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首語:
首期「賣家之家」《賣家故事》,我們走訪了億級賣家瑞昌,介紹了其從工廠出發,進入外貿行業,再佈局跨境電商的發展歷程。從傳統外貿到跨境電商,轉型真的有這麼容易嗎?
如果說瑞昌是中國眾多工廠型賣家的縮影,那麼本期「賣家之家」《賣家故事》,我們將介紹一位特殊的新賣家。
出品:賣家之家
作者:Olivia
編輯:Wum
“第一年入局跨境電商現在什麼感覺?”
“做得不算太好,中途甚至有點想打退堂鼓。”
去年2月份剛剛入駐Shopee的老魏是跨境賣家裡的新面孔,談及自己初次成為賣家的真實感受,老魏笑了笑:“這個東西還是挺難的,沒有想象中好做。”
老魏,中國最早一批出海人,早在2014年,他就開始從事工具出海的業務,並經常組織出海人內部的活動。2020年跨境電商行業呈現井噴發展之勢,身邊的很多原本從事工具、遊戲、社交出海的朋友,開始進軍跨境電商。有感於跨境電商將國內外各種要素慢慢連結在一起,老魏也從去年開始投身其中,成為了一名新賣家。
於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關於老魏的故事……
01
初出茅廬
與許多新人賣家的策略不同,老魏一開始就沒有想在平臺規則嚴厲、競爭者眾多的亞馬遜中分一杯羹。
反之,他把目光直接瞄準了東南亞,選擇了當下仍處於“野蠻擴張”時代的Shopee,打響自己跨境生涯的第一仗。
說幹就幹。老魏的團隊不大,去年年初招了位運營經理,組了個三個人的小團隊,手頭同時運營十多個店鋪,做的是鋪貨模式。
“總體投入了幾十萬,貨上佔十幾萬”,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初期的投入並不算多。目前,店鋪主要聚焦於服裝類目,發貨則採用國內一件代發及海外倉發貨的混合模式。
這邊店鋪雖然“動”起來了,但在過程中,老魏卻也發現了不少問題。
“現在每天的單量基本幾十到一百不等,由於產品單價低,所有店鋪加在一起的日均銷售額甚至不到3000,按照20%的毛利來算,一個月賺個一兩萬也只是夠發個工資。”
半年多下來,老魏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做跨境電商,不容易!
不僅如此,要想把店鋪做大做強,不是僅憑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還必須要靠長期的積累!
02
萬事開頭難
真正的實操和事前的紙上談兵往往是兩碼事,老魏的團隊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麻煩。
“一方面選品沒有經驗,不知道選什麼貨!”
萬事開頭難。不只是老魏和他的團隊,選品問題一直以來同樣也困擾著跨境行業的諸多賣家。
“跨境電商產品帶點電總歸是優勢,加上科技產品還有一些門檻。” 按照老魏在規劃階段的預想,3C類產品應該能成為今年Shopee上的藍海類目。
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們也是這樣做的。然而事與願違。
“不知道是產品原因還是什麼,就是不出單啊!”老魏表示,團隊前前後後嘗試好幾種熱門的3C類產品,結果卻都石沉大海。
經過團隊半年多的嘗試和努力,一款從拼多多上引進褲子扛起了店鋪銷售的大旗,一天最多能出到上百單。
然而沒有高興多久,老魏就發現了新的問題——倘若總是依仗著單一產品出單盈利,從店鋪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並不現實。
於是,擴品問題就又成為下一個“令人頭禿”的議題……
為此,老魏的做法是由服裝類目展開,在原有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去延伸一些新的產品。
為此,他還專門跑去產業帶考察工廠,瞭解服裝的生產工藝,希望能夠透過改變面料等方式,讓自己的產品和別的賣家有些不一樣。
然而,選品路漫漫,賣家只有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總結,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發展道路。
03
難題接踵而至
在我們的交流中,老魏提出了另外一個運營中的大難題,那就是海外倉問題。
“海外倉的問題大量存在,這個是我之前根本沒有預料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月份,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張力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我國跨境電商的海外倉數量已超過1800個,去年一年增速達80%,面積超過了1200萬平米。
就在不久前,商務部更新資料並表示,今年以來,中國海外倉數量已超過2000個,新業態正在實現新的增長。
話雖如此,但在老魏這裡,海外倉的問題卻幾乎是如鯁在喉:“我們找了好幾家的海外倉都不靠譜,換了好幾家都沒有找到合適的……”
老魏的店鋪幾乎都是從馬來西亞收購的本土店,老魏表示,很多當地的海外倉硬體水平跟不上,每每核對庫存都需要人工比照Excel進行手動操作。
“這導致我們很難知道每個SKU的具體庫存,有時出了貨才發現這個SKU沒有庫存,只能取消訂單,這樣就非常影響我們的店鋪評分。”
沒有智慧化軟硬體加持的海外倉不僅提高了雙方的溝通成本,還極容易出現紕漏。但凡出了問題,天南地北,賣家只能是拍大腿乾著急。
“很多海外倉還容易給你發錯貨,清點錯誤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為此,老魏換了不少的海外倉,如今更是託朋友找了一個新的海外倉,不知道靠不靠譜……
04
當理想照進現實
現實運營中,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難題接踵而至,從選品到尋找供應商,從發貨到收款,一樁樁一件件對於每一位賣家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
老魏坦言,自己一開始設想過要開一個獨立站,甚至找了一些業界的大賣做過交流。但如今親身經歷過後才發現,在現實生活中,從一個小賣變成一個大賣都已實屬不易。
認清了現實,老魏反而“冷靜”了下來,下一步,老魏和他的團隊希望在店鋪的合規化經營上做出一些努力。
由於一直以來做的是本土店鋪,在收回資金的過程中往往都要經手他人,在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店鋪資金流轉的效率會大打折扣,同時隨著店鋪的做大,運營風險也會隨著增加。
考慮到這些,老魏先已開始著手準備在馬來西亞註冊公司,實名申請手機號和銀行卡。用老魏的話來說,雖然合規的成本在增加,但有些問題也可以比較好地進行規避。
雖然嘴上說著“想打退堂鼓”,但從老魏的反應上不難看出,對於店鋪將來他仍然充滿了熱情和期待。
而賣家們在開店的過程中或多或少也都會遇到一些阻礙,但發現問題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面對它,並且想盡辦法地解決它。
“風雨過後方見彩虹”,加油跨境人!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