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線上購物、線上外賣、無感支付等數字化消費場景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資訊化、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推動全行業實現變革……數字經濟不僅是商業模式的重大革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更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實現路徑。
開啟一款App,家住北京豐臺的李先生與線上設計師傳達家裝需求,就能實時生成設計方案,足不出戶線上選材,一鍵精準報價,這款App的幕後推手是國美控股旗下BIM智慧裝修平臺打扮家。科技改變生活,數字引領未來。隨著家居行業數字化程序的加快,從到線下逛家居賣場,到線上選購線下體驗,再到足不出戶線上選材,消費者能像“點外賣”一樣裝修,越來越能感受到省時、省力、省心的服務。
動動手指搞定裝修
裝修一個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場與家裝公司的博弈:從前期的驗房、量房,到設計、選材、報價,再到水電木瓦油施工,上百個環節讓人頭暈目眩,其中增項、偷工減料讓人防不勝防,每次裝完房子都身心俱疲。現在這種情況有了改變,一部手機、一款軟體,只需手指頭輕輕一點,足不出戶就能一站式搞定裝修。
2021年11月初,李先生在瀏覽裝修網站時偶然發現打扮家的廣告,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李先生下載了打扮家App,很快便熟練使用。李先生髮現,這是一款很省心的軟體,點進首頁,裡面展示了包括驗房、量房、找設計、工料精算、找管家等在內的12個步驟,覆蓋裝修全流程。李先生在App中補充房子的位置、戶型、面積、樓層等資訊,線上就能預約驗房、量房,與設計師溝通設計方案,提前精算出需要的人工費用、輔材費用、主材費用。像“點外賣”一樣裝修,讓李先生心中有了底。
不同於傳統裝修的複雜步驟,打扮家App頁面功能簡潔明瞭,讓消費者省時又省心。打扮家App內建多種功能,提供管家式服務。“分步付”更加清晰直接,可以提升消費者安全感,降低消費風險;“秒懂裝修知識”和“52個施工工藝影片”讓首次裝修的“小白”也可以輕鬆獲得專業的裝修知識;“排雷精算”服務配合App內建自動記賬功能,在消費者精算完成後,即會出現使用者專屬“裝修待辦清單”,所有待辦步驟根據裝修工藝項來計算,精算單可以看到每個步驟、每個工具、每個施工項所花的錢。
“在打扮家App上,可以分拆式地單獨購買設計服務、工人服務、監理服務、材料服務,也可以直接購買裝修保姆服務。”李先生感慨,“要是早知道有這樣的軟體,可以省好多工夫。”
家居數字化加速普及
擁抱數字化的不止打扮家,家居行業數字化正加速普及。
2021年11月12日,家居建材流通巨頭居然之家正式宣佈投資家裝輔材一站式供應鏈平臺掌上輔材,成為其B輪戰略投資者。居然之家新零售集團董事長兼CEO汪林朋表示:“居然之家對掌上輔材的投資,是實現家居家裝產業數字化的重要佈局。”
據統計,2021年1-10月,居然之家線上同城站日均訪客超過20萬,累計為賣場帶來了近60萬的增量使用者,這部分使用者產生了近100億元的銷售額,佔同城站覆蓋門店成交額的20%。截至2021年11月11日,居然之家全國門店累計開播超2.5萬場,觀看量近千萬,而透過直播間獲取的顧客線索中,有近六成的消費者都會到線下賣場完成最終交易。
另一個家居建材流通巨頭紅星美凱龍在2021年6月成立美凱龍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集中產研資源,打造資料中臺,推動家居家裝一體化和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賦能行業產業鏈條。數字化技術能夠幫助紅星美凱龍聯合廠家和商戶,更精準地找到並觸達目標消費者,依託立體營銷手段提升消費者的留存、復購頻次,共同“做大蛋糕”,從而幫助商戶、工廠銷售更多的產品,幫助消費者享受更高質量的服務。
數字化加持下,紅星美凱龍商場運營效率明顯提升。以自營商場為例,2021年前三季度,紅星美凱龍已開業自營商場取得營業收入62.45億元,同比增加24.9%,自營商場店效同比上升17.13%。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前三季度自營商場收入已達到2019年前三季度水平。
加速企業最佳化洗牌
數字化浪潮下,後知後覺的企業將被淘汰。在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看來,“雲消費時代下,產業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加快了企業最佳化和洗牌”。
“在平臺上能夠整合一切賣家的資源,買家在這裡可以看到所有賣家的產品價格,充分地比較,使得所有賣家競爭也更激烈,價格更透明,價格的暴利會大幅下降。”賴陽表示,“居然之家進入輔材行業,是在搶佔一個家裝市場供應鏈的制高點,如果這個平臺能夠有很好的影響力,吸引大量的輔材企業入駐,成為一個主流平臺的話,那麼居然之家在整個家居產業鏈的市場地位會有一個質的提升。”
“擁抱數字化是家居企業的大勢所趨。”在中國家居/設計產業網際網路戰略專家王建國看來,“大型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建立自己安全、高效的數字化系統極為重要,與數字化技術領域先進的企業合作、與大型成熟平臺深度融合、自建數字化技術系統,這些都是家居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基本辦法,在這三個路徑中選對、做實適合自己企業的模式,即是自己的數字化發展之道。”
北京商報記者 孔文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