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12月釋出的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總額為63.4億美元,同比增長19.8%。其中,進口額為61.8億美元,同比增長24.1%;出口額為1.6億美元,同比減少48.4%,貿易逆差拉大,電商助力農產品跨境貿易發展的潛力亟需進一步釋放。
為充分發揮電商在農產品“雙迴圈”中的紐帶連線價值,1月13日,京東集團與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以下簡稱:中歐協會歐委會)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雙方將依託各自的資源優勢,透過推進“一會一節兩中心”、合作內容落地,加快國內地標產品“走出去”與歐盟地標產品“引進來”的步伐,共助兩地鄉村振興。
大力“引進來”,開啟歐洲好物直達餐桌的高速通道
隨著消費升級與冷鏈物流體系的日漸完善,肉蛋奶等進口生鮮產品快速湧入中國市場,尤其是原產於歐盟的地標產品,頗受消費者青睞。
此次合作中,中歐協會歐委會作為國內目前唯一面向歐洲並且直接從事經貿促進活動的非贏利性機構,透過在京東集團開設“中歐地標館”,藉助其產品篩選、營銷運營、物流入倉等能力優勢,為歐盟地標產品開啟中國零售市場,併為中國消費者提供豐富與充足的歐盟地標好物。
(現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全國鄉村文化創新聯盟主席、原國務院參事、原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原農業部副部長 劉堅)
加速“走出去”,275個地標產品將成“中國名片”
在歐洲地標產品“引進來”的同時,本次合作也為促進我國地標品牌走出國門鋪設上行通道。
本次簽約,京東集團與中歐協會歐委會將聯合商務部、農業農村部等部委,透過打造包括“國家地標館”、地理標誌產品品牌推介會等地理標誌產品專屬零售服務,全面助力《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在零售層面的落地,真正落實兩地國家地理標誌品牌的保護工作,同時提升地標品牌在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知名度。
據悉,此次合作,將把275箇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推向歐洲乃至全世界,使其成為繼“中國製造”之後又一個農產品領域的世界級名片。
(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副理事長 潘鋒)
(京東集團副總裁 馮全普)
共建供應鏈保障中心 京東集團供應鏈能力再升級
供應鏈流通鏈路長、物流能力弱均是制約農業產業發展的瓶頸。此次合作將基於產業建設的這一痛點,依託京東集團自身供應鏈、物流、金融、技術、服務等五大核心能力,透過共建供應鏈保障中心,為《中歐地理標誌協定》認定的地理標誌產品構建現代物流體系,有效增強供應鏈的流通效率,實現降本增效。
同時,透過京東集團嚴苛的品控和完善的渠道體系優勢,推動中歐兩地的優質農產品共同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合作開拓新市場 持續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
此外,京東集團與中歐協會歐委會的合作還將透過開辦線上+線下歐洲文化產業節、中歐地標展覽會,共建中歐地標產品標準中心等多樣化的營銷活動,形成可持續、可複製、高品質的農產品產業活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
可以說,這次與中歐協會歐委會的合作是京東集團拓展國際供應鏈的又一重大舉措。未來,京東集團將繼續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雙線並行。一方面,持續打造“買歐盟地標品牌,逛京東”的消費心智,讓國外優質地標產品直達國內消費者的“餐桌”。另一方面,將作為面向歐盟的優質農產品展示視窗,推廣更多中國地標產品走向歐洲及世界市場。
此外,京東集團還將繼續堅持京東“以實助實”的使命,積極延伸優質的海外供應鏈,推進其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合作,為國內地標好物拓展更加廣闊的世界市場,助推鄉村振興偉大戰略,共建“一帶一路”政策更有力、設施聯通更高效、貿易更暢通、資金更融通、民心更相通,為世界經濟發展開闢新的增長空間,為國際貿易搭建新通路。
春節臨近,又到了準備年貨的時候。目前,京東年貨節已全面開啟,年貨節逛京東“地道年貨大集”,選更多地域特色年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