十四大感眼紅。
1688年,他故意忽視4年前與神聖羅馬皇帝簽訂12年和約的事實,貿然向神聖帝國開火,進佔巴拉丁。
利奧波德派出查理和麥西米倫共同會戰於萊茵河區,如此只好中止對土耳其的進一步追擊。
這給了土耳其回過頭來報復的機會。
新上任的蘇丹蘇萊曼二世任用艾哈邁德的兄弟,穆斯塔法·庫普里利為新任的大臣。
穆斯塔法借擴充套件信仰的自由來取悅歐洲土耳其的基督徒,又組成新軍,重佔貝爾格萊德(1690年),但一年後他便被殺。
土耳其軍在斯蘭卡曼(Slankamen)潰不成軍。
蘇丹穆斯塔法二世親自指揮軍隊,但在塞塔(Senta)為薩伏伊親王尤金的基督軍隊所敗(1697年),穆斯塔法只好求和。
利奧波德樂於擺脫路易的限制,分別與土耳其、波蘭和威尼斯簽訂《卡洛維茲條約》(1699年)。
土耳其宣佈放棄對特蘭西瓦尼亞和匈牙利(除泰梅什堡外)的要求,割讓西烏克蘭給波蘭,並把摩里亞和南方的達爾馬提亞割給威尼斯。
雖然如此,它儲存了幾乎全部的巴爾幹半島——包括西部達爾馬提亞、波希尼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希臘的大部分地區。
不過,這個條約象徵著土耳其威脅基督教世界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