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詩人孟郊曾經有詩云:"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道出的就是十年寒窗苦讀無人問,一朝功成名就天下知的喜悅之情。同樣的,在現代中國高考制度之下,出現過許許多多的高考狀元。
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能夠進入中國的頂尖大學——清華大學就讀,是旁人眼中的人生贏家,是國家未來的棟樑。但是對於這些高考狀元今後人人生方向許多人就不得而知。
以至於著名科學家施一公發出疑問:"清華百分之七八十的高考狀元去哪兒了?"
一:清華大學,備受青睞
清華大學創辦於1911年,最開始是被當做成留美預備學校,由庚子賠款當中的部分作為啟動資金,1912年清王朝覆滅之後更名為清華學校,從民國時期到建國前夕,清華大學幾易校址,多次變遷,最終在1946年才得以遷回到清華園。
新中國成立之後,清華大學邁入了新的發展時期,1952年院系大調整,清華大學逐漸向多科性工業大學方向邁進,時至今日清華大學的工科實力依舊牢牢佔據國內榜首的地位,清華大學的慢慢的發展成為國內最頂尖的大學之一。
改革開放後清華大學又一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一大批國家重點實驗專案落戶清華大學,獲得國家大力支援的清華大學開始飛速發展起來,不僅僅和國家許多部委有著密切的合作,和地方企業等同樣聯絡緊密。
清華大學發展如日中天,現如今清華大學不僅僅是國內第一,而且還成為了亞洲第一高校,在世界排名當中穩居前三十行列。擁有無數資源和機會的清華大學自然而然的備受高考狀元的青睞。
當每年高考季結束之時,各地區的高考狀元的首選之一就是清華大學。據統計,自從恢復高考以來,各地區的高考狀元進入清華大學學習的比例佔高考狀元人數的百分之60以上。
清華大學擁有其他學校所不能比擬的優勢自然會備受這些高考狀元們的青睞。但是讓人疑問的卻是,進入清華大學學習後的高考狀元,選擇清華的大學的什麼專業就讀?畢業之後又將走向何方?
這些國家棟梁的歸屬,對於我們研究當前社會的教育現狀有著極大的幫助。
二:經濟金融,首選之地
據統計清華大學的高考狀元當中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選擇了清華大學的經濟與金融等熱門專業就讀。身為高考狀元的他們在清華大學的專業幾乎不存在調劑問題,這些專業的選擇都是個人的方向。
因此能夠反映出這些高考狀元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施一公教授在一次訪談節目當中說到:"連我最好的學生都對我說畢業之後想去金融公司"。由此可見,選擇經濟金融等好就業高薪資的方向並非是這些高考狀元的個體選擇。
而是慢慢的成為一種社會共識。然而中國著名的科學家施一公教授卻對此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對於這些被稱之為國之棟樑的高考狀元的選擇感到莫名的擔憂。
施一公教授曾經在一次公開演講當中談到:"大學,尤其是研究型大學,就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是培養國家棟梁和國家領袖的地方。"而清華大學作為國內頂尖的研究型更應該是如此。
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進入清華大學的高考狀元百分之七八十就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金融等高收入好就業的專業,對於一些基礎性的學科卻是不聞不問。大量人才往金融等領域流去,所帶來的結果必然是一些實體產業愈發缺少頂尖人才。
實體經濟的就面臨著一個惡性迴圈,除此之外一些重大的創新也就自然而然的變得難上加難。據相關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中國的GDP已經穩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國的創新能力排名卻遲遲沒有實質性的上升,一直在二十名開外。
不得不說出現這樣一種"尷尬"的局面和國內人才的流向是有著密切關聯的。
三:出國留學,定居國外
清華大學的高考狀元除了在本科學習大多數選擇經濟金融這類的"虛擬經濟"專業之外,在畢業之後的選擇同樣令人深思。首先,清華大學的學生在畢業季時絕大多數都會選擇繼續深造學習,其中留住國內深造的比例僅僅不足三成。
有高達百分之七八十的清華畢業生,選擇前往國外知名的大學深造學習,其中在這些出國深造選習的清華大學畢業生當中,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流向了美國。這就意味著清華大學的學生,有高達百分之五十的人流向了美國。
其中高考狀元的畢業還要更高一些。除了美國之外,這些清華大學的學生還會選擇英國、瑞士、日本等一些國家的知名大學進行繼續學習。如果單純的只是在國外研究學習,來提升開拓這些高考狀元的視野的話無可厚非,甚至還有利於人才的培養。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些出國深造的清華大學高考狀元們僅僅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人選擇回國,剩下的人才全部都留在了國外,為他國的事業做貢獻,以至於不少人對於清華大學留不住人才的現象頗有微詞。
這些高考狀元們在本科學習階段享受了國家能夠給予的最高待遇,按理說應該回國支援國內建設,但是他們卻大多數選擇留在他國,為別國事業做奉獻。個人的選擇作為旁人的我們本不該多做評論。
但是這些人才的大規模流失,不僅僅是一個個人問題,就上升成為一個國家社會的問題。人才流失在長久來看,必然會對我們國家的各項事業造成極大的困擾,人才作為未來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為何清華高考狀元會如此有選擇
清華大學高考狀元的流向並非是他們心血來潮之舉,其背後有著深刻的現實原因。首先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一下問題,近年來中國的房地產業、金融業等異常火爆。
這些行業憑藉高吸金率吸引著大批的人才,久而久之必然會催生經濟專業金融專業的火爆,特別是清華大學等國內頂尖高校的經濟和金融專業,更是就業市場之上的"香餑餑"。
這樣一來,一些利潤率不高的實體行業對人才的吸引力就會大大下降,因此這些高考狀元的選擇背後,是不同行業之間的發展現狀所決定的。除此之外國外和國內之間的差距,這些高考狀元為何大多數在本科畢業後會選擇出國深造學習。
這背後揭示的就是國內人才培養機制和國際頂尖高校人才培養之間的差距。中國的人才培養機制不成熟不完善的現狀是有目共睹的,作為社會精英的這些高考狀元自然會選擇一條更加通暢的成功之路,出國也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除此之外,這些具有國際知名大學學習經歷的高考狀元比其他人更加具有競爭力,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出國所帶來的收益是巨大的。最後是國內令人堪憂的學術環境,科學家作為國家寶貴的財富自然會受到社會各階層尊敬的。
但是中國國內的學術環境現狀卻令人堪憂,作為普林斯頓大學最年輕的終生教授施一公,回國之後連院士都沒有資格評上,由此可見中國的學術環境的現狀不容樂觀。
五::路在何方,高考狀元的迴歸
中國要發展絕對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但是清華大學高考狀元的流失只是中國人才現狀冰山一角,中國如何正確的引導人才往該去的方向去,是未來我們應該重點解決的難題。
首先,就要強調實體經濟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大力支援製造業的發展,提高製造業等實體經濟的人才待遇。與此同時也要給金融市場降溫,金融市場不能太過火熱。
沒有實體經濟支撐的金融市場最終只能是鏡中月水中花,引導金融市場迴歸正常是未來必然要實行舉措。其次,是要加快構建一個合理的人才培養機制,思考為何中國對於人才的吸引力不如外國。
中國對人才的重視還不夠,要想真正的吸引人才就要做到唯才是舉,唯賢是舉。讓真正有能力的人上位,同時也要推進教育公平,最大程度的改變教育不平衡發展的現狀。
而國外則不然,對於一些有抱負想要做出一番貢獻的人才來說,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得到相應的待遇,能夠最大程度上做到唯才是舉。
中國的人才培養不能單純依靠幾所學校來支援,要讓更多的學校參與到中國頂尖人才的培養當中,為國家為地方經濟服務。少年強則國強,如今的中國不缺乏人才,缺乏的如何留住人才的防範和機制,留住人才,中國才能真正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