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京城IT四少”登上了《中國企業家》的封面,天才少年茅侃侃還未被熟知。雜誌的總編輯認為80後“IT四少”有潛力成為創業偶像,於是力薦茅侃侃、李想和高燃上了央視的《對話》訪談節目。
那時茅侃侃23歲,身家6000萬。這個節目對他們三人的定位是:他們才24、25歲,卻掌握著上千萬甚至上億的財富。
節目播出後,茅侃侃成為了“名人”,還有專屬的百科。從這之後茅侃侃頻頻上經濟訪談節目,在2008年時他談到,在創業路上,接受不了自殺。
這是他的前半句,後半句是“我覺得這些壓力我承受得住”。10年後,天才少年茅侃侃選擇了他最接受不了的方式離開。茅母在收拾房間時看到茅侃侃的遺書,茅侃侃離開的真正原因被揭開:創業,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而創業,卻是茅侃侃的宿命。
一、
茅侃侃是北京人,從小就在北京大院長大,在他小時候,網際網路已經在國內萌芽,家中也添置了一臺電腦。
此時的茅侃侃就有與同齡人不一樣的表現,他的打扮很嘻哈,每天睡4個小時,有時候連著兩天一起睡8個小時。對天才少年來說,他睡眠不足,應付功課起來綽綽有餘,等到吃完晚飯,他就一直搗鼓電腦到深夜。
網際網路的普及導致各種論壇在興起,茅侃侃做了一個程式論壇的版主,招攬來些人馬,日夜苦練技術,再這些人參加北京各種計算機比賽,橫掃了全部冠軍,再無敵手。那年,他讀初一。
這只是“混世魔娃”茅侃侃的開始,如果順利,他或許就進入北京某個高校讀計算機,意外偏偏在高三發生,讓北京育才中學遇上了“百年一遇”的尷尬。
茅侃侃在地理考試中不及格,複試,還是不及格,按照當時的說法,茅侃侃失去了參加高考的資格。茅侃侃聽到這個訊息,不悲反喜,說:“正好,可以不念了。”
茅母從小就對茅侃侃說:“幹什麼事情,你自己選擇,但只要選了幹什麼,就一定要幹好!”從一開始,茅侃侃接觸了計算機,就選擇了計算機,他在讀書這上面沒那麼上心。
同時茅侃侃一直在網上跟“高段位”的人聊天,他的思維已經跟學生不同,不認為上大學才是唯一的出路,那年他17歲。而茅侃侃的這段經歷在他爆紅後,人們更關注的是他沒學歷,卻坐擁千萬身家。
從2000年開始,茅侃侃就開始工作,從一開始在某家網站工作,隨後又連續換了一大堆跟網際網路有關的工作,每一個工作崗位他待過的時間不超過3個月。
這要是放到現在,肯定會被人這個人說不靠譜,但茅侃侃卻透過這樣的方式,認識了各行各業,也結識一堆人,在他的身上,永遠都帶著一股痞氣。
人緣也是一種潛在財富,一直喜歡折騰的茅侃侃,他打了一圈工,認為時機已到,自己開發網站,在19歲與人合夥開廣告公司,收益還不錯,很快就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
相比起做廣告,茅侃侃的腦海裡一直在醞釀一個專案,也是因為這個專案,成績不凡的他被編輯挖掘到,瞬間紅遍大江南北。
二、
茅侃侃想做一個真人遊戲專案,也就是把網路遊戲搬到線下,這方面的投資巨大,茅侃侃一隻腳都沒有邁出門。
給他提供機遇的,是一個國企老闆。茅侃侃曾替他做過專案,效果還不錯,茅侃侃遇見了他,兩人一拍即合。
2004年,茅侃侃以智力入股MaJay,佔30%的股權。他開始把身心押注在這個專案上,不過原來的老闆工作調動,大帥空降,對方對茅侃侃一直不感興趣,兩人搭配不起來。
就算如此,MaJay專案還是照常落地,從試運營到5年後盈利15億,使茅侃侃上訪談節目有了背書。
訪談節目讓茅侃侃一夜大火,他的事蹟被眾人所熟知,有一些網路少年關注了茅侃侃,也想學他,於是就來到MaJay大門,想要加入茅侃侃團隊。
在創業途中單打獨鬥的茅侃侃,他最清楚,這條路太過於兇險。他很自戀,為了給別人面子說自己的偶像是喬布斯,他最崇拜的還是他自己。
世上只有一個茅侃侃,沒有誰還能成為他,他從來不見那些學生,讓人去勸他們回去讀書。
2009年,茅侃侃和公司內部的矛盾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他直接把工牌摔倒桌上,撂下話:“我不幹了,你們誰愛幹誰幹。”
從這之後,茅侃侃陷入了失業狀態,有人勸他寫本書,說說這些年發生的故事。書出版後,銷量還不錯,外界太想了解這個天才少年了。
在寫書之餘,茅侃侃還騰出時間跟鵝廠接觸,他想著,去鵝廠做一個高管也不做。不久後老同學張蒙回國,打亂了他的計劃,兩人想著“弄點醫療的事兒”。
2010年11月份,茅侃侃開始人生中的第二次正式創業,最終在1年半後選擇放棄。對於這個專案,茅侃侃說:“這種東西無非就是資訊差和你手中的資源。”要去跑關係,茅侃侃不想,太累了。
隨後茅侃侃做實時路況APP,感覺這裡面有太多“渾水”,趟不過去,又把公司賣了。
一直在折騰的茅侃侃,第一次下定決心好好做事是在MaJay專案,他連續在兩個專案折戟,他挖掘到的第二件真正想做的事,會是什麼?
三、
在兜兜轉轉間,茅侃侃2013年踏入了電競圈,加入了GTV公司。在那個電競圈還在萌芽,還未百花齊放的時期,頗有才華的茅侃侃,把GTV的淨利潤幹到翻了四倍,成為當時市場上最賺錢的電競公司。
2014年之後,電競業的味道發酵出來,資本市場聞到了嗅覺,電競公司開始接觸資本,想成為“電競第一股”,開啟事業第二春。
茅侃侃不甘人後,也在接觸資本,一圈轉了下來,原本信心滿滿的他開始垂頭喪氣,GTV沒能搭上資本這條大船,公司內部的關係開始莫名惡化,茅侃侃隨時準備跟合夥人對鋪公堂。
與人合夥做生意,最擔心的就是不能一條心,把力往一處使,茅侃侃第一次是如此,第二次也是如此,他離開了GTV,開始著手下一次創業。
2015年9月成立的萬家電競,是茅侃侃的最後一次創業,這一回他拉上了三位好友,他出資340萬,佔30%的股權,三位好友各出50萬,大股東萬家文化出資460萬。
公司的發展需要錢,這點毋庸置疑,不到一年賬面上的1000萬很快就燒完了,茅侃侃只好尋找融資,或許大股東願意繼續投資,或者自己墊錢。
可是大股東萬家文化再次換人了,起因是在2006年初,趙薇想要斥巨資30.6億收購萬家文化,後來趙薇發生的這檔事大家也知道,她用小錢就想撬動上市公司,沒門!這樁收購案被叫停。
訊息曝出後萬家文化的股價如銀河直洩,難以阻擋,麻煩一個接一個,管理層無暇眷顧萬家電競。從2016年11月開始,茅侃侃押上全部身家在萬家電競上,他不想放棄這個專案。2000多萬的來源一部分是借的,另一部分是他抵押的房子車子。
這筆錢很快就燒完了,茅侃侃把唯一的希望寄託在融資上,他不斷跟萬家文化新的當家人祥源控股談。祥源控股在入主之時,一心想要甩掉萬家電競,茅侃侃談了也白談。
2017年,因為一筆融資額沒有進來,萬家電競的資金鍊徹底斷裂,茅侃侃只好選擇把公司關閉,他身上還肩負著千萬債務。
茅侃侃從2000年出來打拼之時,一直打工一直折騰,但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不借錢,不欠錢,一個月打工拿兩千,也能“窮開心”地過下去。
為了萬家電競,他的這個原則消失雲散了。有人說,茅侃侃揹負了所有屬於他以及完全不屬於他的全部責任。
2018年1月25日,茅侃侃選擇了離開,在債務面前一旦超過了平行線,那便是無可奈何。
茅侃侃離開後,他給我們留下了什麼?給外界留下了“天才少年”的印象,18歲的他打破了亞洲記錄,同時獲得微軟和思科的認證,是最年輕的獲得者。給創業者留下了無窮無盡的思考,創業的壓力,擔不擔得起。
也給母親留下的千萬債務,茅侃侃的好友湊錢替她成立了一家公司,保障老人日後的生活問題,但這筆錢被強制執行,只能對薄公堂索回。
創業者的宿命,究竟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