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就是百善孝為先,對於一個老年人來說,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也是一個人晚年幸福的標誌。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不難發現,不同年齡時代的人住在一起不僅不會幸福,而且會惹上很多是非和麻煩。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性的,那完全要根據自身性格和智慧來定,比如說一個老年人如果身上不具備這2個最基本的條件,那麼最好不要和自己的兒女住在一起。
懂得尊重接受孩子私生活空間,可以真正放手的父母,才能夠和子女住在一起
無論孩子多大,在父母的眼中永遠是個孩子,所以常常會用自己的方式和管理模式繼續參與到小家庭管理當中。為什麼會有婆媳矛盾,除了所謂的兩個女人爭奪一個男人的愛,最關鍵的就是兩個女人在爭奪女主人掌控權的位置。
如果老人不能夠真正做到放手尊重孩子們的習慣,接納“新女主人”的管理權現實,那麼就不要去孩子家裡住,不然引起矛盾戰爭是必然。
尊重孩子新家庭的生活規律,尊重子女教育下一代的育兒模式,很多事你可以給建議,千萬不要強制管控,說自己“這輩子就是這麼過的”只能加劇對方的牴觸,一直的未必是正確的,能給子女家人足夠空間的老人,才可以考慮同住生活在一起。
孩子再親,一旦成家結婚,那是別人的新家庭,而不再是你可以掌控的氛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時代的習慣和追求,管好自己就行,年紀大了自己不能倚老賣老,繼續做一家之主,受累不討好,自己也委屈。
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在一起,唯獨父母的“愛”是為了放手,享受天倫之樂,沒有問題關鍵要懂得怎樣與相處搞好關係。
要具備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恐怕很多老人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容易守舊,哪怕覺得自己非常民主時尚的長輩,也會在認知上習慣固執己見,用過來人的姿態試圖讓子女認同自己改變生活習慣乃至穿衣打扮。
拋開管控欲,站在他們的角度來說,的確就是“錯”
對於年輕人而言,不想被時代拋棄,就必須具備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而對於老人而言同樣如此,如果缺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那麼自己會不開心,也會影響別人的情緒。
幾乎所有人家庭中子女和長輩的相處都存在一種不可逃避的現象,那就是“看不慣”,年輕人的世界本就與自己不同,所以如果不具備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那麼幹脆還是各自在自己的地盤,避免不必要的爭執增加衝突的發生。
拒絕接受新事物,年輕人喪失的是機會,而老人則失去的是家庭的和諧,與自己的好情緒和兒女的尊重。
換句話說,但凡有條件,其實最好分開過日子,不要和兒女的小家庭混在一起生活,這並非是教唆大家不再盡孝,反而避免一個屋簷下,才可以做到最恰當的孝順相處。親戚遠來香,有時候自以為的“孝”很可能才是家庭矛盾的根源,畢竟代溝之下不可能彼此認同,所有的包容接納的背後,可能存在的就是隱忍,到時候誰也不痛快,又怎麼可能做到真正的孝順。
END
文/感情中轉站
(作者:筱雨,心理諮詢師,專注情感領域,擅長戀愛關係挽回修復,婚姻矛盾分歧,以及原生態家庭導致心靈創傷療愈,孤獨的人生旅程,傾聽你的委屈和壓力,幫來訪者提升兩性相處的技巧,挽回自己的愛人,經營好自己的感情,努力成為更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