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作者:周義明
不當兵永遠不知道有一段歲月叫軍旅,有一群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叫戰友,有一種靚麗的青春叫奉獻。當過兵的都有一種軍營情結。作為身穿65式軍裝十五載的我有在鐵道兵八師宣傳隊摸爬滾打十個年頭的經歷,難忘軍營,更難忘在鐵道兵八師宣傳隊的流年歲月。
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作為當年膾炙人口的精彩演出已逐漸成為人們遙遠記憶中日益淡漠的記憶,但作為當事人,我們沒有權利忘記那段歷史。鐵道兵八師宣傳隊老首長以及老戰友們的音容相貌時常在我的心頭泛起,陳年舊事也時不常地在我的腦海中閃現。
作為退休多年的老人,現在有了很多的空閒時間,總有一種想把這段歷史記錄下來呈獻給親愛的戰友們的想法,可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真正坐下來想寫的時候才感到腦袋一片空白,動筆的時候方才知道自己半斤八兩有多重。由於墨水喝得少,再加上年代久遠以及不掌握全面的原始基礎資料,寫作的困難還真是不少。
好在我有這份心意,好在有眾多首長和戰友們的支援,也好在我有這份堅持,今天終於盡我所能的完成粗線條的《鐵道兵八師宣傳隊簡史》的初稿,特獻給親愛的戰友們,在此懇望得到老戰友您的校正、修改和補充,我這廂對您有禮了。
周義明落筆於辛丑年仲冬
鐵道兵八師宣傳隊簡史
——成昆線建隊初期的芳華
(1966.9—1970.2)
鐵道兵八師宣傳隊於1966年9月份在成昆線師部駐地(雲南楚雄)奉命建隊(非編制單位),隸屬於師政治部文化科領導,對外全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8706部隊毛澤東思想戰士業餘宣傳隊,時以參加1964年鐵道兵長沙文藝調演的37團宣傳隊以及38團1連演唱組留隊文娛骨幹並配以抽調全師範圍內的拔尖文娛骨幹所組成。
▲37團宣傳隊轉戰成昆線後在元謀駐地合影 (左)
▲38團1營1連演唱組參加鐵道兵長沙調演《江西評話》演出照片(右)
▲師宣傳隊在楚雄師部機關大禮堂前合影
其中,奉調37團政治處俱樂部幹事張關鑫被任命為師宣傳隊首任隊長,奉調37團譚汝湛教導員被任命為師宣傳隊首任教導員。首批隊員有劉龍章、姜華堂、吳述榮、白海、邱伯雄、許振榮、龐興智、陶勳利、程述清、梁玉洲、敬永金等,後抽調進隊的隊員有陶明權、王平星、胡教全、王勝珠等。
至1968年,先後調入當年入伍的曾獻平、郭智輝、莊章溪、蔡勝年、黃禮雪、鄧熾光、戎新民、莫成貴、李君華、袁喜福等進隊。
1969年先後補充當年新兵楊玉泉、張玉樓、張新法、徐建堯、周義明、徐寶庭、趙德貴、楊明全進隊。那個時期的師宣傳隊是清一色男兵,人員分為兩個班,每班有12-14人,總人數未超過30人。其中吳述榮、白海、龐興智、陶明權、王平星、胡教全等是那個時期的班長副班長。在譚汝湛教導員調出後,吳述榮提幹並升任師宣傳隊首任指導員。陶明權提幹。
▲ 敲鑼打鼓,迎來送往
鐵八師宣傳隊建隊伊始的宗旨是堅持文藝為工農兵服務,主要任務是宣傳毛澤東思想,下部隊為基層連隊演出,活躍基層精神文化生活。因那時處於文革時期,宣傳毛主席最新指示始終行走在遊行隊伍最前列的必定是師宣傳隊,深入基層連隊以及成昆線渡口以南段沿線友鄰部隊、廠礦企業慰問演出是那個時期師宣傳隊的工作常態和主要工作任務。
大部分對內與對外演出是同步或穿插進行,但有時也被安排專門對外慰問演出。如1969年7月初對內演出至38團渡口工地的時候,接上級通知安排即轉向全部對外演出,先後到金沙江林區慰問支左部隊、黨政機關以及當地群眾,從渡口至華坪、到寧蒗、到永勝、到麗江、到大理,歷時一個多月。另外還專門安排到安平、姚安、大姚的三個陸軍野戰醫院去慰問演出。
在寧蒗去一個距縣城近40公里的一個小鎮上因沒有電只能白天演出,待演出後整裝將要離開之時,見有很多群眾陸續趕來圍觀著穿著軍裝的宣傳隊員們,經問得知這部分群眾天未亮就打著火把向小鎮演出地點趕來,因晚到沒能看到演出感到非常可惜,但他們說在解放大西南時見到過解放軍,今天沒能看到解放軍的演出但第二次看到了解放軍依然很激動。經地方領導、支左部隊首長與隊領導一商量,一場加演又重新開始。雖然加演完返回駐地已是很晚,但這場加演意義重大,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與反響。
▲ 下部隊演出間隙在學習毛主席著作
像這樣對外演出印象深刻的還有三次,即有一次到楚雄周邊的農村宣傳演出,吃住在農村,演出在土臺上,雖然時因吃不飽肚子常有飢餓感,但對村民們的熱情好客還是留下了深刻印象。由於村民們在土臺上布撒了一層松葉,使得演員在臺上表演中時有滑倒在地的事發生,令大家啼笑皆非。
第二次是奉命前往祥雲空軍部隊慰問演出,因當時在那裡接受代培的鄰國yn空軍飛行員已有反中情緒,發給他們的偉人像章都被丟入廁所,我空軍首長提出讓我們的節目作必要的調整和適當的修改,以規避鄰國yn飛行員產生反感情緒,原本是一場熱情友好的慰問演出確被搞得異常緊張。
第三次是隨師政委張諱健政委帶隊前往四川省渡口市(即現在的攀枝花市)參加在三堆子車站召開的至渡口市鐵路支線通車典禮的慶祝活動後即隨張諱健政委帶38團鋪軌隊英模代表一同赴渡口市參加時為中央委員蔡協兵、中央候補委員徐馳等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同時作為特邀嘉賓還一同參加了渡口市慶祝建國二十週年群眾大遊行的檢閱活動,並參加了渡口市革命委員會舉辦的大型國慶晚宴。享受到這樣的禮遇,大家都認為是平生第一次。
▲ 張關鑫和劉龍章笛子對奏《逛新城》是保留節目
另外印象深刻的還有三次遇“險”情。其中第一次是自昆明返回楚雄師部的途中遇一客貨混裝的解放牌汽車發生車翻人亡的事故現場,當時已有不少被堵車輛司機和群眾圍觀但無一施以援手,就在我們師宣傳隊員下車全力搶救翻車遇險受傷人員時又偏偏下起了大雨,雨水汗水血水浸透了大家的衣服也全然未顧,事後老兵們調侃這場大雨來的真不是時候。
第二次是一個初冬的晚飯後,距師部約2千米處的楚雄州百貨公司貨品倉庫失火,火情就是命令,當時在位的師宣傳隊員緊急出動,卯足勁跑向失火現場參加救火行動。由於是倉庫重地發生火情,周邊群眾都被隔離在外圍,只有消防人員和解放軍可以進入火場實施近距離滅火,事後在師機關大會上受到了師首長的表揚。
第三次是在去元謀37團慰問演出的途中,在途徑一個前不靠村後不靠店、路兩側都是樹林的地方,就聽“啪”的一聲刺耳槍聲和“吱——”的一個緊急剎車聲,我們乘坐的車輛急停在了公路邊,坐在車廂內的人們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只聽到吳述榮指導員從駕駛室傳出來一聲大喊:“前面有敵情,大家趕緊下車做好隱防,搜尋前進”。眾隊員不明就裡,紛紛跳車跟隨班長向公路兩側的密林深處作隱蔽狀,在“搜尋前進”約幾百米之後又隨著三聲長哨解除了警報,原來是隊領導刻意安排的一次途中防反演習,把大家虛驚了一場。
▲ 大理蝴蝶泉邊留下靚麗身影
在1969年年底的一個晚上,師宣傳隊在楚雄師部大禮堂向時任鐵道兵政委宋維栻(開國少將)作了彙報演出,宋政委在彙報演出結束上臺接見時作了許多重要指示,其中,“為豐富舞臺色彩,可增加一些女兵進來”的指示給陪同接見的師首長以及師宣傳隊全體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後不少老兵私下議論,宣傳隊有女兵的日子不遠了。
這正是:憶往昔,崢嶸歲月,鐵八師宣傳隊成昆線建隊露芳華。展未來,雄關漫道,襄渝線巴山組歌美名揚。
鐵道兵八師宣傳隊簡史
——轉戰襄渝線,巴山組歌美名揚
(1970.02——1974.03)
在“提高警惕,加強戰備,要準備打仗”和“三線建設要抓緊,襄渝鐵路要快上”的方針指引下,在成昆鐵路全線掃尾、即將通車之際,鐵八師宣傳隊隨師部於1970年2月搬離成昆線雲南楚雄住址,移遷至襄渝線四川宣漢縣住址,師宣傳隊入駐在宣漢縣中學,隨部隊代號更改,對內對外稱之為5758部隊宣傳隊,自此受師政治部宣傳科領導,搭夥在入駐同院的師直通工連食堂。
七0年,巴山蜀水首亮相,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期初人員:隊長張關鑫、指導員吳述榮。隊員:白海、龐興智、陶明權、陶勳利、王平星、胡教全、程述清、王勝珠、梁玉洲、郭智輝、曾獻平、蔡勝年、莊章溪、莫成桂、黃禮雪、李君華、袁喜福、張玉樓、楊玉泉、張新法、徐建堯、周義明、徐寶庭、趙德貴、楊明全。
二、年度人員調整:
1、三月份胡教全、程述清在宣漢退伍離隊;李君華、袁喜福調整回原單位。四月份補充當年度新兵,首次增加了女兵。她們是:李丹丹、朱學兵、鄭戎、趙曉燕、任丹群、石豔玲、嶽桂萍、丁海雲。男隊員有範波、李運洲。另從師醫院抽調軍藝畢業生劉玉瑩進隊。白海升任副指導員,龐興智升任副隊長。
▲快樂的女兵們▲
2、6—7月份人員調整:吳述榮調宣傳科任職,原師宣傳科幹事兼電影隊隊長步煥章調入師宣傳隊任指導員。陶勳利先後提幹。王勝珠、梁玉洲、楊明全、趙德貴回37團宣傳隊參加鐵道兵文藝匯演。38團創作組胥樹君調入駐勤半年後回38團。
3、當年底至次年初先後補充71年新兵:朱桂萍、陳新、張淑新、朱公島、吳亞珉、王建英、張豔芳、馬瑞豔、林雅卿、王忠秀、唐孝鏞、熊毅、孟繁嶺、劉憲慶、何東來、卞振勇、商學智、梁貴書、吳玉春、朱新、陳曉陽。
三、主要任務:1、成昆線雲南段告別演出;2、襄渝線宣漢新區及新兵團慰問演出;3、老兵下團體驗生活及新進女兵業務訓練;4、排練新臺節目下襄渝線管內首次巡演;5、普及樣板戲《紅燈記》的前期準備。
四、主要事記
1、1-3月主要在成昆線雲南管內沿線告別演出和到四川宣漢以及開江、大竹新兵團慰問演出。
2、4-6月份,男隊員分兩組分別到新建鐵路襄渝線大巴山隧道進口段36團6連和出口段39團9連體驗生活,新進女兵在宣漢駐地進行業務培訓。
3、7-8月份在宣漢中學駐地排練。
4、9-10月份,首次深入巴山蜀水、後河兩岸為師屬各團以及配屬施工民兵團巡迴慰問演出。其中,因公路不通,全體隊員肩背樂器道具服裝自陝西省鎮巴縣漁渡壩徒步翻山越嶺進入紅巖灣36團施工管段為部隊演出,受到官兵們的熱烈歡迎。
▲行走在川陝屏障,演出在巴山走廊▲
▲襄渝線第一張集體合影
5、11月份安排部分人員去萬縣京劇團業務學習,部分人員在位業務訓練。
6、12月份在宣漢中學駐地排練京劇《紅燈記》。
▲現代京劇樣板戲《紅燈記》在排練中▲
七一年,普及革命樣板戲,紅燈高掛照萬家
一、期初幹部調整:副指導員白海調出,陶明權接任副指導員。
二、主要任務是普及樣板戲《紅燈記》。
三、主要事記
1、1-2月份繼續排練京劇《紅燈記》,其中在1月中下旬自宣漢駐地隨師部搬至萬源駐地。
2、3-8月份下部隊為師屬各團以及配合施工的各民兵團巡迴演出樣板戲《紅燈記》。
▲B角在演出中 ▲A角在演出中
3、9-10月份由步煥章指導員帶徐建堯、楊玉泉、何東來、李丹丹、朱公島、吳亞珉計7人去合肥12軍業務學習,其餘部分老兵及幹部探親,部分下部隊體驗生活。
▲赴合肥12軍學習人員合影 ▲下連隊體驗生活留影
4、11-12月份,全隊冬訓。
▲《紅燈記》劇組全家福
七二年,西南片區首匯演,《攀天崖》受到眾好評
代表西南指慰問忙,足跡踏遍川西線
一、主要任務是排練自創節目參加鐵道兵西南指第一次文藝匯演,進行人員調整後部分人員去西安培訓,抽調團宣傳隊部分骨幹共同去成都代表鐵道兵西南指參加慶國慶系列活動及慰問演出,下部隊巡迴演出等。
二、人員調整
1、調出:指導員步煥章於5月份調出任職,劉玉瑩、嶽桂萍、趙曉燕、丁海雲調去師醫院。林雅卿調去鐵道兵女子乒乓球隊,劉憲慶調出,範波調去36團。為加強團宣傳隊骨幹力量,調整梁貴書去37團,王忠秀、任丹群去38團,馬瑞彥、何東來去39團,張豔芳調去40團宣傳隊。
▲期初全隊合影
2、調入:宋學祥自幹部科於年底調任宣傳隊指導員。李善武任創作員。
3、為代表鐵道兵西南指參加成都慶國慶系列活動及慰問演出向團宣傳隊借調:36團蘇天剛,37團王興安、高林,38團許明勝、劉天富、柏曉青,39團肖作臣,40團郭述才等,20團也借調了人。完成此項任務後留下高林、劉天富、肖作臣、郭述才四人,其他骨幹人員回各團。
三、主要事記
1、1-4月份在萬源駐地排練自創節目,參加3月下旬鐵道兵西南指第一次文藝匯演,歌劇《攀天崖》獲得好評。之後去宣漢、開江新兵團慰問演出。
▲歌劇《攀天崖》演出劇照▲
2、5-7月份由龐興智副隊長帶周義明、黃禮雪、卞振勇、陳曉陽、曾獻平、陳新、朱貴萍、朱公島、張淑新計10人赴西安省級文藝團體培訓,部分老兵及幹部探親,部分人員下部隊體驗生活。
▲赴西安培訓組成員遊覽華清池留影
3、8-9月借調各團宣傳隊骨幹人員到師宣傳隊報到後集中排練。
4、9月下旬至10月份去成都代表鐵道兵西南指參加慶國慶系列活動並赴眉山、樂山、羊馬河等地慰問演出。
▲戰友們在遊覽峨眉山、樂山、都江堰等地的部分合影
5、11-12月回師部後下部隊巡迴演出。
七三年,西南片區再匯演 《巴山組歌》美名揚
一、期初人員:隊長張關鑫、指導員宋學祥、副隊長龐興智、副指導員陶明權。
男隊員有:陶勳利、曾獻平、莊章溪、郭智輝、黃禮雪、蔡勝年、莫成貴、徐建堯、周義明、徐寶庭、郭述才、楊玉泉、張玉樓、張新法、李善武、高林、李運洲、劉天富、朱新、陳曉陽、肖作臣、孟繁嶺、卞振勇、商學智、吳玉春 。
女隊員有:李丹丹、鄭戎、陳新、朱貴萍、朱公島、張淑新、王建英、吳亞珉、熊毅、唐孝鏞 。
期間人員調整:(1)莊章溪、蔡勝年、莫成貴、徐寶庭、李運洲、朱新等同志於春節後退役離隊;(2)補充73年新兵六人:張英泉、王立志、騰瑞林、卞正太、王文成、陳永龍。(3)徐建堯提幹升為宣傳隊副隊長。提幹的還有曾獻平、黃禮雪、楊玉泉、郭智輝。
二、完成主要任務事記
1-4月份主要完成元旦春節師部機關以及當地政府的慰問演出,赴開江慰問新兵團以及當地政府的演出。
5-6月份主要進行業務訓練、文字創作,部分骨幹下連隊體驗生活和輔導基層文藝骨幹,部分幹部和老同志探親休假。
▲下連隊體驗生活以及輔導基層連隊文藝骨幹的場景▲
7-10月份調38團宣傳隊全體成員到師宣傳隊駐勤,一眾70餘人主要進行節目排練並參加了鐵道兵西南指揮部在達縣鐵七師舉辦的第二次文藝匯演,自創的《巴山組歌》一炮打響,獲得了組織者以及業內同行們的一致好評。
▲《巴山組歌》之《巴山篝火》演出場景
11-12月份帶著參加文藝匯演的一臺節目下部隊巡演,受到基層官兵們的熱烈歡迎。
▲到衛生隊病房慰問傷病員 ▲到施工現場演出
▲到施工現場演出 ▲相聲《新西遊記》
▲難忘歲月,難捨巴山。在臨別襄渝線之際,再次來到川陝交界向大巴山告別。
這正是,轉戰襄渝線,戰地黃花分外香,巴山組歌美名揚。迎接新挑戰,沙通——通霍線上譜寫新輝煌。
鐵道兵八師宣傳隊簡史
——轉戰塞外,沙通——通霍線上譜輝煌
排演《江姐》成絕唱
(1974.03——1978.12)
在完成襄渝線施工任務的1974年3月下旬,師宣傳隊隨師部搬離四川萬源駐地,移遷至河北圍場駐地,隨部隊代號更改,對內對外稱之為89208部隊宣傳隊,仍歸宣傳科領導。在政治部恢復文化科建制後,劃歸文化科領導。
七四年,塞外譜新曲,《飛雲山戰歌》
參加沙通指密雲匯演獲優秀節目獎
一、人員調整事記
(1)李善武提幹;
(2)期初補充新兵六人,即:李餘良、張明禮、靳西橋、劉蔚明、劉勇民、劉林生。
(3)年底自團宣傳隊調入骨幹:36團李少冬,37團夏克娜、肖淑雲,38團衛曉霞、柏曉青、李蘭、黎友洪、呂洪勝, 39團程建國、黃佩樂、張大秋、馮季平等先後報到(有的至75年一季度報到)。
(4)調整調出:黃禮雪在師部搬遷至圍場後調出任職;陳曉陽在師部搬遷途經洛陽時因病安排就地隊就醫後調整下連隊;吳玉春、李餘良、靳西橋、劉林生於下半年調整下連隊。
二、完成主要任務事記
1-3月份繼續完成年前下部隊巡演未完的演出任務,並代表師首長師機關到開江縣慰問新兵團。
3-4月份隨師機關完成搬遷新區任務。38團宣傳隊回團參加與該團部的一同搬遷。
▲師宣傳隊隨師機關自廟宮36團徒步拉練進圍場
5月份安排部分骨幹去北京、承德進行業務學習。
6-7月份,38團宣傳隊回師部與師宣傳隊匯合,一同到承德、隆化新建沿線慰問部隊以及沿線友鄰部隊和當地政府。在圓滿完成巡演及慰問演出任務後,38團宣傳隊結束在師的駐勤即返回38團駐地。
8-11月份在進行部分人員調整後進行新節目排練,並參加了鐵道兵沙通線指揮部在密雲鐵十三師舉辦的文藝匯演,其中自創的《飛雲山戰歌》獲得組織者以及業內同行的一致好評,並作為優秀節目向兵部機關和首長作了彙報演出。
12月份安排幹部和部分老兵探親休假,留隊人員進行業務訓練。
七五年,紅軍橋畔舞新姿 佤寨新歌響京通
一、人員調整
(1)幹部調整:陶明權、陶勳力於期初調出任職,宋學祥於中期調出任職,徐建堯由副隊長升任宣傳隊指導員。郭智輝升任副隊長,周義明提幹。
(2)隊員調整:一是張玉樓、張新法、陳新、熊毅、唐孝鏞、吳亞珉、王文成等老兵於年初退伍離隊;二是孟繁嶺、騰瑞林於年底調整下土機營,劉天富年底調整回38團。三是補充當年新兵李偉國、馬秋生、周宇、徐珠峰、張相殷、丁國臣、閆志廳、李鴻祥、權龍太、曲利華等。
二、完成主要任務事記
1-7月份 排練及下部隊巡演以及慰問沿線政府和友鄰,其中於7月下旬去壩上塞罕壩機械林場、紅山軍馬場慰問演出。
▲《佤寨新歌》劇照 ▲李偉國嗩吶獨奏受歡迎
▲舞蹈《紅軍橋畔》
8-9月份隊伍修整。一是安排部分幹部和老兵探親休假。二是安排部分骨幹赴北京、濟南進行業務學習,部分人員下部隊體驗生活。三是文字創作。
▲在37團演出期間到施工現場參加勞動的場景
10-12月份主要是創作、排練及下部隊巡演。
七六年,蘆灣捉鱉有懸音 嫩江匯演獲成功
一、人員調整事記
1、期初調整劉蔚明、劉勇民去師醫院;黎友洪回38團;黃佩樂回39團;李丹丹、鄭戎、衛曉霞、王立志退伍離隊;補充當年入伍新兵:張豔秋。
2、下半年楊玉泉幹部轉業離隊。朱桂萍退伍離隊。
▲政治部、宣傳科為李積芳、楊玉泉離隊合影送行
二、幹部提升
1、周義明於中期升任副指導員;
2、朱公島、肖淑雲、程建國、肖作臣先後提幹。
三、完成主要工作事記
1、期初繼續完成下部隊巡演。
2、三月份安排幹部及老兵探親休假,留隊人員下團體驗生活。
3、入夏後隊員集中投入新一臺節目排練,去壩上慰問塞罕壩機械林場、紅山軍馬場,於八月下旬由政治部林均彩副主任帶隊赴嫩江參加鐵道兵文藝匯演。
▲組織小分隊為草原牧民演出
4、10月上旬自嫩江回圍場後學習整頓。
七七年,下部隊巡演是常態,慰問抗震救災部隊受歡迎
一、期初隊職領導:隊長張關鑫(政治部文化科副科長兼),指導員徐建堯,副隊長龐興智、郭智輝,副指導員周義明。
二、當年提幹:高林、呂洪勝、馮季平、夏克娜。
三、人員調整
▲期初合影
1、期初郭述才、卞振勇、商學智、李少冬、張英泉、張大秋、李蘭、柏曉青退伍離隊。王建英期末調整下40團衛生隊。
2、期初補充新兵:史紅玲、劉衝、李春祥、王耀羽、于吉澤、姜華濱、劉衍發、唐力研、徐娟娟、車仁鳳、嶽麗娜、郭長海。
年末調許明勝進隊、唐開益進隊,許亞蘭、任曉霞自鐵道兵文工團調入,補充新兵姚沁、陳莉娟、陳瑜、陳鎮耀、李永均、夏偉光、何崇庭。
四、完成主要工作事記
1、創排新一臺節目下部隊巡演,配合部隊政治及形勢教育。下半年到天津薊縣、漢沽慰問參加抗震救災的36團以及38團指戰員。
▲ 街頭宣傳演出 ▲ 街頭宣傳演出
2、年底去哈爾濱歌劇院業務學習。領隊徐建堯,郭智輝、許明勝、夏克娜、張淑新、肖淑雲、呂洪勝、丁國臣、閆志廳、周宇、劉衍發、徐珠峰、唐力研、嶽伊娜、許亞蘭一同前往。
▲赴哈爾濱學習前全隊合影
七八年,排演《江姐》成絕唱
一、幹部調整
1、期初張關鑫奉命回政治部文化科主持工作,不再兼任宣傳隊隊長職務,副隊長龐興智奉命調司令部,李善武奉調鐵道兵文工團,曾獻平考取中央戲劇學院離隊入學,副隊長郭智輝轉業離隊。
▲文化科組織為即將退役離隊的徐寶奎、郭智輝合影留戀
2、徐建堯任宣傳隊隊長兼任指導員。肖淑雲升任副指導員,許明勝為導演組負責人。
二、老兵退伍:張豔秋退役離隊。
三、主要任務是排練歌劇《江姐》,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下部隊自承德至赤峰一線向我部以及友鄰部隊和當地黨政機關進行慰問演出,自5月中旬開始到駐紮在內蒙科右中旗參加新建通霍線施工的38團、位於扎魯特旗施工的36團、位於白雲胡碩的師指揮所以及當地黨政機關和群眾進行慰問演出,到突泉的師屬兵站、洮南的師後倉庫、汽車營、白城地委機關、鐵後汽車團、321野戰醫院以及位於通遼的沙通指揮部、哲里木盟盟委機關、鐵道兵新線管理處、鐵道兵九師44團等單位進行慰問演出,一臺歌劇《江姐》使得綜合演藝水平達到了頂峰,觀眾多達10餘萬人。
▲歌劇《江姐》演出劇照▲
▲歌劇《江姐》演出劇照▲
▲歌劇《江姐》演出劇照
四、八月份回到圍場傳達學習“軍隊要減編”的上級檔案,作為非編制單位,師一級宣傳隊在年初就該按上級要求被裁減,但因時值正排演《江姐》則被延誤至下半年,為此還受到總部的通報,因此,排演歌劇《江姐》成為鐵八師宣傳隊的絕唱。
根據“鐵八師宣傳隊需就地解散”的通報要求以及師政治部的具體安排,師宣傳隊幹部下連隊勞動鍛鍊三個月後到任職單位就職,隊員經分組下連隊勞動鍛鍊三個月後,自願退伍的即可辦理退役離隊手續,願意留隊回原單位的可以回原單位,留隊待分流的女幹部、女兵則被分到了師電影隊和師醫院等單位,留隊的多數男兵則被分到子弟學校以及師直師後基層連隊,約至12月份,師宣傳隊徹底解散。
寫在後面的話
一晃幾十年過去,年華屈指,過眼成風,如雲飄飄,霧濛濛,漸行漸遠漸無影。依著歲月的軌跡,婉約的走進過去的點滴,但由於年代的久遠,其中有很多時間節點已不能清晰連貫,尤其是人員調整的進進出出也有說不清楚的地方,萬望熟悉其中經歷的戰友們給予校正、修改和補充。
流年似水,故事不休,細數光陰,蕭條的歲月,遺落了一地的感傷,一個個年歲在諸多的煙雲中悄然老去,不竟黯然。已經知曉的戰友中,徐建堯、徐寶庭、楊玉泉、朱新、劉天富、馮季平、何東來、張英泉、李偉國、馬秋生、周宇等先後過早離世,那張張記憶中的笑臉,成為永久代表的畫面。在此為痛失曾經朝夕相處的好戰友深表痛惜,願他們天國安好。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一年老一年,一日沒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輩催一輩。世事時日無多,請戰友們各自珍重。如有機會戰友相聚話當年,更是我所熱切期待的事了。
編輯:嚴京平《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