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喜歡旅遊的人來說,新加坡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風景人文就不必說了,而且去那裡遊玩沒有語言障礙,因為新加坡人大多是華裔,漢語講得很不錯,甚至在世界上,新加坡人還經常會被誤認為是中國人。其實這樣講也有歷史根據的,畢竟新加坡和中國同根同祖,頗有歷史淵源。但正是這樣一個和我國有著剪不斷的關係的國家,卻決定廢除漢語。
要知道去新加坡旅遊的人多數是中國人,新加坡為何願意冒著旅遊業被影響的風險都要廢除漢語?主流說法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已經逐漸被漢化,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和傳統;在這樣的前提下,新加坡決定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使用,漢語則作為第二大官方語言。不過,也有不少人對新加坡的選擇很理解,覺得作為一個連淡水都需要靠別國的國家來說,選擇英語實在是無奈之舉。那麼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第一,為了緩解民族矛盾。
新加坡的華人佔據著全國人口的七成左右,剩下的三成人口主要由馬來族、印度族還有一些小的民族組成,可以說新加坡的華裔佔比非常高。即使是隻有四五個民族,對於新加坡這樣一個彈丸小國來說,它也算得上是“多民族國家”了。如果這幾個民族都說自己的母語的話,會給雙方的溝通帶來困難,導致民族矛盾加劇。
按理說華裔佔得比重那麼大,說漢語的人肯定相當多,理所當然的漢語應該被看作新加坡的第一語言。但這樣一來,可能會影響各民族之間的團結。為了緩解民族矛盾,新加坡必須得有一種統一的語言,最重要的是第一語言還不能從這幾個民族的母語中選,還必須要做到讓大家都接受,而英語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二,新加坡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
儘管新加坡華人都會說漢語,但是他們也會分場合的。一般情況下在家時才會說漢語,在外說的幾乎都是英文。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存在,主要原因是新加坡在獨立之前是英國的殖民地,當時的新加坡還是馬來西亞聯邦的一份子,英國在馬來西亞聯邦大力推行英語,為了迎合英國政府,不少馬來西亞人也主動學習英語,新加坡自然也不例外。
直到後來李光耀的出現,讓馬來西亞聯邦感受到了極大的威脅,一個小國出了個大政治家,萬一有一天他成為馬來西亞聯邦總理,這是馬來西亞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在新加坡的發展剛剛起步之時,馬來西亞聯邦就把新加坡踢了出去,李光耀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獨立國家新加坡的總統。但是曾經作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不會改變,英語自然而然也被新加坡多數人接受了。
第三,為了能夠和當時的主流商業接軌,不得不大力推廣英語。
新加坡獨立以後,多多少少受到了馬來西亞聯邦的排擠,商業方面的排擠尤其嚴重,這對新加坡經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同時因為新加坡多數人是華裔,和中國一樣的東方面孔,被不少西方國家的人看不起。新加坡急需要透過經濟的發展站穩腳跟,並且以此得到西方的認可,而英語的推廣是當時能夠選擇的,相對好的方式。
儘管有人認為這樣的做法多多少少有點崇洋媚外,為了和主流商業接軌就要放棄多數人所說的語言,但是對當時的新加坡而言,經濟的發展高於一切,只有自己的綜合國力提高了,新加坡才能有底氣有能力應對各種困難。事實上從新加坡現在的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它已經是東南亞的發達國家,歷史證明李光耀的做法是正確的。
第四,雙語教育的過程中,英語佔據主導地位。
新加坡從1966年就開始實施雙語教育,但因為各地方言的影響,雙語教育的成就並不突出。對於華人而言,漢語自然比英語簡單得多,也更容易學,他們有天然的學習語境;而對於其他種族的人而言,漢語就顯得不那麼友好了,要知道漢語在全世界被認為是最難學的語言,沒有之一。
此後的很多年裡,新加坡一直在積極推行漢語,城內到處可見“請說漢語”的標語,一度在新加坡掀起了全民學漢語的熱潮,這就跟我們國家推廣普通話一個道理。同時新加坡也沒有放棄英語,雙語教育一直是新加坡的教育基石,從剛開始推行到現在,雙語教育存在了半個多世紀。但後來人們發現,儘管新加坡多數人會說漢語,可英語卻佔據的是主導地位。
綜上所述,從民族情感上說,新加坡無論使用哪種語言作為官方語言,對其他種族來說都是一種傷害,選擇英語會相對公平一點,不會傷害其他人的民族情感,有利於新加坡的內部團結。
從當時的世界環境看,英文不僅是全世界的主導語言,更是新加坡的主導語言,說英文不僅能夠拉近和西方世界的關係,對新加坡的經濟發展也有很大影響。所以新加坡選擇英語作為第一語言也是無可厚非的選擇,事實證明李光耀的選擇也是對的。
但無論選擇讓何種語言作為第一語言,都不應該一刀切地廢除和抵制漢語,更不能把廢除和抵制漢語的原因,歸結在影響新加坡傳統文化上面,人不能忘本,新加坡的傳統文化難道不是漢文化?除非現在的新加坡能創新出來一種和漢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出來,才有道理說,是漢語影響了他們的傳統文化。
漢語影響傳統文化?新加坡廢除、抵制漢語的原因,才沒那麼簡單
新加坡為何廢除漢語?只是因為漢語影響了他們的傳統文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