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醬。聊一聊中國歷史,古典文學。若要轉載,請聯絡我授權哦~~~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才子,他的其中一個兒子名叫陸聿。有一次,他為了教育這個孩子,寫下了一首詩。詩的篇幅很短,只有28個字,但是,其中的蘊含的道理卻十分深刻,發人深省。因此,這首詩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作,可謂是膾炙人口。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一下這首詩吧!
那是一個冬天的夜晚,陸游正在書房讀書,讀著讀著,他突然想到了一些學習上的道理,於是,寫下了這首七言,送給了兒子陸聿,希望他在學習的路上,能夠認識到詩中所說的重要性。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學習需要下苦功夫。“古人學問無遺力”,短短七個字,就揭開了學習路上最艱辛的一面。哪怕是古代的學者,在做學問的路上也是不遺餘力的。儘管再努力,也是“少壯工夫老始成”,到年紀大了才能有所成就。
這是一件多麼殘忍的事啊,學習的路上是沒有捷徑的。在到達成功的頂峰之前,學者需要熬過無數個孤單寂寞的日日夜夜,在沉寂中不斷積累,才能迎來最後的鮮花和掌聲。如果你在學習中感到枯燥乏味,請繼續堅持下去,學海無涯苦作舟,只有以苦為舟,歲月為帆,才能抵達智慧的彼岸。
但是,僅僅只是投身書海,也是不可取的。努力學習知識,不是為了掉書袋,而是為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書本中來,到實踐中去,才是一切知識的最好歸宿。
因此,本詩的後兩句,就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
“紙上得來終覺淺”,從紙上學到的東西,終歸還是太淺薄,“絕知此事要躬行”,徹底瞭解一件事,還是要親身實踐才行。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笑話,有一名智者,他努力讀完一切哲學相關的書籍,於是成了一名哲學家;接著,他又學習了一切數學相關的書籍,因此成了一名數學家;最後,他閱讀了所有游泳相關的書籍,結果卻溺水而亡。
看完這個笑話,莞爾之餘,也令人心生感嘆,紙上談兵式的知識,就像沙子築成的城堡,現實的浪潮一旦打來,瞬間就土崩瓦解。
學習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學以致用。只有在實踐的土壤之中,知識的種子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陸游的這首詩,短小精悍,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令人在讀完之後,不禁回味無窮,歎服不已。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路,如果侵權,請聯絡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