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歡迎關注“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乾貨滿滿的歷史故事。
今天,我們為您聊的是關於抗戰時期八路軍的故事。
國共合作抗戰的談判其實早在1936年已經展開。1936年最初的談判中,國民黨絲毫沒有誠意,蔣介石給出的紅軍改編後的編制只有3000人,而且師一級的幹部一律解職出國考察,半年後再進行任命,這自然招致了中央軍委的反對,首次談判不歡而散。1937年第二次談判,紅軍方面的方案是改編為4個軍計12個師,但是國民黨給出的回饋是2個師8個團,計1.5萬人。
最後紅軍做出了讓步,保留四個師計七萬人,師以上設指揮部,軍官由紅軍自己任命。南京政府對此並不同意,後來經過激烈討論,1937年3月時,國民政府軍政部最終同意紅軍改編為3個師計4.5萬人,三個師以上的作戰單位設指揮部,軍官由紅軍自己選派。
除了3000多人的直屬隊外,其餘4.2萬名戰士分編到了115、120、129三個師,這三個師的人數和構成情況又各不相同。
當時定的每個作戰團2700人,步兵師直轄騎兵、炮兵、工兵、輜重、通訊、特務幾個營,加上師部人員,每個師直屬的六個營和直屬隊有3000人。而每個戰鬥團有三個營和一個直屬機槍連,每個連有官兵160人。
各個師的情況各不相同,115師沒有工兵營、特務營和通訊營,但是有教導隊和隨營大隊,具體由寧都起義出身的河北籍軍官孫毅負責。120師沒有通訊營,但是多出了一個教導團。而129師也多出了一個教導團。
有輜重營、通訊營其實是軍隊技術細分的體現,是軍隊正規化的體現。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當時的這些營因為裝備太差,其實和普通的步兵營沒有區別。一直到了抗戰開始後很長時間裡,炮兵營都是名存實亡的。直到後來,129師才以原來幾門迫擊炮和晉綏軍遺棄的晉造山炮為基礎成立了師屬的炮兵部隊,但是炮兵配合部隊作戰必須是在特定情況下才能進行,當年的炮彈非常金貴。
另外,115師多出了一個獨立團,這個團團長是後來的開國上將楊成武,由原來紅一師改編而來。這個團人數有1700多人,比標準團人數略少。1937年下半年,楊成武的獨立團來到河北淶源一帶迅速展開並經過一系列的戰鬥和武裝收攏,部隊很快擴充到了7000多人。當時中央軍委希望國民政府軍政部給這個新成立的部隊以獨立第一師的番號,但是被拒絕。
後來八路軍新組建了不少旅,也有一些新組建的縱隊、支隊,但沒有再對外公開成立過師。以上提到的直屬營,大都留在了陝北的根據地,他們和留守在陝北的部隊計9000人,組成了留守兵團。河北易縣人白志文就是其中留守兵團的一個團長。
八路軍主力渡過黃河參戰,他們迅速在河北、山西和山東展開,在抗戰八年中成了中流砥柱。而日軍也會時不時向著山西和陝西交界的黃河不斷進攻,留守兵團將領文年生等率部擊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保衛了陝北根據地的安全。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釋出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歷史,我們儘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
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本號內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抄襲,違者必究!請您文明評論,杜絕謾罵、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