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全球4萬億城市新增中國“雙雄”:上海、北京
中國的4萬億城市終於誕生了。
對於上海而言,2021年GDP達到4萬億臺階基本無懸念。
就目前資料來看,儘管全年數字還沒出來,但2021年三季度,上海GDP就已達到30866.93億元。
北京也官宣進入4萬億俱樂部。1月6日,北京市長陳吉寧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透露,初步預計,2021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萬億元,同比增長8.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全員勞動生產率保持全國第一。
從全球來看,全球城市創意和科技創新指數按照1美元等於6.68元人民的匯率對全球主要城市2020年GDP進行的排名顯示,2020年4萬億元以上的城市有紐約、東京和洛杉磯,共三個;排在第4-6位的分別是倫敦、上海、北京。
根據目前情況推斷,2021年,過4萬億元的城市將有5個,紐約、東京、洛杉磯、上海、北京。2個在美國、2個在中國。
與此同時,上海、北京的城市價值已被世界認可。
由全球城市實驗室編制的《2021 年全球城市500強》分析報告顯示,上海、北京分別以7888.16億美元、6636.51億美元的城市品牌價值居於全球第9位、13位。
02
學習榜樣城市的誤區:有形無神
好的榜樣自然會引發學習潮。接下來,恐怕有很多城市效仿學習。
事實上,上海早已被多個城市視為對標。據專家統計分析,2012年—2020年,上海是被對標最多的城市,被對標7次。
北京也早已被視為榜樣。2020年,武漢奪取“雙勝利”動員大會,提出要全面推進“對標工作法”,社會治理要對標北京。
學習的背後是城市間的競爭加劇。中國經濟奇蹟的一大秘訣,往往被認為是城市間的競賽。隨著城市化登峰造極,城市競爭加劇,可以說是“標兵漸遠,追兵漸近”,不進則退,慢進也退。
加之,基於行政權力進行資源分配的城市競爭優勢也在被大範圍消解,在城市競爭愈發白熱化的背景下,城市之間既互相提防又互相學習,爭奪人才、資金、產業的戲碼全面上演。
在城市競逐的當下,誰也不願甘拜下風。
然而,學習榜樣,就會收到預期的結果嗎?
事實上,城市間的你追我趕從未停止,也從未跳出“大幹快上”的窠臼。
最為普遍的誤區是,誤以為對標學習就是跟著目標城市搞造城運動,試圖透過建築物的“克隆”與硬體設施的模仿,實現城市的比學趕超。
典型的例子有摩天大樓崇拜。
儘管超高建築面臨造價、管理維護、防風防震等眾多挑戰,但我國不少地方建設摩天大樓的熱情不減,甚至像義烏、華西村等縣級市和村鎮,也建起了超過300米的高樓。
然而,某些毫無章法的“拔高”反而會破壞城市景觀,甚至加大城市負荷。沒有相應的產業和人口基數做後盾,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與生活方式的模仿,無異於畫餅充飢。
即便能逃出外在模仿的陷阱,急功近利的心態也容易讓城市將對標發展簡單地等同於政策、路線、戰略的複製貼上。
更有甚者,不顧自然規律和城市現實條件,“拍腦袋”決策、上馬工程,結果只能適得其反,如被陝西7部門聯合通知批評的“秦東水鄉”專案。
一個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易乾旱的農業市,平時連道路綠化都缺乏資金,卻要大手筆打造生態水鄉,而所造的景觀水系,一部分水源需要透過抽取地下水或呼叫水庫水源、農業灌溉用水等進行補給,這與當地農作物缺水的現實形成了巨大反差。
如此嚴重脫離實際的“生態建設”,“魄力”之大實屬罕見。
顯然,外在的形能夠模仿、學習,而內在的魂卻難以創造,盲目學習很可能使城市“失魂落魄”,更無法實現從模仿到趕超的蛻變。
03
城市發展靠什麼:迴歸服務於人
從根本而言,城市發展從來沒有具有普適性的標準模板。
事實上,城市的形成與發展本就是在各種力量組合推動下的複雜過程,外在變數越是撲朔迷離,越要穿透混沌的表象,迴歸事物本質去探索其間的真實聯絡。
也就是說,不管是模仿也好,還是趕超也好,城市發展應迴歸第一性原則,不是目標導向,也不是外在價值取向,而是以自身為依據和尺度。
第一性原則其實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的一個哲學術語:“每個系統中存在一個最基本的命題,它不能被違背或刪除。”
只有迴歸城市本質去思考最基礎的要素,從城市最本源出發尋求突破口,才能最快速、直接地尋找到答案,避免讓城市淪為規劃的“牽線木偶”。
第一性原則可以是自然的溫情和生機。
如在日本的瀨戶川,三四十年前,市民們在溝渠中放生了3000多條鯉魚,為了讓這些美麗的生靈擁有清澈的生活環境,保護水質成為市民義不容辭的集體責任,經過全民參與的清理河床活動,原本汙濁難聞的下水溝渠, 已經變成了清澈美麗的景觀,成為這座城市的獨特招牌;
第一性原則也可以是傳統的韻味和風情。
如在京都,傳統的町屋受到了最大程度的重視和保護,當地人讓大自然進入宅第之中,庭石、植栽、青苔、迴廊、雨水、微風構成家居生活的一部分,這種深植於民間對傳統空間的認識和喜愛,成為京都傳統延續最大的力量;
第一性原則還可以是歷史烙印與新時代氣息相糅合的以人為本的改造和重建。
如在德國,柏林牆倒塌後,波茨坦廣場這個原本荒蕪破敗的大工地,經過戴姆勒-賓士公司、索尼公司以及阿西亞-布朗-波威利公司和特倫諾公司的共同改造之後,重新變得生動有趣,那裡甚至還曾請舞蹈大師替起重機編了一支芭蕾舞。
如今,波茨坦廣場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柏林中心,廣場商務區創造的經濟收入佔柏林市的74%,其中57%來自新興的創新型企業,23%來自旅遊創收。
新冠疫情的大流行讓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在城市發展中,許多無法預見的問題會隨時湧現出來,城市所面臨的風險已經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指數放大,風險鏈條的傳導機制也越來越難預測,早已不是目標導向的城市發展方式所能應對的。在發展城市的同時要考慮城市的本質,是服務於人,才能讓城市變得更美好。
總之,正如美國城市規劃“教母”簡·雅各布斯在《美 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一書中所言,城市的本質在於其多樣性,城市的活力來源於多樣性,城市規劃的目的在於催生和協調多種功用來滿足不同人的多樣而複雜的需求。
只有迴歸城市服務於人而非服務於城市,城市才會有創造力和人文氣息,才有人為其前赴後繼,譜寫偉大的城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