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這世間沒有自然的因果。
那世間,那些為了一己私利的人,便可以為所欲為。
不管有違常理與否,只要能達到他們的目的,便什麼都去做。
那麼我們回看,現實生活中,這類人,他們的結局都還好嗎?
皆是:人財兩空!
所以,針對因果論,不論大家何看法,我們都尊重。
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意識,都有自己的選擇。
我們都只不過,都是在為自己的選擇,而自作自受著罷了。
以下三點分享,探尋自然中的因果關係,也助力於你能更好地去理解《道德經》二十三章。
一、敬畏天地,敬畏自然
——希言自然。
自然界中,能直接說話交流的生物,應該當屬我們人類了吧。
我們人,有文字,有語言,即人語。
那我們能否定自然界中,其他不會說話,也沒有言語的生物,它們之間不存在交流嗎?
自是不能。自是各有各的交流方式。
天不會說話,那你說天沒有言語嗎?
說沒有的,許是思維認知還沒有開啟,認知上面,還稍許淺薄。
這裡的“言自然”,便是天語。因為天語一般人聽不懂,所以叫“希言自然”。
天語只能用心去觀照,去感受,去體悟。
現實生活中,部分人,就懂得透過觀天象,去預測世間事理。
這天象,便是天語。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
現實生活中,我們都知道飄風不會長久,驟雨也不會沒日沒夜地下。
它們有來,便也會有去的時候,自是會隨起隨滅。
佛家中,管這叫緣聚緣散,緣起緣滅。
回觀我們的人生,何嘗又不是如此呢?
人生,起起落落。
也就因為有起有伏,我們的人生才精彩,也才完美。
回看大自然其他生物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秋天來了,葉黃葉落自歸根。但是,待來年春天,嫩芽綠葉又生髮了出來,且好一派春意盎然。
可見,天地萬物,皆如人生:有起有伏,有生有滅。
這便也是道的作用。
這便也是,天地合於道之中,順應著自然規律地正常發展。
如此這般,才有著大自然的孕育萬物,且生生不息吧。
這何嘗又不是一種,自然的因果所在呢。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我們人類總是愚昧般地想去征服天,征服宇宙。
總覺得我們人類很厲害,既發明了飛機,又發明了火箭:我連天都征服了,離征服宇宙還遠嗎?
殊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我們真覺得是我們人類自己發明了飛機火箭嗎?
如果不是老天有意放開讓我們去開發,僅憑我們人類的一己之力,可能嗎?
連天地都不敢有違天道,天地也都尚且做不到征服宇宙,更何況我們人呢?
所以,如果我們都不懂得敬畏自然,都不懂得敬畏天地。
又怎麼能更好地去約束規範自身的言行,於天道,人道之中,正常行走呢?
便只能,種何因受何果了,一切,僅是自作自受。
二、種何因,結何果,收何果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一路觀讀《道德經》下來,我們可以從中知曉。
老子所提倡的,真正的德,其實,就兩個字:不爭;真正的道,也是兩個字:無為。
所以,我們回觀古聖賢。
他們之所以,能像天地那般,持久地存活在我們一代一代後人的心目當中,且長久不去。
不就因為他們順應天道,惟道是從嗎?
他們備受後世推崇景仰,難道不就是因為他們同於道,同於德之因,所結出的好果嗎?
再結合我們現實來看,有多少人,何嘗不也想著以自己的有所為,而留名於世呢。
但真正能做到古聖賢那般地長存,且流芳百世的,不多。
我們人,有的時候,越是刻意越是帶著目的性去行事,往往就越會被執念所控。
無形之中,就會把自己帶偏軌道,走錯方向,難免也就離經叛道了。
現實生活中,這類人,不少的。
他們想對世間有所貢獻,初心是好的。只是,他們走著走著,都把自己弄丟了。
所以,越是有意而為之,越不隨人願。
也因此,因果從來都不虛的,你種下了何種子,自然就會收穫何果子。
還是俗話說得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三、客觀看待因果,信,則靈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萬物本身發展所產生的動力,就是因果的依據。
就好比,熱的一定脹,冷的一定縮,水燒到100°就沸騰,大米不幹燥容易長蟲……
這一種種自然現象,不都是因果嗎?
所以,再回到我們身上,我們平時種什麼因,便就會收穫相應的果。
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便是如此。
就好比,你平日待人接物真誠有禮,善良,樂於助人,他人有什麼好人好事都會第一時間想起你;你平時喜歡貪圖便宜,做人愛計較,對人也不友善,那他人有什麼好人好事,自然就不會想到要給你。
兩種因,兩種果,兩種人生。
心誠則靈,何嘗又不是這個理:信足焉,自然就靈。
當你信,便會心誠,也會處處規範約束自身言行。
無形之中,也就會給自己種下好的種子,自然也就會收穫好果。
以上三個點的分享,希望能幫助到你,能去更好地理解《道德經》第二十三章。
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