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的亞洲國家,例如韓國、印度、泰國或菲律賓也正在經歷相同的過程。普遍來說,對健康與教育的投資,使得生育率下降也改變了人口的結構,讓政府能專注提升國家經濟。但為什麼同樣的事情在”亞撒哈拉”卻不會發生呢?
總的來說,非洲在兒童死亡率的方面已經取得了樂觀的進展,但是在”亞撒哈拉”,教育的發展速度比起世界上其它地方還是慢了很多。除此之外,避孕措施的使用率在1990年後也翻了兩倍,可是青少年對現代避孕方法的需求缺口仍在60%左右。
導致此問題的原因很複雜,沒辦法用三言兩語就能解答。因為非洲是個擁有多元文化及人民的大地方,可是卻有幾項主要因素。
直到幾十年前為止,許多在”亞撒哈拉”的國家都還在深受殖民化帶來的問題,在前往獨立的道路上也經歷著困難的轉型與改革。較為年輕的國家常常因為不同的種族信仰,導致人們缺乏團結,內戰更是曾多次使一些地區陷於困境。軍事衝突或不穩定的國家政府,使得它們非常難以擴充套件國家的基建和保健系統。有鑑於此,非洲的起步比起亞洲來說是相對差的。
最後,也有些文化方面的問題,讓生育計劃難以在非洲執行。反對者說,試圖降低生育率是對文化和傳統的褻瀆。但是掩耳盜鈴並不能解決問題。所有的這些也不是都適合運用在這個地區的每個國家。因為面對龐大的46個國家,它們之中有些深受困擾,有些則已經變得繁華,它們各自都面對著不同的問題。如果人口的增長率保持在現有的速度,那麼”亞撒哈拉”會在2100年增加到多於40億的人口。
所以當下,這些政府又能夠做些什麼呢?其實有很多!特別是對於那些能獲得投資與援助的國家。發展教育生育計劃和保健系統,哪怕小小的改變也能帶來大大的效果。
如果女性得到更好的教育,延遲兩年之後再有了她們的第一個孩子,那麼這兩代人之間的微小間隙,能讓人口在2100年時減少4億之多,總人口就有可能減至36億的。
如果說教育和生育計劃都覆蓋了非洲的每一位女性,避孕措施的普及能讓她們決定要不要生孩子。如果每個家庭能夠自行決定要擁有多少的孩子,那麼生育率預測會降低30%,總人口就有可能減至28億。
這不僅僅是紙上談兵,已經有些正面的例子,使得人們對此保持樂觀的心態,在衣索比亞,總人口排行於非洲第二的國家,已經在短時間裡取得了重大的進步。改善衛生服務使得兒童死亡率下降,在1990年從20%持續下降到7%,它也把30%的年度預算用於投資在教育制度上面。在過去的20年中,學校的數量增加了25倍。
所以總的來說,雖然前方還有許多困難的挑戰在等待,但他們並不是回天乏術。”亞撒哈拉”不需要憐憫,它需要的是關注。它是個富有資源,多元文化和潛力的地方,如果所有事情都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在未來30年裡,我們將會看見”亞撒哈拉”和亞洲多數國家一樣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