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馮玉軍
【開欄語】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中國正處於這場大變局的漩渦中心。如何讓中國的改革開放程序不被打斷?如何讓14億國人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得以延續?客觀、冷靜、全面、準確地理解急劇變化的世界,推動中國更好地處理與外部世界的關係,毫無疑問是一個重要前提,也是每個國際問題研究者的匹夫之責。因此,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馮玉軍教授在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推出“冷眼向洋”專欄,力求在由歷史發展、世界比較、中國利益、人類價值共同構成的分析框架裡,把自己有關國際關係的一些思考與讀者分享,讓中國的和平發展之路更順暢些、更平穩些、更智慧些。
2021年,國際格局與世界秩序在疫情持續下深度調整,各大戰略力量紛紛著眼未來謀篇佈局,試圖在新格局中佔據有力位置、為新秩序確定新規則。在中美成為大國關係主軸、自身所受壓力有所減輕的背景下,俄羅斯在以修憲為國內控局鋪平道路後,借亂謀勢、以攻為守,試圖重整河山、逼和美歐、佈局“印太”,最大限度保持世界大國地位。然而,受綜合國力下降制約,俄羅斯在折衝樽俎之際明顯力有不逮,大國雄心與實力不足之間的張力既給俄羅斯的現實外交帶來諸多困難,也讓其未來前景面臨不小風險。
一、戰略判斷
近年來,新冠疫情蔓延激化全球既有矛盾,深刻改變冷戰結束以來的全球政治、經濟與安全圖景。俄羅斯戰略界對“後疫情時代”的國際格局和世界秩序進行深度思考,認為近年來國際社會各種矛盾深度交織,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成為其進一步激化的催化劑,促使國際與地區秩序陷入紊亂和動盪。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21年瓦爾代論壇上講話稱,“一個全新的時代即將開始,我們不僅要迎來重大的變化,而且還將迎來一個導致人類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新時代。無規則遊戲正變得越來越猙獰可怖,有時似乎已變成了既成事實。”
2021年瓦爾代論壇,普京總統表示“無規則遊戲正變得越來越猙獰可怖”。
2021年7月2日,普京批准新版《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戰略》(以下簡稱《戰略》)。《戰略》強調,西方自由模式面臨危機,世界正經歷重大轉型,多個經濟和政治發展中心正在形成,將出現新的世界格局和國際規則。《戰略》認為,西方國家追求霸權地位、現代經濟發展模式的危機,以及世界發展更加不平衡成為全球和地區不穩定的根源以及俄羅斯國家安全面臨的首要威脅。《戰略》指責西方國家奉行雙重標準,企圖在國際社會孤立俄羅斯、對俄施加政治經濟壓力、挑動俄國內矛盾、分化俄與傳統盟友的關係,表示這將使爆發區域性衝突和地區戰爭的風險加劇,導致俄地緣政治環境進一步惡化。《戰略》刪除了此前版本中有關與美國建立合作關係、與歐洲開展互利合作等內容,呈現出俄羅斯放棄了之前30年融入西方或與西方建立夥伴關係的幻想。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戰略》把關注重點放在俄羅斯本身,強調主權獨立、人口結構、政治穩定、族際和睦、環境保護、道德風尚以及基於新技術的經濟發展對於俄羅斯的突出意義,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國家的國防能力和國際威望。
總結近年來俄羅斯出臺的一系列戰略檔案、領導人的重要講話以及高階智庫的研究報告,可以看到,俄羅斯戰略界對當今世界的戰略判斷主要有以下兩點。
在國際格局層面,俄羅斯戰略界認為,美歐的綜合實力都將因新冠肺炎疫情遭受重創,跨大西洋聯盟有可能日益鬆動,這無疑將減輕俄長期面臨的戰略壓力。中國遇到全球產業鏈重組、外部市場萎縮、與西方關係惡化等多重挑戰,延續多年的快速發展可能面臨拐點。戰略重壓的相對緩解,將使俄的國際環境有所改善。
在世界秩序層面,俄羅斯戰略界認為,世界秩序正從美國主導加速走向失序,既有國際機制內部矛盾重重、行為能力減弱、發展前途未卜,為俄實現自身戰略目標提供了巨大可能。曾一度佔據國際思潮中心地位的西方自由主義價值觀不斷遭到侵蝕,俄羅斯保守主義意識形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擴充套件空間。對俄來說,一個更加“碎片化”的世界,更可凸顯其大國地位,更有利於其在國際上縱橫捭闔。
二、謀勢
在國際體系更加“碎片化”的背景下,俄羅斯一方面利用各方矛盾折衝樽俎,試圖緩解克里米亞危機以來的戰略困境;另一方面以亂謀勢,試圖透過利用甚至製造“可控混亂”獲取實際地緣政治利益。
在對美關係方面,俄羅斯積極與美互動。自美國現任總統拜登上臺以來,俄美兩國首腦已多次通話和影片會晤,2021年6月在日內瓦進行了線下峰會。兩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外交部門、國防部和總參謀部之間也互動頻繁,多方管控危機,試圖儘可能在可以合作的領域進行合作。在美俄兩國相繼退出一系列雙邊和多邊軍控條約後,雙方已經啟動新一輪內容更加廣泛的戰略穩定談判,除戰略核力量之外,還涉及網路安全、太空安全、高超音速武器、人工智慧的軍事化應用等一系列新興戰略安全領域。截至目前,雙方已就一些原則性問題進行了磋商並初步達成共識。就俄羅斯而言,其根本目標在於趁美俄兩國軍力落差尚未顯性拉開、俄尚能與美對等談判之際,加緊對構建未來國際戰略穩定機制和制訂軍備控制規則施加影響,以此維護自身戰略安全利益,避免成為“局外人”。
在對華關係方面,《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順利延期,雙方在全球安全、國際事務、地區穩定等方面的戰略協作進一步深化。2021年,中俄雙邊貿易額歷史性突破1400億美元,俄羅斯在華建設的四臺核電機組順利開工,中俄蒙天然氣管道談判加緊推進,俄羅斯對華農產品出口再創新高。
在外部壓力有所緩解之際,俄羅斯並未偃旗息鼓、休養生息,而是主動出擊、以攻為守,試圖在北約東擴等問題上逼和美歐,在西線獲取實際地緣政治利益。
2021年秋冬之際,俄羅斯在俄烏(克蘭)邊界陳兵10多萬人,給外界造成了一種厲兵秣馬、枕戈待旦的強烈印象。美、歐、烏擔心俄軍在2022年初會兵鋒直指基輔,對烏髮動大規模軍事進攻。但在筆者看來,這是俄羅斯具有多重目標的“連環計”,其實質是在利用“戰爭邊緣政策”向烏克蘭及美歐施加心理壓力,以達到引發烏克蘭國內緊張、鞏固頓巴斯“事實獨立”地位、迫使北約停止東擴的目的。
2021年12月中旬,俄羅斯正式向美國和北約提出外交照會,要求對方與俄簽署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正式條約,承諾“北約不再東擴,不在原蘇聯國家部署武器和軍隊,停止與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的軍事安全合作”。俄方警告稱,如果美國和北約漠視其要求,俄可能會採取軍事回應措施。俄羅斯的這一要求,再度展現了其民族心理中與生俱來的“不安全感”和戰略文化中不斷謀求“緩衝地帶”的衝動。面對俄羅斯的軍事壓力和外交攻勢,美國和北約明確表示不會接受俄羅斯劃定的“紅線”,但會考慮在美歐內部協調後與俄進行外交談判,全面討論歐洲安全問題。
在此之前,俄羅斯實際上已經在後蘇聯空間“重整舊河山”方面取得重大成果。2021年11月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在俄白聯盟國家最高國務委員會視訊會議上籤署了聯盟國家一體化法令。這項法令涵蓋28個領域的一體化計劃,涉及貨幣、稅收、反恐、移民、軍事安全等相關內容,明確了2021年至2023年落實建立俄白聯盟國家條約的基本方向,旨在協調宏觀經濟戰略、引入統一的稅收原則,在金融信貸和銀行、工業和農業領域執行共同政策,對石油、天然氣、電力和運輸服務市場進行統一協調,出臺新的聯盟軍事學說等。可以說,在經歷長期的搖擺不定之後,迫於2020年白俄羅斯國內政治動盪和外部壓力,盧卡申科不得不將自己的戰略天平完全傾向了莫斯科,俄白聯盟國家終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與俄白兩國日益走近相伴隨的,是白俄羅斯改變了其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既有立場和在白俄羅斯-波蘭邊境上持續多日的“難民危機”。在一些國際觀察家看來,這是俄白兩國以“難民”為手段對波蘭和歐盟實施的新一輪“混合戰爭”。
更加令人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新年伊始的哈薩克騷亂和政局變動。儘管局勢變化令人目不暇接,但可以確定的是,俄羅斯藉此機會迅速以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名義出兵,極大程度地提升了對哈的戰略影響力,為在後蘇聯空間重整河山的棋局又加了一分。讓人引發遐想的是,普京2014年就曾表示,“哈薩克從不是一個國家”。2020年12月10日,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維亞切斯拉夫·尼科諾夫又在俄“第一頻道”的電視節目中放言,“哈薩克根本就不存在……事實上,哈薩克的領土是俄羅斯和蘇聯的一份偉大禮物”。
在加緊運籌西線外交的同時,俄羅斯在東線也積極進行戰略佈局。除中俄關系持續深化外,其亞洲外交的其他方面也斬獲頗豐:美國撤軍阿富汗使俄獲得了更多影響阿富汗局勢的可能,俄藉機擴大了在中亞地區的前沿軍事部署,提升了其主導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安全輻射力,增強了對中亞安全事務的影響,
2021年10月28日,第四屆俄羅斯-東盟峰會在線上舉行,通過了一系列旨在進一步發展俄羅斯與東盟戰略伙伴關係的重要檔案;12月初,俄羅斯與東盟首次海上聯合軍演在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海岸附近展開,東盟10個成員國全部參加。俄羅斯駐東盟大使伊萬諾夫稱此舉意味著“俄羅斯與東盟正開啟戰略伙伴關係的新篇章”;11月29日至12月2日,越南國家主席阮春福訪俄。除發表《2030年前俄越全面戰略伙伴關係聯合宣告》外,兩國還簽署了《俄越政府間軍事技術合作協議》,其內容涵蓋擴大兩國軍事合作以及軍事技術合作的“未來聯合行動”新計劃;12月6日,普京對印度進行為期一天的短暫訪問,俄印兩國領導人簽署了包括一項為期十年的軍事合作協議在內的28項協議。俄羅斯已開始向印度交付S-400導彈防禦系統,也向印度開出了出售卡-226T直升機的優厚條件;12月12日,俄羅斯在寮國與該國舉行了兩國曆史上首次聯合軍事演習;12月中旬,俄羅斯安全會議秘書尼古拉·帕特魯舍夫相繼訪問印度尼西亞和柬埔寨,與兩國安全與情報機關首腦詳細討論了在保障國家、地區和國際安全問題上的合作前景,並分別簽署了擴大軍事和軍事技術合作的協定;12月16日,蒙古總統呼日勒蘇赫訪問莫斯科。兩國簽署《俄蒙建交100週年聯合宣言》,成為繼2019年《俄蒙友好和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條約》之後的又一重要雙邊政治檔案。雙方還強調將軍事和軍事技術合作視為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深化兩國在國防和安全領域的合作。
可以看到,儘管在口頭上強烈抨擊美國的“自由開放的印太構想”,自己也並未像美國那樣高喊“印太戰略”,但俄羅斯在印太地區的戰略佈局小步快跑,取得了一系列現實進展。與美國的“印太戰略”有所區別,俄羅斯的印太外交是一套多種手段與目標相互纏繞的“組合拳”:透過與地區國家搭建全方位的戰略伙伴關係網路,保持甚至擴大在印太地區的政治與安全存在;透過向地區國家出口軍火,對其施加政治影響並獲取實際經濟利益;透過增強相關國家與地區主要戰略力量的抗衡能力,謀取在複合戰略博弈中的利益最大化;透過增強在印太地區的現實存在,獲取未來與美國和北約進行交易的東方“籌碼”。
三、前景
俄羅斯2021年的外交佈局,充分展現了一個老牌帝國的高超戰略謀劃能力和靈活外交手腕。這也表明,儘管綜合國力已經大幅衰退,但俄羅斯仍是國際體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變數。
未來一個時期,與俄羅斯有關的三個重大問題值得關注:一是俄羅斯將積極運用混合戰爭手段,藉助國際和地區體系轉型過程中的紊亂達成自己特定的地緣政治目標,它所帶來的衝擊將是多方面的;二是儘管美俄關係難以全面改善,但是俄羅斯仍將伺機謀求改善對美關係,並積極調動中美俄三角關係,緩解自身壓力;三是在後蘇聯空間,俄羅斯有可能在俄白聯盟國家取得實質進展後,繼續在烏克蘭、中亞等方向有所斬獲,以此營造強國形象並刺激2024年總統大選行情。
2021年12月28日,普京在聖彼得堡與出席獨聯體國家元首非正式會議的哈薩克總統託卡耶夫單獨會晤。
與此同時也要看到,儘管俄羅斯擁有高超的外交運籌能力,新版國家安全戰略也強調了“重心在內”的戰略認知,但恰恰是一系列國內因素將極大限制大變局下俄羅斯外交謀略的落實。
首先,蘇聯解體30年來,俄羅斯的綜合國力急劇萎縮。2020年,俄羅斯GDP排名世界第11位(相當於美國的7%,中國的10%)、科研投入排名世界第10位(相當於美國的7%,中國的8.8%),軍費開支名列世界第8位(相當於美國的6.4%,中國的20%),在全球創新指數中名列第47位。當下,在俄羅斯“去工業化”程序仍在延續的同時,它並未趕上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隨著全球能源轉型,作為經濟發展、財政收入甚至政治穩定重要支柱的俄羅斯能源產業也面臨多重挑戰。此外,俄羅斯的科技潛力總體而言不斷萎縮,後續發展動力受限,參與全球經濟、金融及氣候治理的能力明顯不足。
其次,隨著經濟、財政資源趨於緊張,各利益集團的爭鬥或會呈現上升趨勢。莫斯科卡內基中心最近的報告認為,高度的政治冷漠、階層流動固化、對不斷惡化的環境逆來順受正成為俄羅斯社會的“新常態”。
第三,俄羅斯的人力資源形勢將進一步惡化。人口數量下降的趨勢未得到有效控制,知識精英和財富精英加速外流,國內人口的民族、宗教構成也呈現出令俄羅斯高層擔心的趨勢。
可以看到,在世界大變局下,俄羅斯外交趨於活躍,兩面出擊,借亂謀勢。但有限的國力極大限制了其戰略運籌和外交空間。而從大歷史的角度看,大國雄心與實力不足之間形成的張力是決定俄羅斯發展的關鍵因素。回顧以往,大起大落是俄羅斯歷史發展的重要特徵,每一次對外擴張的失敗和受挫都會引發俄羅斯國家發展的重大轉折。
未來一個時期,追求大國地位,特別是在後蘇聯空間重整河山將是俄的不懈追求。大國雄心與實力不足之間的張力究竟將把俄羅斯引向何方?又將對國際社會包括中國帶來何種影響?這兩個重大問題,值得世人高度關注。
責任編輯:朱鄭勇 圖片編輯:胡夢埼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