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乾貨
01
# 運動對心血管系的影響 #
1.運動時心血管系統的反應
骨骼肌收縮時,耗氧量明顯增加。心血管系統的反應就是提高心輸出量以增加血液供應,從而滿足肌肉組織的氧耗,並及時運走過多的代謝產物,否則肌肉運動就不可能持久。
(1)肌肉運動時心輸出量的變化:心輸出量對急性運動有著敏感反應,其目的在於迅速適應機體活動的需要。運動初期心輸出量快速增加,之後緩慢遞增並逐漸達到穩定,此時,機體血液狀態與肌肉活動的代謝需求達到相對平衡的狀態。運動時,由於肌肉的節律性舒縮和呼吸運動加強,迴心血量大大增加,這是增加心輸出量的保證。在迴心血量增多的基礎上,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力加強,因此心輸出量增加,心肌的興奮作用也進一步加強。
(2)肌肉運動器血液量變:運動時輸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輸出量並不是平均分配給全身各個器官的。透過體內的調節機制,各器官的血流量將進行重新分配。其結果是使心臟和進行運動的肌肉的血流量明顯增加,不參與運動的骨骼肌及內臟的血流量減少。在運動開始時,面板血流也減少,但以後由於肌肉產熱增加,體溫升高,透過體溫調節機制,使面板血管舒張,血流增加,以增加面板散熱。運動時各器官血液量的重新分配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義,即透過減少對不參與活動的器官的血流分配,保證有較多的血流分配給運動的肌肉。運動時血流量重新分配的生理意義,還在於維持一定的動脈血壓。
(3)運動時動脈血壓的變化:運動時的動脈血壓的變化取決於心輸出量和外周阻力兩者變化之間的關係,並與運動強度和運動方式等有關。在逐漸增加強度的運動的開始階段,收縮壓由安靜狀態迅速升高,之後隨著運動強度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達到200mmHg以上,儘管此時總外周阻力有所下降,但是舒張壓維持穩定或輕度增加。在運動方式方面,動力性運動時,由於心輸出量增加,外周血管總阻力變化不大,故血壓升高,但以收縮壓升高為主;靜力性運動時,心輸出量增加幅度較小,但由於肌肉持續收縮壓迫血管和腹腔內臟血管收縮,使外周總阻力升高,故血壓升高以舒張壓為明顯。此外,與下肢大肌肉群的運動相比,機體在完成相同最大攝氧量強度的上肢運動時,動脈血壓變化明顯增強;與直立運動相比,倒立運動時收縮壓和舒張壓明顯增高。
2.心血管系統對運動的適應
經常進行健身鍛鍊或運動訓練,可促使人體心血管系統的形態、機能和調節能力產生良好的適應,從而提高人體工作能力。運動對心血管的長期性影響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竇性心動徐緩:健身鍛鍊或運動訓練,特別是耐力練習可使靜息心率減慢。某些優秀的耐力運動員靜息心率可低至40~60次/分鐘,這種現象稱為竇性心動徐緩,突性心動徐綏是經過長期訓練後心功能改善的良好反應。竇性心動徐緩是可逆的。
(2)運動性心臟增大:研究發現,健身鍛鍊或運動訓練可使心臟增大。運動性增大的心臟,外形豐實,收縮力強,心力儲備高。運動性心臟增大是對長時間運動負荷的良好適應。
運動性心臟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運動專項特異性。經常進行耐力性練習的人。其心臟增大是以心室腔增大為主,心容積增大,但心室壁卻不增厚或僅輕度增厚經常進行力量性練習的人,其適應表現在心室壁增厚,而心腔不擴大或稍有擴大。
(3)心血管機能改善:靜息時,一般人和運動員的心輸出量無多大區別,由於運動員的心率較低,故每搏輸出量較大。從事最大運動時,兩者的心率可達到同樣的高度,但動員的每搏輸出量及心輸出量比靜息時的增加要明顯高於一般人,運動員每搏輸出量及心輸出量的增加是心臟對運動訓練的適應。
此外,經過訓練,心肌微細結構也會發生改變,使心肌收縮力增加。
運動訓練不僅使心臟在形態和機能上產生良好適應。而且也可使調節機能得到改善:有訓練者在進行定量工作時,心血管機能動員快、潛力大、恢復快;運動開始後,能迅速動員心血管系統功能,以適應運動活動的需要;進行最大強度運動時,在神經和體液的調節下可發揮心血管系統的最大機能潛力,充分動員心力儲備;運動後恢復期短,也就是說運動時機能變化很大,但運動一停止就能很快恢復到安靜時的水平。
主編:錢宏芳
副主編:金明珠
編輯:楊春丹
作者:周榮靜
【來源:金華市全民健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