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出自《道德經》第六十六章,意思是,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川之王,因其善於處下,所以才能成為百川之王。所以聖人在上統治百姓,就要以謙下姿態對待百姓;聖人要在前領導人民,就要把自身利益放在百姓之後。
曾仕強先生解讀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百谷王”是什麼意思?就是天下百川匯合的地方。天下所歸往的地方叫作王,人心所歸向的那個人就叫王。百谷王就是江海,你看江海在那裡沒有做什麼事,可是四方八面比它高的那些水都自然而然地歸向它。百谷王,也就是江海。
以其善下之。因為它很善於自處於最低下的地方,故能為百谷王。老子首先還是以他一貫的作風,先給我們看一個自然現象。你看百谷王,什麼事都不做,就是會選擇好的地方。它比誰都低,它的水既廣又深,就成為百谷王了。
“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這是因果,因是善下之,果就是成為百谷王。
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所以聖人,他要居於萬民之上,你當聖人,是不是你存心居上,不是。
老子說聖人都是不得已的,都是為了責任。這種情況我不出來誰出來?這麼亂糟糟的,出來是犧牲奉獻,不是享樂,也沒有辦法搜刮財物,但是我不出來我心不安,這是職責所在。聖人只是不得已而出來的。
老子的意思是,聖人不得已而登上大位,那是要居萬民之上,還是要穿著不同的衣服,坐不同的六駕馬車,可見老子都不反對這些東西。他只是告訴我們,你要得到萬民的擁戴,一定要高高在上。但是你要高高在上,必須要“以言下之”,即一定要在語言方面,在說話方面特別顯得謙卑。
這就是老子告訴我們,為什麼侯王地位那麼高,都自稱孤、寡、不轂,把自己稱得很謙卑。天下有任何的錯誤,都在於他一個人。比如,不下雨他得去求,但這並不是代表他的身份是卑微的。
老實講身份卑微的人去求,人家都不讓求。而是因為你在語言上顯得特別謙虛、卑讓,然後可以感動老天爺——我是為萬民而求的,不是為我自己求的。
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你要領先群眾,要領先萬民,要居於領導的地位,就必須要設身處地,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來想,因此任何事情都要站在老百姓的後面。站在老百姓的後面不是位置的問題,而是不與民爭利。老百姓能做的事情就讓他們做;老百姓做不了的事情就由國家來做。
想要領導老百姓,就必須要走在老百姓的前面,老百姓才知道方向,才懂得追隨。可是在很多地方,你要退在老百姓後面,替老百姓想,然後你所有的措施,都讓他們感覺到沒有跟他們爭利。只要老百姓能做的,政府都不會爭著要去做,老百姓覺得很安全。
傅佩榮先生解讀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江海所以能成為百川歸往之處,是因為它善於處在低下的位置,這樣才能讓百川歸往。因此,聖人想要居於人民之上,一定要言語謙下;想要居於人民之前,一定要退讓於後。
開頭使用了比喻,江海作為百谷王。“王”字是“歸往”的意思。大家都歸往你,往你這邊投靠支援,你自然就成為王了。所以百谷王的“王”是用它原來的意思,百川歸往。為什麼江海可以成為百川歸往之處呢?是因為它善於處在低下的位置,因為水往低處流。
那聖人怎麼做呢?後面就提到聖人有兩種“欲”。第一個“欲上民”,第二個“欲先民”,要居於人民之上,要居於人民之前。
老子並沒有反對人有欲,但有個前提:有正確的知,才會有正確的欲。這個“欲”是人類最自然的本能,怎麼可能完全沒有呢?只是說正確的“知”不容易。
所以,如果說用聖人作為代表來表現他的欲的話,應該是很好的示範,在兩方面:一個是言,一個是行。
要居於人民之上,一定要言語謙下。比如說老子說過兩次了,你要當侯王嗎?說話一定要謙虛,要稱呼自己是“孤家、寡人、僕下”,別人聽了之後就比較不會反感。你已經高高在上了,大權在握了,你每一次說話都要說“朕即天子、朕即法律、朕即國家”,別人怎麼受得了呢?所以言語謙下的話,可以調和一下,讓別人覺得:我願意聽你說,願意照你的話去做。
接著說,你要居於人民之前,一定要退讓於後。這是行動上,讓別人走在前面。這一來的話,大家覺得你沒有給人太多的壓力。所以一個是以言下之,一個是退讓於後,這一來的話,整個社會容易安定和諧。
南懷瑾先生解讀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江海包含了一切的山谷水流,百川皆歸於海,海能容納一切細流,所以稱之為海。老子再三用海來比喻,形容一個人的學問、道德、品格的修養。
“以其善下之”,因為大海是世界上最低的地方,容納了來自各處的淡水、鹹水、清水、髒水等一切的水,“故能為百谷王”,而成為土地上最大的海洋。這是物理自然的道理,因此人的修養要像海洋一樣,能包容一切。
“是以欲上民”,要想做一個領導人,一個居上位的人,“必以言下之”,最少要做到說話不刻薄,態度也要儘量謙虛。我們已經再三提過,歷史小說上也寫過,中國的皇帝自稱“寡人”、“孤家”,在漢朝的時候,最喜歡稱孤道寡,“孤”就是“寡”,“寡”就是“孤”。
廣東人罵人“孤寒”或“孤寒鬼”,被罵的人會很生氣;而先王自稱“寡人”、“孤家”,就是謙虛,表示全國百姓你們諸位都好,我自己是倒黴鬼。假使古代皇帝自稱倒黴鬼,老百姓就不敢稱自己倒黴了。當時如果老百姓自稱“孤家”、“寡人”,那是要殺頭的,所以後來在歷史文化上“孤”、“寡”成為專有名稱。
這也是由“必以言下”的謙虛態度,表示一切老百姓是主人,我這個寡人是奴僕,寡德之人,來替你們做事的意思。
“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想領導大家,自己必須把本身的利益擺在後面。這句話要注意了,年輕人讀到這裡,不要誤以為要打仗的時候,你們先上前線,我在最後面打。這話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指本身的利益放在最後。
老子在上經已經講過,“後其身而後身先”,有好處時,領導人要讓被領導的人先得,剩下來才自己去拿;如果沒有剩下來也沒有關係,我就不要了。假使遇到困難時,我先去面對,你們在後面一步,這就是領導的原則,也是領導人的道德。
《道德經》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