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雲南省雜技團創作的大型舞臺雜技劇《聶耳》,目前正在緊張的聯排中,預計於2021年10月正式公演,為建黨100週年獻禮。
該劇目獲得雲南省委宣傳部2020年度和2021年度雲南省文藝精品創作專項扶持資金專案立項。
目前,該劇邀請了國內頂尖雜技劇編導董爭臻為核心的雜技編創團隊進行打造,其中,擔任總導演的呂玲,系國家一級編劇,曾任原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文工團編導。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編導專業畢業。主要作品有:舞劇《牡丹亭》《萬物生》,舞蹈詩劇《媽祖》,舞蹈作品《庭院深深》《穀雨時節》《公民》《雪、暗香》《花開有聲》《雲之錦》,音舞詩畫《神韻金陵》,舞蹈詩《無夢到徽州》等。曾獲全國第四屆舞蹈比賽創作一等獎,全國第五屆舞蹈比賽創作二等獎,首屆CCTV舞蹈大賽十佳作品獎,第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舞蹈詩比賽作品金獎、最佳編導獎,第十屆文華新劇目獎,第十屆解放軍文藝獎,第七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舞蹈詩比賽作品金獎、最佳編導獎,全軍第五屆戰士文藝獎創作一等獎等。
不久前,呂玲導演從南京馬不停蹄地趕到昆明,便直奔省雜技團排練《聶耳》的場地進行現場執導,在排練現場,記者見到了呂玲導演,並對她進行了採訪。
記者:據介紹,雜技劇《聶耳》是以雜技藝術為主融合魔術、滑稽、歌舞、戲劇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您是怎樣將他們融進劇情裡?
呂玲:雜技劇《聶耳》是以雜技舞臺劇這種新穎的藝術形式在舞臺上塑造偉大的革命音樂家——聶耳的形象,讓聶耳這個人物從以往文學、電影的描述中跳脫出來,讓觀眾近距離接觸聶耳,感受聶耳,認識一個在舞臺上生動而鮮活的聶耳。劇目以雜技藝術為主融合魔術、滑稽、歌舞、戲劇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同時在雜技技術、雜技道具、舞臺美術,音樂創作,舞臺表演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和求新求變,以此來展現了聶耳的革命成長曆程。既有驚險刺激的追逐衝突場面,更有細膩豐富的情感表達,還有詼諧幽默的劇情設定,整臺劇目節奏安排跌宕起伏,希望做成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精品雜技舞臺劇。
《聶耳》應該是一部具有“傳奇感”的雜技劇。它以雜技本體為技術支撐,運用戲劇的核心,舞劇的結構敘述方式,來為賦有傳奇色彩的人民英雄聶耳立傳。讓這位近百年前的青年音樂才俊在今天的舞臺上綻放異彩,讓他再次以舞臺藝術形象的方式走入熟悉他的幾代人和不熟悉他的年輕人心中,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並沿著這條來路追尋為何出發的初心。緬懷他是因為他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國歌創作者),紀念他是因其非凡的藝術才華所創作的音樂形象近百年來一直感動著、激勵著我們前進!他是雲南人的驕傲,更是中國人的驕傲。
因此,選擇雜技劇表現聶耳,是具有巨大的挑戰性。因為雜技在人們印象中是蹦床、爬杆等展示性節目,而如何將雜技技術恰當運用到劇情敘述,及如何準確地將一個真實歷史人物用雜技藝術的方式塑造成功是有難度的,也是會被質疑的。那如何能將雜技藝術完成戲劇表達的任務呢?在這裡是運用了舞劇的結構敘述方式搭建劇的構架。不但要將戲劇矛盾衝突體現出來,更要展示雜技技術的精彩,而這一切又都是為塑造好聶耳這個人物形象服務的,這即是該劇的目的,也是該劇的難點。
記者:您執導雜技劇《聶耳》時,怎樣來定位聶耳這個人物?
呂玲: 這部劇的氣質應該是年輕的戲,充滿理想主義色彩和奮鬥精神的戲。年輕的聶耳與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一樣熱血澎湃、意氣風發,且信仰堅定、目標明確,以民族存亡為己任。聶耳短暫的生命似絢爛的火花燃放,耀眼奪目,經年不息……成了一個永遠的傳奇。
舞臺上的聶耳形象塑造,應是平凡而偉大的。是從一個普通人到國家層面的人民英雄的傳奇跨越。作為年輕的音樂家,他情感豐富,性格開朗,青春勃發,才華橫溢,是一個精神世界異常豐滿的可愛的年輕人。因此,我們會圍繞這些人物特徵來組織、結構人物關係、戲劇衝突、矛盾事件,來表現他既
有普通平凡人的豐富細膩情感,又有在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中振臂高歌、搏擊前行之舉,讓這個人物立體豐滿起來。
記者:您執導這部劇,最大的難點是什麼?
呂玲:因題材和表現形式的特殊性,我們在創作上面臨的難點,主要是平衡好幾個關係:一是聶耳原創音樂作品與該劇原創音樂的平衡。劇中根據劇情的發展推動,選擇了聶耳的部分原創作品,如《金蛇狂舞》《畢業歌》《賣報歌》《碼頭工人歌》及《義勇軍進行曲》等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更多的還是為該劇劇情發展需要所作的原創音樂。二是雜技技術本體與舞劇敘述方式的平衡。要把雜技本體技術合理、適度地放進劇情裡,既能讓它精彩,又不會跳戲,因為這畢竟不是雜技秀。因此既改造了一些傳統雜技形態又開發了一些適合該劇的雜技形態。而在一些需要渲染烘托,情景氛圍設定及情感表達等方面則結合了舞蹈藝術的編排手法,並且吸收了戲劇表演的方式,來共同完成整部劇的敘述。三是整體寫意與寫實風格的平衡(包括舞臺美術部分)。本著舞臺藝術的規律特徵,在該劇中需要我們把控好虛實相生的度,營造好劇情中特定場景的氛圍,會有寫實的情節描述,也會有多重空間的意會相連。如《鐵蹄下的歌女》歌聲從遠處飄來時,是在戰地醫院傷兵們的哀痛憤懣情緒中,聶耳與酈春在另一空間對流浪歌女投去的悲憫目光和撫慰,田漢則帶著民眾慰問傷員……幾度空間疊加,營造出國難降臨的氛圍下,聶耳、田漢們為民而歌,為抗日救亡組織民眾行動起來……。凡此種種,抒情、敘事都是根據劇情的發展,在舞臺的假定空間中得當地放入不同的藝術表現樣式是需要我們去做的,包括舞臺美術風格和形象的選擇。舞臺作品是綜合藝術,特別是雜技劇更是如此。我們要做的是力求讓這部雜技劇藝術的完美融合呈現出來,使雜技藝術在本體技術開發、藝術形象塑造、完成戲劇性闡述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建樹。
同時,雲南省雜技團有著一支年輕整齊的隊伍,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無論是正當年的青年演員,還是戰績顯赫正值壯年的教練隊伍,乃至更年輕的學員隊,組成了一支梯隊式的結構,是有專業素質的雜技表演隊伍,這樣的隊伍很貼合這部戲的氣質。目前全團上下鬥志昂揚,齊心協力,整裝待發的態勢,期待並相信該劇在今年上演時,在舞臺上會有意外驚喜。
雲南網記者 李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