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餘快
編輯 | 張棟
過去一年,於影片物聯行業來說是波瀾壯闊的一年:舊時代賦予的要素開始縮減,新時代的要素正在增加。城市AIoT賽道的黃金機遇,構建了一場科技與產業更大規模的狂歡。征戰功夫的精彩,既在勝負,也在勝負背後的戰略、邏輯與眼界。藉由此,AI掘金志推出「十佳CEO」系列專題,希望呈現給業界更多對城市AIoT領域不一樣的理解與洞見。
本篇為系列報道的第二篇,物件為:希捷科技全球高階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孫丹。
缺少層出不窮的新概念,少見搶眼性感的話題,在各類高科技、熱門賽道中,儲存似乎沒啥存在感。
但外界的忽視並不妨礙其“黃金配角”的地位,無論AIoT,還是數字孿生,亦或是紅到發紫的元宇宙,在當下最熱賽道的底層,都能找到儲存的影子。
希捷,就是這樣一個儲存隱形王者,今天的主角,是希捷中國區業務領導人孫丹。
從出現在大眾視野的第一天起,孫丹似乎從來都是一頭幹練的短髮、不重樣的裙子,以及偶爾串場的美甲。
孫丹無疑是多面的,你能看到她的精緻、大方、愛美,也可以看到她腳纏繃帶出席大會,坐在輪椅上笑得燦爛,當然,你更能從“IT界拼命三娘”的經歷裡看到一個商業女性領導人的幹練與狠勁兒。
與大多數高管相比,她的履歷顯得有些簡單,但都位列領導人級別,東家均為各自行業巨頭:一家IBM、一家希捷。
孫丹曾在IBM包括個人電腦事業部、中國電子商務部和中國銷售運營部在內的多個部門負責高階管理工作,並且曾出任IBM系統與科技事業部大中華區System X總經理。
在IBM事業即將達到巔峰時,她離開IBM加入希捷,帶領希捷從一家聞名全球的傳統硬碟廠商向資料儲存與管理廠商迅速轉型。如今,孫丹是希捷科技全球高階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負責領導中國區的整體業務和發展,同時負責管理希捷全部產品和客戶群在中國的營銷及技術支援運營團隊。
經歷簡單,但每一段都是與慣性抗爭,與挑戰抗爭的歲月。
一、童年:與死神擦肩而過
1976年7月28日,4歲的孫丹和母親在一輛去往北京的列車上,那天天氣怪異般的炎熱,入夜之後,母親告訴孫丹,睡一覺起來就能到北京,看到爸爸了。
凌晨時分,火車駛入唐山地區,夜闌人寂,列車上的人不曾料想,他們離那場震驚世界的唐山大地震近在咫尺。
地震後,人民解放軍及全國各行各業近30萬人組成的救援大軍火速趕赴災區,各地的醫療隊先後奔赴唐山市區,無數重傷員被抬上飛機,送往各大城市急救。
千鈞一髮之際,孫丹乘坐的火車在距離橋僅100米左右的地方停了下來。據稱,當時是火車司機拼盡全力救了一車人的命。震後第三天,他們等來了解放軍,幾經輾轉,最後終於到達北京。
地震發生時,幾十公里外的北京也感受到了震感,當時在國家地震局工作的父親深知事情的嚴重性,又因通訊阻斷,只能在絕望中參與忙碌的救援工作。
這次的經歷,也讓小孫丹對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有了懵懵懂懂的認知。
6歲後,孫丹隨母親到北京定居。孫丹笑稱,她小時候並不是個討老師喜歡的孩子,並非是學習不好,而是她總是不能乖乖接受既定的答案,提出奇怪的問題。獨立思考,似乎是一件與生俱來的本能。
高中畢業後,孫丹有兩個大學選擇,一個是地球物理系,一個是計算機系。在父親建議下,孫丹選擇了北京工業大學的計算機。
上世紀70-80年代,是計算機技術大發展的時代,但中國因美蘇技術封鎖,錯過機遇,落後於人。90年代,中國計算機才逐漸迎來突破。
1994年,一條64K專線,把中國和世界互聯,中國正式邁入網際網路時代。此後中國的計算機行業前進的號子震天響,纖繩粗又壯,行業在軌道上飛奔。
孫丹也在計算機極速發展過程中瘋狂吸取專業知識。
把她送進計算機世界的父親,因曾參與核彈研究,患上面板病,整整住院一年,並在2011年離世。父親把一生奉獻給國家事業,也在2021年獲得了兩彈一星勳章。
二、IBM:與「大象」共舞的18年
臨近畢業那年,北工大首次推出雙學位,計算機系只有三個名額。孫丹出於對管理學的興趣,透過一系列考試成功獲得工商管理的入學資格。
等待讀雙學位的那個暑假,孫丹在老師的建議下進入IBM實習幫忙。
從小性格好強,在IBM實習那段時間,孫丹幾乎玩命工作,力求最好。當時負責技術的經理看中了孫丹一身幹勁兒和展現的才能,想直接招進IBM。
孫丹開始是拒絕的,覺得書還沒讀完,經理對她說:“你回去想一想,兩年畢業後能不能找到IBM這樣的工作?”
作為還沒完全走出校園的學生,孫丹本身就對大型的、專業的公司具有好奇和崇拜。
“第一次走進IBM的場景我記得特別清楚,在麗都酒店,每個人都穿著西服,非常職業範。”
經過慎重考慮,孫丹決定抓住這次機會,向學校交了5000元罰款,進入IBM,成為IBM個人電腦事業部中國地區的工程師,也是十幾個人工程師團隊裡唯一的女性。
初出茅廬,突然接觸到新東西,與優秀的人共事,在這種氛圍下,孫丹“跟打了雞血一樣,熬夜加班太正常了,想跟他們一樣優秀,也想比他們更優秀。”
孫丹從小獨立思考的習慣也帶到了工作中。
90年代早中期,電腦對大多數人依然是新鮮玩意兒。進入IBM不到半年,孫丹就發現,他們經常為各種雞毛蒜皮的事情滿北京跑,有的甚至頗為滑稽,比如有客戶誤以為光碟機的洞是杯子架,放上水杯後光碟機無法合攏。
孫丹認為工程師為這類需求東奔西走實在不值當,於是跟部門經理提議,設立一個熱線,使用者的基礎問題透過電話解決,800熱線就此成立了。
“我覺得人要有一種習慣,不是老闆讓幹什麼就幹什麼,你要想如何做得比競爭對手好。”
但並非每次創新都能收穫成功,也有方案執行後不及預期。
“我很享受團隊爭論,十幾年都是‘吵’過來的,有的想法不一定好,最重要的是去做,想了不做,沒用。”
在孫丹看來,創新是一種思維,可大可小,可以是顛覆性的,也可以小的流程。沒有東西天生完美的,可以在迭代過程中完善,只要有創新思維,勇於嘗試和冒險,並能夠承擔責任,創新的價值就能體現。
“遇到挑戰就興奮”的內驅力,“即使知道客戶選擇了競爭對手,也要把客戶爭取過來”的狠勁兒,創新意識的慣性,讓孫丹在競爭激烈的IT業如魚得水。
從技術支援到銷售,從渠道管理到商務管理,孫丹的履歷覆蓋伺服器、儲存、網路、軟體等領域,在IBM的十幾年,孫丹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鍛鍊,職位也一路晉升。
2009年1月,她升任IBM系統與科技事業部大中華區System x總經理。
上任後,孫丹帶領團隊和渠道夥伴整合System x和軟體、儲存,從產品向解決方案轉型,並提出「7*24*4」,即System x全線產品的售後服務的7天/24小時/4小時之內響應,這極大拉高了IBM的售後服務水平,讓中國使用者享受到了史無前例的全時服務。
短短兩年,孫丹帶領System x產品坐上行業第一的位置。
在IBM的18年,孫丹經歷了IBM兩大改革時期,兩個掌舵人郭士納、彭明盛,一位挽狂瀾於既倒,一位受重任於臨危。孫丹表示,創新一直引領著IBM,她的不少眼界和思維習慣都是在IBM時期奠定。
當初IBM進入中國PC市場,市場知名度並不高,IBM策劃了代號為“中關村戰役”的宣傳策略。一夜之間,中關村的電腦城、街道等都插滿IBM的PC宣傳旗。
“你可以想象一下,第二天一睜眼發現整條街道都是IBM。”
最後效果顯著,一下子打開了IBM PC機的知名度。
2012年,如果不出意外,孫丹將被官宣為集團VP,調往美國總部,在外人看來“最好的時候”,孫丹選擇了離開。
“離開IBM是因為那裡沒有讓人渾身興奮的挑戰了,”孫丹表示,這種挑戰是指自身的提升空間,而對手是自己。
孫丹笑稱自己叛逆,喜歡做相反的選擇。
“當有足夠的選擇權時,在肥沃的地和貧瘠的土地之間,我會選擇後者。”她補充,“我堅信這塊地更容易增長,當0作為分母時,可以無限增長,人要敢賭。”
三、希捷:承接「人要敢賭」的選擇
自2011年西部資料收購日立硬碟業務,希捷科技收購三星硬碟業務後,全球硬碟市場競爭格局漸成,這兩大贏家在拼產品、拼銷量、拼利潤、拼布局中,持續肉搏。
2012年,希捷決定重倉中國市場,並向孫丹拋去橄欖枝。這背後的挑戰對孫丹具有十足的誘惑力。2013年,孫丹加入希捷科技,擔任希捷科技全球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
第一年,是她壓力最大的一年,沒有人看好這個空降的女高管。
但最痛苦的時候也是成長最快的時候。“撐不過一年”的流言下,不解與猜疑中,希捷轉型的使命下,孫丹帶領團隊在三條路上奔跑:雲計算、渠道下沉和主攻垂直行業。
第一,押寶雲計算,嘗試定製服務。
2013年,孫丹領導下希捷在中國成立了雲系統與解決方案部門,重新搭建了雲團隊。
這隻為雲計算而生的團隊,在後續幾年不斷增加高容量的企業級產品,向企業級市場發起衝擊。
從幕後走向臺前,直接面對客戶,以大客戶為核心,瞭解客戶需求,技術性合作,開發定製化產品。比如希捷在中國第一個推出了雲盤。
孫丹表示,在轉型之前,他們根本無法想象會推出定製化產品,好在這些產品在不同領域取得成功,也讓他們堅定了走定製化服務的路徑。
第二,瞄準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的時代機遇。
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獨有的中國速度,經濟騰飛的同時,人口大規模流動,社會治安問題面臨極大挑戰。
2008年北京奧運會更是讓安防行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2010年之後,安防的大時代款款而來。
2015年國家推動平安城市、雪亮工程建設向縱深開展。同年,1043個PPP投資專案提上日程,總投資規模達到了1.97萬億元。
這一年,還提出了2020年我國基本實現“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影片監控建設聯網應用的目標。第一股AI浪潮也來添火,讓這個賽道燒得更旺。
2017年,希捷推出首款希捷酷鷹人工智慧(SkyHawk AI)監控硬碟,高吞吐量和最佳化的快取提供了低延遲和極佳隨機讀取效能,實現對影片影象的迅速定位與傳送並進行影像分析,能解決AI工作流產生的密集計算工作負載問題。
2018年,希捷又將資料恢復服務在影片監控領域運用。
2019年,深圳安博會上,希捷展示了全線安防儲存解決方案,併發布16TB希捷酷鷹人工智慧監控硬碟,它是當時全球首款最大容量的人工智慧監控硬碟。
持續發力下,AI安防成為希捷新的業務增長點。
第三,加大渠道下沉力度。
與代理商合作,從二三線城市持續往下擴充套件,五六線城市甚至農村。期間推出滿足不同市場需求的新品,比如專為監控而生的希捷10TB SkyHawk酷鷹監控硬碟、第六代希捷企業級高效能15K超能盤、希捷BarraCuda酷魚筆記本硬碟及10TB NAS硬碟希捷IronWolf Pro(酷狼Pro)等。
三輪驅動之下,這場仗打得漂亮,業績快速增長,企業級、雲計算、監控和消費類市場,希捷2017年在中國市場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這個過程中,中國在希捷在全球業務中的份量更加舉足輕重。孫丹也在2021年5月14日被任命為全球高階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向希捷科技全球銷售與銷售運營執行副總裁鄭萬成彙報。
在行業二十餘年,孫丹一直有一種天生的預感,業務處於低谷時,更加坦然和冷靜,業務處於高峰時,反而更加忐忑和謹慎。
在她看來,當團隊都崩潰時,領導者需要更加冷靜,穩住團隊,解決問題。業務高峰時,尤其是好到挑不出毛病時,按照物極必反的原理,一定會出現往下走的可能性,她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往下走,因此會更加忐忑,她會反覆叮嚀團隊在各個關頭慎之又慎。
“希捷如今已是儲存產業的巨頭,會不會缺少一些危機感?”
孫丹回答:“我們一天到晚都有危機感”。
以之前鋪天蓋地的新聞“硬碟已死”為例,希捷的危機並非來自對手的衝擊,而是技術的衝擊。
如何緩解危機感?向前、向前還是向前。
作為一個科技樂觀主義者,她認為科技發展會帶來一定問題,但事物的發展是螺旋上升,人類足夠有智慧去迎接所有科技帶來的挑戰。
而不管是無人駕駛、元宇宙、數字孿生,還是城市AIoT,底層都是資料。
孫丹表示,資料是一個及其複雜的命題,崢嶸四十年,希捷聚焦儲存市場,從未偏離一步,定位也極為清晰:做數字經濟裡最小的一塊磚。
透過降低客戶成本同時,滿足客戶定製化需求;以資料為核心尋找未來科技的方向。
四、著眼當下:人生無法倒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孫丹作為IT界少有的女性高管,不認為作為女性在職場存在劣勢。女性更有耐心、更細心、更有同情心,對沖之後,並沒有太大區別。
“門檻一直在於自己,你認為性別是優勢它就是優勢,你認為它是劣勢它就是劣勢。”
她認為管理要無為而治,但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把正確的人放在正確的位置,給予充分的權利、支援和資源,放權的同時承擔起責任,遇到問題敢於拍板做決定,且能進行長遠規劃。
“一個領導者離開後,組織依然正常運轉,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應該做到的”。
在希捷期間,孫丹迎來她第三個孩子,她希望自己離開期間,業務比在公司時更好,而團隊也做到了,這是孫丹最驕傲一點。
回過頭看,命運的神奇之處,概是孫丹當初放棄了管理學位,最後依然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一名優秀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