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即隋煬帝(569年-618年),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大哥楊勇
一提到楊廣,人們都可能會想到“暴君”二字,但其實我覺得他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暴君。只是後期好大喜功,所以做了一些錯事,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來開鑿大運河,大量出兵三徵高麗,大造離宮。我覺得人都是如此,做出一些功勳後就會有一段時間迷失自我,只是因為他是皇帝,所以他的錯誤會被不斷放大,看到這裡就有人說了,那他還不是暴君嗎?
那就讓我們來看看他前期做了哪些大事吧!
1、南北統一
公元581年,隋朝開國,這一年,楊廣13歲,封晉王。
七年之後,隋軍南下滅陳。年僅20歲的楊廣,總領全軍,同時由隋朝名將高熲實際指揮。這一戰,隋軍一鼓作氣,滅掉了南陳,徹底統一了天下。
才滿20歲的楊廣,便已有滅國之功,可見他在帶兵打仗上肯定比他的兄長楊勇強。
2、開創科舉
他的父親隋文帝楊堅即位以後,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正式設立進士科,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
就憑他開創科舉這一點就可以說他不是暴君,畢竟暴君根本不可能有這種想法和做法。暴君都是喜歡別人拍馬屁,而不是人才。
3、暢通絲路
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率大軍從京都長安(今西安)浩浩蕩蕩的出發到甘肅隴西,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經大斗拔谷北上,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隋煬帝這次西巡歷時半年之久,遠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義重大。在封建時代,中國皇帝抵達到西北這麼遠的地方,只有隋煬帝一人。隋煬帝西巡過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進一步促成了甘肅、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修建運河
隋煬帝下令調徵河南、淮北諸郡人民百多萬人開鑿通濟渠,自洛陽西苑引谷、洛兩條河水入黃河,又自板渚(在虎牢之東)引黃河水經滎澤入汴水,自大梁之東引汴水入泗水,直達淮河。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當時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對後代來說真是巨大的福利,後世再發生饑荒災餓之時,朝廷也能透過大運河將物資加快運送,不知道挽救了後世多少人,可謂是福澤千秋。
5、消滅吐谷渾
吐谷渾是鮮卑慕容氏的一支,典型的遊牧民族,常年盤踞在青海。他們與西突厥一南一北,不但關閉了我們透過河西走廊西出西域的大門,而且時不時襲擾邊境,更為危險的是如果他們兩股勢力一旦聯合起來,甚至會威脅到關中長安的安全。他們和突厥是一丘一壑,所以對漢人十分不友好。再災荒之時侵略漢人地區,把漢人當做食物,稱之為“倆腳羊”
楊廣深知河西走廊的戰略地位。一方面,他派裴矩繼續前往張掖挑撥西突厥、鐵勒、吐谷渾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大業四年(608)直接派出以宇文述為大將軍的大軍,將吐谷渾狠狠地教訓了一頓;更為重要的是,楊廣在拔延山大規模狩獵,實際是一種帶有禮儀性的軍事演習。參加的部隊達到了四十萬。
這場戰爭沒有任何懸念,幾乎是四個人打一個人,四比一的人頭數,吐谷渾仙頭王率部落十萬餘人投降,剩餘殘部逃之夭夭,直到唐朝也沒有掀起大浪。楊廣在吐谷渾境內設定了四個郡,歷史上第一次將青海省大部分納入國家版圖。
隨後楊廣帶領約計二十萬大軍,翻過祁連山,到達張掖東南的燕支山。這時,裴矩召集了西域二十七國國王或大使前來拜謁楊廣。
楊廣的雄心壯志在一片讚歌與宏大的場面中再一次得到滿足。隋煬帝楊廣也是唯一一位西巡到張掖的帝王。
此次戰爭,不僅擴大了隋朝版圖,而且讓突厥等國家短時間內不敢侵犯漢地,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國家的穩定。
他這些功績足以封為“千古一帝”,可是為什麼他會背上暴君的稱號呢?就讓我們來細說
1、修大運河,大修離宮
為了開挖大運河,楊廣下令徵用河南和淮北等地老百姓一百多萬人,大運河一共鑿了四條水道,最後將它們貫穿起來,長達幾千裡。這是一項造福子孫的工程,但在當時的百姓看來,卻是一場災難,因為開挖過程中,很多百姓都慘死在這個偉大的工程上。
待運河工程完工,楊廣迫不及待地帶著二十萬隨從,上萬條船浩浩蕩蕩從東都出發巡察大運河。為了保證船隊順利通行,沿途的官員早就讓人在運河兩岸修築御道,並徵集八萬百姓做縴夫。不僅如此,為了保證皇上的安全,還出動兩岸軍隊夾道保護。
楊廣下令沿途百姓為他們準備酒食,二十多萬人的生活物資,是一筆巨大的開支。這比開支肯定是由百姓買單,一頓飯就是幾百桌,為皇帝和隨從準備飯食馬虎不得,只能多多準備,結果造成了大量浪費,而有些百姓卻活活餓死。
修離宮的隊伍雖然沒有修大運河這麼龐大,但是也造成了大量傷亡,百姓們苦不堪言,頓時民怨四起。
2、大興徭役
為了穩固隋朝的安全,楊廣在榆林(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以東修長城,徵調百姓一百二十萬,被累死的人過半。楊廣在位十四年,但他在十餘年間,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況
3、唐高祖的抹黑
歷史上成王敗寇是不變的規律。唐朝李淵奪取了隋朝天下,為了抬高自己的正統地位,只有大力抹黑前朝皇帝的荒淫無道才能證明自己是順應天道。因此“煬”這個諡號是李淵強加給隋煬帝的。如果隋朝沒有葬送在他手裡,下一任皇帝還是他們楊家的人,他還會被叫做隋煬帝嗎?我覺得這個對他的人設有很大的影響。
4、科舉制
當時士族門閥實力強大,幾乎全天下所有讀書人都是他們的門生,因為經歷過五胡亂華和幾次動亂焚書事件,全天下的藏書幾乎大多數都在世家門閥之中,平常人想要讀書都得經過世家這一門檻,世家門閥在當時已經壟斷了文化,所以朝中的官員幾乎全部都是他們的人,他們在朝堂之上的話語權十分強大,即使是皇帝的權利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楊廣,從他幼年所作之事便可以看出他不是甘於被他人控制之人,他一方面想削弱世家力量,另一方面又想收天下人才為己用,所以就開始了錄取官員方面的改革,也就是科舉。這一方面,他觸犯了世家的利益,動搖了世家門閥的根基,所以世家對楊廣十分不滿,但是他們又不敢明目張膽與其作對,畢竟以楊廣的性格,有可能直接對他們用兵。但是在爆發起義後,他們暗暗支援起義軍,又順水推舟借用他們文化力量傳播楊廣是一個暴君。文化的力量大家也都知道有多強大,對比一下現在的傳銷就可以得出結論,所以在這一宣傳下,楊廣就成了“暴君”。
5、三徵高句麗
高句麗地跨鴨綠江兩岸,位於中國遼東東部、吉林中部和朝鮮北部。後高句麗佔領了遼東東部和吉林的中部(這塊古代稱為遼東),而且還帶兵攻佔隋朝的遼西。楊堅在世時,曾帶兵攻打高句麗。這場戰爭以高句麗遣使謝罪告終。
楊廣繼位後,高句麗又蠢蠢欲動,雖說他面上臣服於隋朝,但私下卻拉攏、討伐其他部落,並且時常侵擾遼西。如果高句麗把百濟、新羅、靺鞨都滅了,統一遼東及朝鮮半島,高句麗的勢力將會倍增,下一步他要兼併的,就應該是隋朝了。顯然,楊廣也感受到了高句麗的威脅,他決定征討高句麗。 但是楊廣三次征討高句麗,都以失敗告終。
雖然這也是傷民之舉,但是我覺得當兵打仗是天職,何況有敵人要侵略我們,所以這個影響應該是最小的。
總的來說,我認為楊廣不是暴君和昏君,不能說是千古一帝吧,但是至少他的功能和過相抵,所以,你怎麼看楊廣。
評論區回覆吧!
作者是一名學生,對歷史上的楊廣就瞭解這麼點,請勿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