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煮娛小兔 圖/來源於網路
謝謝你的點選,期待你的喜歡,等待你的關注
2022年新年伊始,TVB重新迴歸觀眾的視線居然是因為它成功製造了開年首個意難平:鍾嘉欣憾失視後。 其實,冷靜下來之後,這似乎真沒什麼好激動的,畢竟TVB缺人這個事兒已經從老生常談變成了公開的秘密。
其實大家覺得鍾嘉欣該拿視後,除了《星空下的仁醫》 中的表現確實可圈可點,更重要的原因是: 她居然已經是我們為數不多的認識的TVB演員了。
在這層濾鏡的加持之下,我們好像都忘了,鍾嘉欣離開TVB也不過區區5年,而她離開之前還是大家口中沒有演技,只會撒嬌的花瓶。
客觀地說,現在林夏薇的演技口碑起點是遠遠高於當年的鐘嘉欣的。
娛小兔倒是覺得,把TVB已無可用之人的尷尬撕得更清楚明白的,不是今年的水帝水後,而是王晶的一則動態。為了力證41歲時的林峰出演張無忌一角的合理性。王導不惜搬出了吳啟華38歲演張無忌來說事兒。
這個類比有沒有說服力咱也不知道,只知道這部2001年問世的金庸劇,居然時TVB這些年最後拍出來的金庸武俠劇了。
要知道,遙想當年金庸劇,職業劇,家族劇和警匪劇 堪稱TVB最拿的出手的4大法寶啊,尤其是80年初到2000年,TVB出品的金庸劇基本部部堪稱經典。
這些年,已經式微的TVB已經把手裡的牌都打爛了,《陀槍師姐》,《溏心風暴》 這些金字招牌都狠狠砸在了自己手裡。連近一點的《飛虎》 都已經成了TVB整合拍劇最後一張底牌了,這種窘境之下: 整整21年,TVB怎麼就再沒動過再拍金庸武俠劇的念頭呢?
曾經的輝煌:70年代的武俠興起
香港的武俠劇自然是一度遠遠把內地甩在身後的,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武俠元素就是香港影視劇市場最受歡迎的不二選擇。雖然這些影視作品現在看來劇情浮誇搞笑,武打動作花拳繡腿,特效更是約等於沒有。
整個一個小孩子打架鬧著玩兒。
可這放到當年,那就是耳目一新,就跟我們剛剛接觸到穿越劇,古偶劇,仙俠劇的新鮮勁兒那是一樣一樣的。
狄龍,姜大衛,惠英紅等那擱當年就是頂流小鮮花小鮮肉啊。但有一說一,儘管江湖一直有他們的傳說,但是對於80後來說,這一部分的武俠劇,我們只能在網上看到一些畫質模糊的片段而已,更別提90後,甚至更年輕的00後了。
可能在他們的記憶中,這些老戲骨就根本不曾年輕過。
我們所熟知的TVB武俠:80年代的黃金陣容
80年代開始,武俠劇開始更多的由大熒幕轉向小銀幕,而作為電視劇行業的佼佼者,TVB更是牢牢咬住了金庸武俠劇 這塊大肥肉不撒手。
由於電視劇的傳播度更廣,這個時期的金庸劇,已經逐步開始在內地觀眾的心中有了自己的姓名,也有了更多影像和印象。
但其實觀眾看過的完整版的這個時期的金庸劇並不多,大家之所以可以對這些作品娓娓道來,更重要的原因還是,這些作品的主演陣容,現在絕大部分不但還活躍在觀眾視線中,他們中大部分已經不是影帝,影后 就是 視帝,視後。
這種演員陣容,放到今天來看,你都不敢相信,就憑一個小小的TVB有什麼能耐把他們湊到一起,但事實上,時間倒退個30來年,這些人不是TVB一個小小的簽約藝人,也就是個落選的港姐。
周星馳,吳鎮宇,周潤發,劉德華,梁朝偉…… 哪個影帝還沒在TVB的電視劇裡露個臉呢,只是命好的能當男主,時運不濟的只能從龍套慢慢熬而已。
這些人,後來僅憑自己的名氣,就帶動了整部作品的名氣和影響力,甚至觀眾有沒有看過作品都不重要了,光看陣容,你就沒理由不相信它是一部不可複製的經典。
什麼叫人才濟濟,那個時候的TVB就是了,大半個娛樂圈,都在它那裡摸爬滾打過。
1983版的《神鵰俠侶》:主演劉德華、陳玉蓮
1984版本的《鹿鼎記》主演:劉德華、 梁朝偉、吳君如、劉嘉玲
1985版本的《雪山飛狐》主演:呂良偉、曾華倩、趙雅芝
1985年版本的《碧血劍》主演:黃日華、苗僑偉、毛舜筠
1986版本的《倚天屠龍記》:梁朝偉、黎美嫻、鄧萃雯、任達華、鄭裕玲、邵美琪
1988版本的《連城訣》主演:郭晉安、黎美嫻、吳鎮宇
1989版本的《俠客行》主演:梁朝偉、鄧萃雯
當然了,相比這些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的金庸作品,83版的《射鵰英雄傳》 是不得不提的濃墨重彩的一筆,這部由黃日華、翁美玲、苗僑偉、楊盼盼等人主演的金庸劇堪稱大部分80後的金庸啟蒙劇。
TVB金庸劇的真正井噴期:90年代的一年一部經典
相比83版本的《射鵰英雄傳》 的一枝獨秀,90年代TVB所拍攝的金庸劇幾乎都得以引進到了內地,大部分作品都非常完整的呈現在了內地觀眾的眼前。
也正是這些作品構成了觀眾心目中真正經典的“金庸武俠江湖”。
1993年朱茵和張智霖主演的《射鵰英雄傳》
從這個時間段來看,其實90年代的金庸劇和80年代基本算是無縫銜接,對比1989年的《俠客行》,僅僅4年多5年的時間TVB已經開啟了新一輪拍攝。
而且這一輪金庸劇不但在作品呈現上有了質的飛躍,演員陣容更是基本換了一輪。可見那個時候的TVB真的不知道什麼叫青黃不接。
不然也不會在這個時期出了這麼多經典。
其中94版本的《射鵰英雄傳》非常吃虧,它在角色貼合度,武打呈現乃至原著還原度上遠比83版做得好(其實83版一定程度上是魔改),但奈何83版本影響太多深遠,以至於這部作品基本不叫好也不叫座,當然它有個大槽點,就是穆念慈太醜了。
1995年古天樂和李若彤主演的《神鵰俠侶》
這個版本的《神鵰俠侶》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當然是古天樂和李若彤的神仙顏值,其實電視劇上映之初,有點不走心的道具和打鬥場面已經不太能滿足觀眾的審美要求了,不過這其實也從側面說明了,TVB金庸劇的沒落絕不單是因為內地武俠的衝擊。
1996年呂頌賢主演的《笑傲江湖》
這是最最最貼合原著的令狐沖,沒有之一,在這個角色上你看過呂頌賢的版本,就更不理解內地那些奇奇怪怪的版本居然也自稱自己是令狐沖。
1997年陳浩民、李若彤、黃日華、樊少皇等人主演的《天龍八部》
這是繼83版本的《神鵰英雄傳》後,TVB拍出的最靠譜,最受認可的,影響力最高的金庸劇沒有之一,據說當年《天龍八部》播出的時候十幾個電視臺都在放,觀眾根本不怕廣告,隨便換一個臺,劇情都可以無縫銜接。
即使到了25年後,從主演陳浩民,李若彤到配角李國麟,劉玉翠等憑藉這部作品的角色濾鏡依然可以在現在如火如荼的直播行業裡分一杯羹。
尤其是陳浩民,不管這些年他怎麼“作”,一想到那個溫潤如玉的大理世子,觀眾好像還是願意選擇遺忘。
1998年陳小春、馬浚偉、梁小冰、陳少霞、劉玉翠等主演的《鹿鼎記》
這個版本的韋小寶和呂頌賢的令狐沖一樣,貼合度極高,沒有之一,多年後,陳小春參加綜藝只要開口唱上一首主題曲,就已經贏在起跑線上了。
1999年佘詩曼、陳錦鴻主演的《雪山飛狐》
這個版本的《雪山飛狐》 最成功的部分在於對胡一刀和胡夫人故事的填充,黃日華和邵美琪的演繹比主角更出彩。
2000年林家棟、佘詩曼、江華、吳美珩主演的《碧血劍》
同樣勝在了配角出彩,這個版本的金蛇郎君把主角袁承志比得黯然無光,江華真的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啊,帥在有韻味,經典角色一抓一大把。
雖然早幾年淡出娛樂圈去作保險了,不過最近似乎準備復出。
2001年吳啟華、佘詩曼、黎姿等主演的《倚天屠龍記》
新千年後TVB的最後一部金庸作品,絕對對得起它的金字招牌,黎姿和佘詩曼氣質貼合角色,隨便一個配角拎出來都立得住。
吳啟華更是靠自己的演技拿捏了角色,他對張無忌這個角色的處理只能說:不服不行。
王晶拿吳啟華舉例來證明林峰演張無忌沒問題,真的不知道是在幫他還是害他。
TVB為什麼不敢拍金庸劇了
很多人都覺得最顯而易見的原因就是內地武俠劇的崛起,大量實景拍攝,考究的服道化和武打動作設計,讓本就捉衿見肘的TVB不敢在拿雞蛋碰石頭了。
這話對也不對,金庸的武俠招式寫實,拳拳到肉的武打固然佔優勢,但也不乏一堆有錢不知道怎麼花的人,把好好的武俠劇拍成了慢動作回放。
這種時候,真的還不如TVB的武俠劇看得舒服。
所以缺錢,並不是TVB不敢在動金庸劇的主要原因。最主要還是缺人:不但缺演員更缺的是編劇。
雖然TVB 在頒獎的時候經常分豬肉,觀眾喜歡誰它就不給誰,但是在選角方面他要靠譜得多了,哪怕是人物眾多的金庸劇也沒失過手,TVB的金庸劇勝在主角傳神,配角更出彩。就算演員的形象不貼合,靠演技也能給你圓回來。
這才是沒錢的TVB拍出來的金庸劇和內地的燒錢的金庸劇相比的核心競爭力。 而現在演員青黃不接,金庸劇一部比一部角色多,沒人可選的TVB除了不碰還能怎麼辦呢?
本來人不夠編劇湊啊,TVB自己拿金庸IP拍的衍生劇都有不少經典了,原著人多可以減少一點人物啊,憑藉編劇的生花妙筆一樣是個好故事。
TVB的編劇,那叫一個絕啊,比如上文中《射鵰英雄傳》、《鹿鼎記》、《碧血劍》、《雪山飛狐》等 編劇們都有神來之筆,堪稱是對金庸小說的補充說明,合情合理到不知情的觀眾一直以為金老爺子就是這麼寫的。
什麼東方不敗是女人,還和儀琳,令狐沖一家親,這種於媽引以為傲的狗血劇情,在真正的編劇眼裡那就是個笑話啊,還是不怎麼好笑的那種冷笑話。
當然了,這也是以前了,現在的TVB叫得出名字的編劇比演員更少。
總結
所以現在沒錢,沒演員,沒編劇 的TVB你以為它是不知道金庸劇香,不想拍嗎,這是不敢啊,但凡有一樣能支稜起來,可能早就拍了第三輪了。
只是在這種情況下,TVB有沒有想過它現在最大的窘境是:失去了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