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說:“千里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千里大堤,因為有小螻蟻打洞,很有可能就因此崩塌而決堤;百尺的高樓會焚燬,或許,僅僅是因為煙囪的縫隙冒出的火星。
故而,做人做事,還是要謹守本心、不交不義之人,不謀非分之得;不被小利誘惑,不被亂花所迷。
做到自持寡慾,遠離損友,那麼,你就是一個明澈睿智的聰明人。
01
不貪名
有道是:“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古往今來,不為利益所惑的常有,不貪戀名的,卻不太多。
因為“名” 其實比“利”更不容易看破 。
即便是兩袖清風的高潔之士,卻也往往希望能夠青史留名 。
而莊子的澹泊,就顯得尤為珍貴。
《莊子.秋水》記載,他有個叫惠子的好友,在梁國做了宰相 。聽說莊子要去看他,特別怕莊子搶了他的相位。就派人到處找莊子,想阻擋他見梁王。
莊子知道後,直接跑到惠子面前,說南方有一種名叫鵷鶵的鳥,它只吃竹子的果實;只喝甜美的山泉水;不是梧桐樹,它根本不會停下來休息。而貓頭鷹,卻怕它搶了自己腐爛的老鼠。這是多麼可笑啊!
莊子自比是那隻聖潔的鳥兒,而梁國的相位,在他的眼中,不過就是一隻腐爛的老鼠 。
只可惜,世人多看不穿這個“名”的真相。為著一個虛名,誤了終身。正如辛棄疾之嘆:“……贏得身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想起《學經》有言:“假名者,誘眾以得其利也,故假名者,以名而掩其實。”
虛名,能夠誘惑世人的,無非還是能夠獲得利益;因此,追求虛名的人,其實不過是用“名”為自己打掩護,用來掩蓋自己真實的目的罷了。
而陷入求“名”的慾望裡,漸漸迷失本我。只怕是追求到最後,連自己是誰都已模糊、不記得了。更談不上真正的快樂。反而是,走得越遠,煩惱越深,更加背離幸福。
倒不如,放下執念,讓浮名隨風。自能笑看風雲、坐看雲起,悠悠然耽於山林之樂。
02
不貪小便宜
《菜根譚》有云:不求非分之福,不貪無故之獲。
不要總想著,求額外的福分、貪圖天上掉餡餅、不勞而獲。凡事皆有因果,有時候,看似有便宜可佔,其實所有的便宜,都暗中標好了兌換的價碼。
春秋時,愛貪小便宜的虞國國君,為了一匹千里馬,和一堆美玉,答應借道給晉國攻打虢國。
臣下宮之奇,比喻他們和虢國的關係,就像嘴唇跟牙齒,唇齒相依,唇亡齒寒!認為虢國被滅,虞國也將不保。
虞君不聽,果然被回過頭的晉國所滅,自己成了階下囚,國破家亡。
這是一個典型的,“貪小便宜,吃大虧”的故事。
世間事往往便是如此,看似美好的表象,背後卻有著不可預知的隱患。
看到鮮花盛開,並不滿足於欣賞讚嘆;總想摘下來,據為己有。豈不知,一不小心,就會被隱藏的刺扎傷。
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說的也是這個道理。透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相應的報酬;不求意外之財,不貪無功之祿,是為大智慧。
做人忌“兩貪”,修的是心智;行走人世間,還有三種人,切記不可相交。
一,不孝敬父母之人
清代《圍爐夜話》裡說:“百善孝為先 ”。
孝道,是諸善中的首位,常懷仁孝心,凡不好之事,都能忍住不做;反之,一個沒仁孝心的人,就沒了做人的底線 ,什麼事都做得出來。
《孝經·三才》有言:”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 ”
孝道,就好像是,日月星辰運行於天際,萬物自然生長於地上,是為天經地義,是恆久不變的規則,是每個人都應堅守的行為規範。
孝為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於孝 ”。
為君王者,可以用孝道治理天下;為臣民者,能夠用孝道立身行事 。孝道,是所有好品德的基礎;人的行為,沒有比孝道更為重大的了。
而孝道,還可作用於社會。以仁愛之心,則可促使社會更加和諧有序。
孝敬自己的父母 ,是做人的最低標準。
故而,但凡是不孝之人,無論多麼有才有貌,都應當遠離,切不可與之相交。
二,見利忘義之人
孔子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利益面前會想是否合乎道義,危險來臨肯犧牲自己,長期困頓而不忘前諾,可以算是完人。
反之,見利忘義之人,就要謹慎對待了。
《漢書》記載,西漢酈寄,與呂祿是好友。跟周勃等人設計除掉呂祿,就約了他外出打獵,呂祿成功被誘殺,酈寄被封為大將軍。
或許在政治上,酈寄的選擇是正確的;然而,作為朋友,實在是太過可怕。
如果,我們誤交了這麼一個朋友,等同於給自己安裝一枚不定時的炸彈,保不準哪天,就把自己炸得血肉橫飛。
這種人,”利“字當頭,眼中”利“比天大。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隨時背棄信義。不僅會出賣朋友,一樣可以捨棄親情;更不會顧及廉恥和道義。
故而,趁早遠離這種人,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跟他關係非常,會有例外。一旦妨礙到他的切身利益,誰都可以被他犧牲。
清醒遠離,是為智慧。
三,兩面三刀之人
元代雜劇《灰闌記》中,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馬均卿的髮妻,與人合謀,誣告馬的小妾害死丈夫,並強奪其子。包拯查明真相後,將兒子判歸小妾。
案情審理的過程中,馬妻竭力自辯,說自己賢惠,不是兩面三刀之人。
可見,兩面三刀之人,實指虛偽狡詐、心口不一。他們常常有著多幅面孔,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最為陰險難防。
生活中,其實常有這種人。他們往往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變臉堪比變天;口蜜腹劍、笑裡藏刀,說的就是他們。
他們最擅長拜高踩低,看人下菜碟。凡對其有利的,都是親人;一旦對其沒有價值,統統都是陌路。
與這種人交往,其實如履薄冰,隨時都有被陷落的危險。敬而遠之,是為上策。
結 語
《尚書》有云:“非知之艱,行之惟難。”
懂得道理並不難,真正做起來就難了。
誠然如是。
很多時候,我們敗給的是“做不到”,而非“不知道”。那麼,知行合一,就是一種高階的覺知覺醒了。
“兩不貪”,“三不交”。看似簡單的道理,做起來也需要一定的修為。
人生之路漫漫,讓我們擦亮雙眼,守好自己本心,在這個多彩的旅途上,做一個智慧的領跑者。
來源:微信公眾號:“京博國學”
作者:梅心如樾
【宣告: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