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8日,行深智慧在長沙舉辦了“2021行深智慧合作伙伴峰會暨無人車千臺量產下線釋出”,大會主題為 “行智未來深AI物流”。在峰會上,行深智慧創始人兼CEO安向京宣佈,公司第1000臺無人車正式量產下線並投入運營。公司2022年步入加速量產階段,將進一步搶佔末端物流市場。
圖:行深智慧第1000臺無人車正式量產下線
對於這些年行深在末端無人車領域取得的成績,大家也都想了解一下,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是如何定位自己?具體聚焦在末端物流的哪些細分場景?未來的戰略規劃又如何?針對這些問題,《九章智駕》有幸拜訪了行深智慧,並專訪了行深智慧副總裁譚筠。以下是採訪的具體內容:
價值傳遞——賦能客戶與合作伙伴
九章智駕:能否先介紹一下公司目前的業務?
譚筠:行深智慧主要提供的是一整套末端配送的無人車解決方案,包括無人車、中臺排程系統、前臺應用系統等。我們的客戶可以分為大B和小B,大B客戶類似富士康、京東、美團等,他們有自己的前臺應用系統,我們只需要提供到中臺即可,負責接收任務指令並替代人工完成送貨任務;小B客戶的前臺系統相對薄弱,我們可以提供前臺的示例和針對性匹配開發。
九章智駕:行深自己不做無人車的運營嗎?
譚筠:因為我們的客戶都有不錯的終端資源,比如俺來也在全國就有400多個學校資源,他們在運營方面都有自己豐富的經驗。所以,我們主要是賦能我們的客戶,而不會和客戶搶終端的市場,我們將自己的定義為“軍火商”,為客戶提供市場拓展的“裝備”。當然,我們也會做一些試點專案,做場景和商業模式打磨,建立SOP,便於賦能合作伙伴和規模化複製。
九章智駕:是否會有售後的業務培訓?
譚筠:有,但是我們希望不斷簡化系統的使用。舉例來說,最初的無人車在使用方面是非常複雜的,使用起來就如同“開飛機”。現在,當你使用行深的自動駕駛系統和中臺系統時,你會發現操作無人車就如同“打遊戲”,只需要操控手柄或者在控制屏上點選就可以操作無人車。
未來,將會繼續簡化整個操作流程,把它變成一種“按電梯”的模式,只需要透過手機端輸入密碼登入後,並點選相應指令鍵,車輛即可自行完成任務。雖然無人車是高科技產品,但對於客戶來說,在乎的是能不能實現商業價值。簡單就是美。
九章智駕:能否大致介紹一下快遞配送小車的整個業務流程?
譚筠:以“行深碼上到”小程式為例,主要包括:客戶預約、物品裝車、無人配送、到站提醒、掃碼取貨等。在這個小程式上,我們也加了很多其他功能,比如水果配送、團購商品等。
圖:“行深碼上到”介面
九章智駕:釋出會上提到了校園創業計劃,是否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具體是什麼樣的模式?
譚筠:我們啟動了一個校園“CEO”培養計劃,將結合高校雙創和自動駕駛實訓專案,培養校園無人車的學生運營團隊。行深將透過自己標準的運營流程、運營方法、自動駕駛技術、供應鏈、廣告資源等賦能這些校園創業者,幫助他們透過行深的無人車,實現數字化、智慧化的創業。
深耕場景——把所有精力投入在一個方向上
九章智駕:目前公司已滲透的應用場景,如校園、園區、景區、廠區外,是否計劃拓展其他場景?
譚筠:四大場景是我們已有的業務,都是聚焦在“低速、載貨、限定場景”。2022年在一些城市會探索一個新的場景——社群,初期會先與一些戰略合作伙伴合作開發高階社群應用。
九章智駕:公司的產品目前已投放了多少臺車?重點投放在國內哪些地區?
譚筠:截止到2021年12月28日,我們已投放了1000臺無人車。全國很多地方都有我們的車。
九章智駕:以一個校園為例,大概需要投放多少臺快遞小車,車輛的具體效能引數如何?
譚筠:根據資料測算,在一個校園場景中,平均1000-2000人鋪一臺小車。
目前,絕地系列無人車每天只需要充電一次就行,並且續航里程可達到100km,將盡可能地覆蓋更大範圍。車輛最高時速可達到25公里/小時,但是在校園裡我們的車輛是按照非機動車進行管理,按規定不能超過15公里/小時。車輛在爬坡能力方面,可實現最大坡度20%。
九章智駕:一般情況下,公司末端配送產品單次配送的最大載重是多少、最多快件數量多少?
譚筠:我們無人車的最大載重可達到400公斤。以新產品為例,通常快件小車一共會有24個格子,左右各12個格子,每個格子會放置3-5個快件。
圖:多格口無人配送車側面櫃門展示
九章智駕:能夠容納貨物的最大體積是多大?對於特定快件如易碎品等,無人車是否也可以配送?
譚筠:因為我們的整個箱體的引數為1.2m*1m*0.9m,所以能容納貨物的最大體積約為1000升。特殊物品也可以運送,比如易碎品,我們會為使用者打包完後裝車。
九章智駕:校園場景快遞無人車平均每天的運量是多少件?
譚筠:每一個場景的運量不同,有些會低一點有些會高一點,平均的話校園場景內每車每天大概在300件左右。在實際運營中每個運營商實際運營能力不同,開展的配送業務範圍不同。我們無人配送車在校園可以支援多個業務,如快遞、團餐、商品、水果配送或售配一體等,一臺車單日有的可以支援500單甚至更多。
九章智駕:車輛是否支援全天候、全時段工作?
譚筠:白天、晚上都能用;我們目前給出的操作設計域是中雨、中雪以下,地面非結冰等條件。即使在大雨條件下,小車也能跑,不過我們會啟用特殊模式,降速行駛。
九章智駕:公司對於單個快件的收費方式如何?
譚筠:我們客戶的收費方式都不同,具體收費模式由客戶來定義,有些會收費,而有些也不收費。對於行深來說,我們是一家無人駕駛核心技術公司,依靠我們的技術去賦能客戶。
九章智駕:小車的出廠成本如何?其中,硬體成本主要包括哪些?
譚筠:我們的成本相比於行業整體來說相對較低,車櫃分離的設計(標準的車+定製的櫃),可以使得車輛平臺標準化,進一步攤薄成本。硬體成本主要是集中在三電、計算平臺、感測器。
九章智駕:具體合作模式有哪些?是否會有客戶會選擇租賃的模式?
譚筠:買車、租車都有。
九章智駕:公司面對來自一些網際網路科技巨頭的挑戰,您覺得公司最大的競爭優勢在哪?未來如何差異化競爭?
譚筠:我認為行深的優勢主要是兩點:第一是我們聚焦末端物流場景,是一個巨大潛力的市場;第二是戰略方向的專注,我們始終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一個方向上。
技術與產能——我們有自己的節奏
九章智駕:公司目前產品是否完全去掉了現場安全員?一個後臺遠端控制員可以控制多少輛車?
譚筠:目前,產品是不需要現場安全員的;車遇到極端情況(被前後堵住),也會自主安全停車,而後呼喚遠端支援。我們的MPI超過1000公里,也就是平均一輛車行駛1000公里,才需要人為去幹預一次;在校園場景中,一個遠端控制員大概可以管理5-10臺車。
九章智駕:對於車輛的自動駕駛感知功能來看,以一輛校園快遞小車為例,大概配置了怎麼樣的感知融合方案?
譚筠:以目前新產品為例,配置5個鐳射雷達+10個超聲波雷達+8個攝像頭為主的感知融合方案。
九章智駕:公司的計算平臺是以自研還是外部合作?是基於什麼計算平臺?一臺小車的算力需求大概是多少?
譚筠:具體是哪家的計算平臺,會根據客戶的要求定製。對於算力的需求,通常我們一輛車在園區場景的算力只需要30-60Tops。但是,對於一些複雜的場景,因為車上裝了更多的感知裝置,所以我們會相應增加算力。
圖:行深智慧駕駛計算平臺展示
未來市場——從校園到社群,我們要在全國鋪設10萬臺車
九章智駕:對於目前的國內末端配送市場,公司的市佔率大概是什麼水平?
譚筠:當前提市場佔有率的意義不大,因為末端配送最大的市場其實在社群,但是社群場景目前在商業模式和技術上都沒有跑通。
九章智駕:公司計劃未來將繼續在市場上投入多少臺車輛,主要將繼續加大投入什麼型別的場景、以及哪些地區?
譚筠:我們這次釋出會新推出的無人小車產品將會是2022年的重點,預計全年將投放3000臺新款車型。對於遠期的計劃,預計未來5-8年,我們將在全國鋪設10萬臺無人小車。
九章智駕:公司未來會在哪些方面加大研發投入,能否為我們分享一下?
譚筠:底盤、硬體、軟體我們一直在持續投入研發。隨著我們的車輛不斷投入市場後,會有大量的資料幫助我去驗證產品可靠性,也會不斷地最佳化我們自己的產品。同時,我們也在與一些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探索新的車型和應用。
九章智駕:校園快遞無人車或者說整個末端配送,當前的主要瓶頸或者卡點是什麼?預計什麼時候爆發?為什麼?
譚筠:主要問題還是成本,拐點就出現在收益顯著大於投入的時候;隨著晶片產能回暖、硬體成本進一步降低,有望在1年內迎來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