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青島,記者 肖良華)訊,合資品牌曾長期佔據國內傳統汽車銷售榜單的前排,但這一幕或在新能車中發生變化,1月12日晚,蜂網專家庫專家、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子基金合夥人兼總裁方建華在財聯社蜂網專家與舞陽聯合舉辦的“2022年新能源汽車投資機會?”線上電話會議中指出,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有望佔據三分之二。
即使市場對於2022年國內新能源車的預期暫未達成共識,但500萬輛的產銷量是預測中普遍的底線。在新能源車迎來確定性機會的前提下,產業鏈機會已生變化。在方建華看來,電池行業持續發展等情況下,換電模式有望迎來爆發;除此以外,新能車的下半場或在智慧化。
新造車勢力值得期待 換電模式將受追捧
乘聯會最新資料顯示,2021年12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47.5萬輛,同比增長128.8%,2021年全年新能源車零售達到298.9萬輛。新能源車銷售量超出預期,A股曾被熱炒的鋰電板塊卻未形成有力反彈,但隨著新能源車進入下半場,2022年或仍然值得期待。
方建華表示,政策推動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新能源車未來市場滲透力會超預期。“考慮供應鏈等問題,預計今年新能源車的供應大約為500萬輛左右。從車企目標來看,500-550萬輛具有可能性的。“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車供應量可達900萬-1000萬輛,全球可達4500萬輛。”
近年來,在國家及各地政策鼓勵下,全國已有多省市明確了公交車、計程車等運營車輛電動化的比例,運營車輛將率先實現電動化。方建華認為,碳中和大趨勢不會改變和電動車智慧化強於傳統汽車等因素影響下,我國民用車量未來會逐步實現電動化。
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的過程中,方建華比較看好沒有傳統車穩定利潤的束縛的新造車勢力的表現。未來,智慧電動車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佔有率有可能達到10%。“目前,全球市值20強車企榜單中,中國汽車品牌佔據7席,包括蔚來、小鵬、理想等新造車勢力。國內市場,傳統汽車自主品牌市場只佔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有望佔據三分之二。”
充電樁承壓是市場對於2022年新能源車銷售量保守的原因之一,對於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及里程焦慮的看法,方建華認為,隨著電池行業持續發展,換電模式因車電分離降低購車成本、電池集中進行監測提高安全性、解決老舊小區充電難問題等優點,有望迎來爆發。
方建華表示,從成本來看,電池佔電動車費用的一小半,車電分離可以大大降低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同時,利用峰谷電價差降低充電成本,電池運營公司管理電池可以利用峰谷優惠電價時間段來充電,降低租電池的成本。換電池時間甚至短於加油時間,極大的提高了電動車的便捷性,降低了車主的時間成本。
在安全性方面,方建華認為,換電模式下,電池運營公司對電池集中進行監測、養護和管理,有利於延長電池的壽命,提升電池的安全性。
此外,採用換電模式,可以解決老舊小區充電難問題,並有望催生新的服務業態。“比如移動的換電車,10分鐘內到達指定地點,這在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
三元電池仍為主流路線 下半場重點或在智慧化
電池作為新能源車的重要零部件,三元和磷酸鐵鋰的技術路線之爭成電池行業久經不衰的“熱點”,方建華認為,磷酸鐵鋰在低續航車型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高階車型的續航水平是重要指標,高鎳三元路線長期來看依然是主流的發展路線。
方建華介紹,除了材料技術的發展外,電池的結構和工藝改進也是企業關注的重點。比如電池包一體化設計,就是是把電芯的無效質量控制到最低,核心就是降低模組的使用數量甚至不使用模組,直接從電芯一步裝到電池包(CTP)。
公開資訊顯示,寧德時代研發的新型創新技術——多功能複合集流體技術,突破了傳統內短路防護技術難以兼顧電池比能、壽命等效能的技術瓶頸,目前已經批次生產並應用於大批主機廠。
對於固態電池、氫能、鈉離子電池等新的技術路徑,方建華認為,這些路線分別存在產業化週期較長、能量密度較低和缺乏成本優勢等問題,目前難以對三元電池形成根本性的挑戰。
而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下半場,下半場重點可能在智慧化的觀點,方建華表示認同。方建華表示,自動駕駛三大核心繫統分為感知層、決策層、執行層。
感知層方面,主要負責收集車身周圍環境資訊,實時傳至決策層。方建華表示,感知層目前主要由零部件廠商主導,多而雜。
決策層採用演算法處理感測器獲得的標準資料,建模、規劃、決策。方建華介紹,決策層主要由IT公司主導,低級別的晶片應用多,仍處於持續迭代演變中。演算法方面,機器學習應用較多,深度學習仍處於研究測試階段。
執行層方面,方建華認為,執行層執行決策層指令,由一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主導,主要體現為汽車底盤由機械控制迚化至電子控制技術,核心技術大多被老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如大陸、博世、福特等)掌握,目前基本可實現自勱駕駛Level2要求,仍在持續演變中。
其強調,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呈現智慧網聯技術快速發展,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正變得愈發重要。寧德時代(300750.SZ)等企業在鋰電池領域取得了成功的經驗,新能源汽車產業要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打贏市場化攻堅戰,還需要注重感測器、智慧化晶片、作業系統、域控制器等關鍵技術鏈條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