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退出正在提速。《證券日報》記者根據銀保監會最新資料統計,2021年,2197家保險分支機構退出了市場,2020年的這一數字為971家。綜合險企退出的分支機構和新設機構計算,2021年險企分支機構淨減少448家。
分析人士認為,險企分支機構加速退出,與低迷的行業發展不無關係。而從深層次來看,隨著保險行業線上化、自動化和數字化的程度不斷提升,保險業務對物理網點的依賴也會越來越小。
人身險分支機構減少超千家
根據銀保監會資料統計,2021年,共有2197家保險分支機構退出了市場,同時,去年設立的險企分支機構共有1749家,以此計算,保險機構去年淨減少448家。此外,去年還有243家保險機構失控(指的是與證件流水號相符合的保險許可證已失控,被監管部門確定為無效證)。
在險企分支機構整體淨減少的情況下,財險公司和人身險公司呈現出明顯的不同。從財險公司來看,2021年新設機構數量仍超過退出機構數量,淨增加分支機構約600家,而壽險公司分支機構共退出1382家,新設分支機構339家,淨減少1043家。
事實上,險企要開設一家分支機構並不容易。2021年9月13日,銀保監會印發《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市場準入管理辦法》,要求險企設立分支機構應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審慎決策,嚴格管理。保險公司註冊資本為兩億元的,在其住所地以外每申請設立一家省級分公司,應當增加不少於兩千萬元註冊資本。註冊資本在五億元以上的,可不再增加。
銀保監會指出,保險公司分支機構應具備持續經營能力和服務能力。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在經營過程中出現不具備基本經營條件、服務能力嚴重欠缺、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等情形,或因戰略調整撤銷分支機構,應提出分支機構撤銷申請。
去年9月份,青海銀保監局就一口氣否定了某財產險公司擬設立5家支公司的申請,理由是該公司最近一年內受到保險行政處罰。同時,銀保監會河源監管分局不予某人身險公司變更地址,原因是新址房屋與隔壁店鋪僅採用薄夾板隔斷,且房屋後門為破舊木門。
開源困難不得不節流
險企費心費力開設了分支機構,為何又大面積選擇退出?業內人士認為,行業發展不景氣是主要原因,數字化趨勢也有一定影響。
“險企分支機構加速退出的主要原因是行業增源不足,只能靠節流來壓縮成本提高績效。”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他表示,2021年壽險遭遇的挑戰和業績的下滑程度較財險更為明顯,其分支機構退出的也更多,財險公司過去幾年一直在大力拓展非車險業務,相較於標準化水平和運營集中化程度更高的車險,非車險業務更需要線下的機構去拓展和服務,因此財險公司的機構呈現淨增加合情合理。另一位業內人士補充道,隨著疫情的持續,網際網路保險的發展等因素,人身險業務拓展方式也正在發生變化,對險企物理網點的依賴下降,這也是人身險公司機構退出更多的原因。
從不同的地區來看,周瑾認為,居民財富水平高且受疫情影響小的地區應該是險企新設機構的進入熱點,三線以下城市的下沉市場則是退出的主要區域。
某財產保險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一家省級分公司如果成本儘量做到最小,一年的執行費用大約200萬元,一家營銷服務部一年的執行費用最少則可以控制在10萬元以內。“無論哪級機構,都有業務的職責,需要出效益。”他表示。從近兩年情況來看,越是下沉市場,越是低級別的分支機構越難出效益,因此,退出最多的機構是營銷服務部。
對險企分支機構未來進退的走勢,周瑾表示,從整體趨勢看,隨著保險行業線上化、自動化和數字化的程度不斷提升,保險業務對物理網點的依賴必然越來越小。但也需要看到,保險需求中的服務比重越來越高,且有些服務還是很大程度需要依賴於線下場景和物理場所,所以分支機構的數量和質量仍然是險企差異化競爭的核心因素。
“開設分支機構是追求大而全的傳統思路,數字化程度的提升可能給這一思路帶來轉變。”上述險企內部人士表示。
周瑾表示,當前保險行業的數字化程序呈現分化狀態,一方面,頭部險企不斷加大對數字化基礎設施和科技人才的投入,從頂層架構進行數字化轉型,並不斷迭代升級,數字化進入深水區;另一方面,中小險企生存困難,還停留在為短期現金流艱難維持的狀態,無力在數字化領域去佈局未來,其數字化轉型方面還停留在“掛在嘴上,貼在牆上”的階段。未來的市場競爭是核心能力的競爭,而數字化能力無疑是其中最為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未來的行業分化會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