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千尋麻麻 東西兒童教育
大家好,我是千媽。
上週的“回頭看”系列,我聊到學前做了那麼多事,對娃小學幫助最大是精讀(點選即可查閱),精讀帶來的語言、思維優勢,讓語文不操心數學有驚喜,最大價值就是給我們帶來了足夠多的“冗餘”,可以真正做到“雙減”。
順便“吼”了聲:
咱們“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閱讀思維課】,終於要啟航了!
結果反響過分熱烈......因為“船票”告急,後臺無數留言要求加位,搞得小助手整個週末都在“被迫營業”,說是寫回複寫得手都麻了,強烈要求加雞腿~
還有不少朋友私信千媽要加位,關鍵我也沒這個“權力”
,錯過的朋友還是趕緊點選文章看有空位沒,沒有就只能等22年暑假啦~
為了寬慰21年暑假就沒佔到位,這次又沒佔到位的寶媽(-_-||),特意準備了今天的文章:
分享兩套我陪千尋讀過,覺得超適合精讀的書,一套適合7歲前,一套適合7歲+。
這樣就算暫時不能與我們“同行”,你也可以先利用假期寬裕的時間共讀,讓孩子的思考力上個臺階~
這兩套書很特別,都是天然激發思考的“品種”。
因為它們自帶內涵,故事不復雜但讀完很有餘味,特別容易誘發娃的思考討論欲。
讀的時候,你會驚喜地發現,都還沒用什麼方法呢,娃就開始主動思考並熱切表達了,完全不費媽。
01
第一套
《李歐·李奧尼經典作品集》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適讀年齡:4~7歲
(圖源 噹噹)
這些年,陪千尋讀過的繪本,少說也有五六千冊了,大多都是單本。唯有一個作者,是我敢拍胸脯強烈推薦大家入專輯的,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歐·李奧尼
▲ 圖源:網路
說人名有寶媽可能不熟,說到他的繪本,你們多半就瞭解:
《一寸蟲》
《小黑魚》
《田鼠阿佛》
《亞歷山大和發條老鼠》
都是得過凱迪克大獎的,也是最膾炙人口的。
其實除了這四本大獎作品,李奧尼的其它繪本水準都很高,幾乎沒有一本踩坑。
評論界贊他的繪本,主要是讚美圖畫。
因為李奧尼搞繪本前就是設計大師,在《財富》雜誌做了10 年的設計總監,《紐約時報》也誇他是把視覺藝術玩得最溜的。
他的繪本表現形式確實新穎:
《小藍和小黃》是用手把色紙撕碎貼成的;
《田鼠阿佛》不但撕,還開始剪;
到《亞歷山大和發條老鼠》,又變成日本傳統印花紙~
不過圖畫不是李奧尼作品的精髓,李奧尼繪本最牛的地方在於“既為孩子喜愛,又發人深思”。
能做到這點很不容易~
你想啊,繪本這玩意,太“深刻”娃是啃不下去滴。
李奧尼的智慧在於他能把“深刻”和“閱讀享受”調和到一個完美狀態。
孩子讀李奧尼的書,不會像讀普通繪本那麼活潑,但他們會專注地享受故事時光,樂於思辨與討論,這點是我覺得最牛逼的。
比如,陪千尋讀《世界上最大的房子》,讀完我問她:
“故事裡的小蝸牛,剛開始很渴望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房子,為什麼後來又不想了呢?”
▲ 《世界上最大的房子》繪本內頁
她想了想,說:
“因為小蝸牛發現,擁有太多不見得是好事,輕輕鬆鬆上路,可以發現更多新鮮的東西!”
一個4歲左右的小朋友,能表達這個深度的觀點,還是很厲害了~
後來我發現,幾乎每次讀李奧尼的書,娃都能迸發出好多精彩的思想火花,也非常有表達激情。
比如,讀完《亞歷山大和發條老鼠》,我們很自然就展開了關於“自我認同”的思考和討論。
討論到激情處,還用了思維導圖來“助力”
~
▲ 雙氣泡圖做對比思考
▲ 我總結出了引導問題
最後娃得出個結論:
“每個人各有優勢也各有不足,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與其羨慕別人,不如做好自己!”
這就是李奧尼作品的厲害之處~
《小黑魚》裡藏著個體生存之道、《田鼠阿佛》裡有物質與精神的價值排序、還有我最愛的《佩澤提諾》裡“自我懷疑到自我認同的人生之旅”......每一本,都在帶孩子朝更深處思考、探索~
我們常說“認知決定命運”,認知從某個層面來說就是思考力決定的。思考是流於表面還是洞見本質,從小鍛鍊著的娃和從未鍛鍊的娃肯定是不一樣的。
我想,這可能就是幼教專家薇薇安花一整年時間,帶領幼兒園孩子精讀李奧尼作品的原因吧!
他們的精讀過程還被寫成了書,叫《共讀繪本的一年》,有興趣的寶媽可以買來讀一讀,我自己讀完覺得還是蠻有收穫的。
02
第二套
《讀小庫大師名作系列》
出版社:讀小庫
適讀年齡:7歲+
讀小庫這套書我一生打Call!
老讀者都知道,我很少推薦大家買大套裝的書,因為我自己就是愛買書的人,太懂那種剁完手又不安的感覺。
但讀小庫這套大師名作,我真是覺得專門騰個櫃子給它也值得。
它太經典,又適合反覆精讀,以至於我家隨手取的小書櫃裡,它隨時都“線上”。(其它收納起來了,隔段時間就換幾本來讀)
我剛開始慕這套書還不是因為它適合精讀,而是因為它輕鬆把娃帶到了“名著領域”。
有段日子,千尋也是超愛看馬小跳尋寶記什麼的,同學間流行嘛,我沒有否定流行文字的意思哈,但這種書看多了真跟看爽文一樣,太耽誤娃的寶貴時間了。
我當時挑了好多名著經典,想改變她的閱讀口味,效果So So,直到邂逅這套讀小庫,驚喜來了!娃開始瘋狂打卡,也不用我“誘導”了,每天主動讀3本的節奏。
▲ 那會兒每個週末,戶外閱讀的主角都是它!
這套書為啥很適合精讀呢?因為它收錄的,都是世界文壇大師歐·亨利、馬克·吐溫、屠格涅夫等人的經典代表作。
這些作品之所以能成為百年不褪色的經典,就是因為它的故事設計、內涵深意甚至遣詞用句,更具匠心,值得細品!
比如,千尋很喜歡的《聖誕禮物》,是語文課的“常駐嘉賓”。
它的原名叫《麥琪的禮物》,作者歐·亨利跟莫泊桑、契柯夫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這部短篇,不論閱讀理解還是作文素材都經常出現,也是老師絕對會要求精讀滴。
讀到“聖誕節馬上就要到了,德拉和吉姆各自思索許久,決定放棄自己珍愛的東西來換錢,好給對方買一個珍貴的禮物”,孩子就會去猜接下來發生了什麼?
讀到結局竟是:
“吉姆賣掉金錶為德拉買玉玳瑁髮梳,卻不知德拉為了給他買白金錶鏈已剪掉心愛的長髮。”
你看,透過前後強烈的對比,孩子是不是一下就理解了什麼是“歐·亨利式結尾”,意料之外又於情理之中,回味悠長又表達了自己的思想!
再來看莫泊桑的《快樂的死刑犯》,這本也是千尋超喜歡的,讀了不下十遍。
講的在摩納哥,既無死刑也無監獄。
有人犯罪後,不僅需要借斷頭臺,還需要蓋監獄,給國家經濟帶來很大負擔,最後只好讓罪犯逃走,可罪犯在監獄待得很舒服,竟不肯走.....
讀完娃覺得有趣又好奇,我們就去B站看了很多講摩納哥歷史的影片。
這個面積只有1.98平方公里的國家還沒頤和園大,是世界上僅次於梵蒂岡的領土面積第二小的主權國家。
然後,還探討了下簡單的“社會學”:
“如果你是國王,怎麼做才能達到懲罰罪犯的目的,又不給國家造成經濟負擔呢?”:)
系列裡其它書也都是可以思考討論很久的,娃耳濡目染間還學到不少好詞好句和寫作方式。
讓我忍不住感嘆:
“有限時間裡,還是該給孩子多讀好書啊!”
對了,這套書插畫也相當牛,來自20多個國家的頂尖插畫師,根據內容主題,從荷蘭畫派到浮世繪,水彩到紙雕,可謂百花齊放。
完全就是收藏級別,這也是我狠心剁手的一個原因。
比如剛剛說到的《快樂的死刑犯》,繪者是德國插畫家埃達·斯基伯,她的作品多次入選“波洛尼亞國際兒童圖書插圖大展”,詼諧風趣,深受孩子喜愛。
屠格涅夫《小鵪鶉》繪者是畫家阿麗娜,擅長用透明水彩,畫風輕柔淡雅。
鄭清文的《春雨》,繪者就是我們熟悉的幾米~
泰戈爾的《紙牌王國》,用的是紙雕藝術~
高爾斯華綏《美德》,典型的法式浪漫~
美到我都覺得不能讓娃“獨享”,明明是我也可以享受的書。
EASTWEST
我家壓箱底的兩套“精讀素材”就無保留分享給大家了~
你要是想不費媽的精讀,讓娃在閱讀中自然愛上思考,真心建議不要錯過,7歲前就選李奧尼的繪本,7歲後就選大師名作系列。
至於為何要在精讀上如此花心思?
我之前看過叔本華的一本書很有感觸,摘錄一段給你們:
任何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假如不加整理雜亂無章的話,它給予我們的,還不如那些規模小藏書少,但整理得條理、分類清楚的圖書館。
同理,不管你學識如何淵博,若不能誕生思考,它的價值,就遠遜於那些所知不多但能予以深思的知識!
說到底,閱讀只是思考的載體。
讀而思,思而讀,才是快樂成長兩步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