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我精簡了標題,因為標題只能放下30個字,我的目的地如果字多的話,就不好放進去了,不過看過我前面帖子的朋友應該能看懂我的簡寫方式。謝謝您的理解。
2018-7-22 d9 週日晴—雨 德格 ---玉龍銅礦
早上我醒的早,昨晚一直睡不好,夫人也是,但我們兩人頭都不痛了。海拔低還是有好處的,感冒更加嚴重,有點咳嗽,吃了藥。從 德格 印象大酒店到 德格 印經院走路15分鐘左右,去早了,還沒開門,排隊買門票,每人50元,檢票後,我們想請導遊,但今天導遊只有一位,她還要帶一個大團,就讓我們跟著團走,也不收費了。
導遊名字叫白瑪(藏語蓮花的意思),她自我介紹已經在印經院做講解員10多年了,是他們這裡講的最好的一位。印經院如果沒有導遊,就是走馬觀花繞一圈,看到那些藏族工人認真而高效的印經,心無旁念,好像眼裡只有自己的世界,整天重複著枯燥而重複的勞動也不厭煩,還是信仰起到最關鍵的作用,從印經院出來就走到縣醫院,掛了急疹,找醫生重新開了藥,就在醫院把藥吃了。中午在 德格 縣的街上吃了午餐,然後一路奔向 昌都 ,本來還想去 白玉 寺的,因為繞的比較遠最終還是決定不去了,從 德格 出來是12點半,沿著317向前,到了矮拉山腳下路就不行了,全部是泥石路,老司機開車顛顛就過去了,過了矮拉山隘口,路況依然,到了集雪拉山口,天就很冷很冷了。過了這個山口開始下雨,下的非常大,路況依然泥石路,好在越野胎給力,一點不滑,過泥坑開個四驅就可以了。車行的速度也就在20公里每小時,開了幾個小時後才又上到油路,已經是晚上7點半了,趕到 昌都 還要幾個小時,夫人不放心趕夜路,我們決定就近找住宿。玉龍銅礦招待所不錯。但不允許合住,就要了2個單人間,兒子一間,我們一間。
晚飯吃的不錯,就是玉龍銅礦上的一家小飯店。老闆老闆娘都很客氣。
早餐16元,中餐60元,加油310元,看病78元,大餅4元,李子7元, 德格 印經院150元,加油185元,晚餐110元,玉龍銅礦招待所168*2=336元。
德格 縣規模不大(藏區的縣城都不大),主街的兩旁底層是門面,上面基本都是旅館。
去的早, 德格 印經院還沒開門,有一些人已經沿著經院的外牆轉經了。
如果不請導遊,進去就是走馬觀花,所以我們進經院,都是自費請導遊,也好了解此中的文化。我們的導遊就是第一排的中間一位,總共11位導遊,有四位是漢族的姓名,其它都是藏族名字,都會說漢藏兩種語言。
從其他藏區來的藏族同胞也在等著售票處開門
有些信眾一早來磕長頭。
開門前經院門口的僧人在賣一種只對當地人的門票,一張薄薄的紙條,上面有藏文,1元錢一張,我們就沒有這個待遇了,50元一張門票在售票處買。
喇嘛們大部分人都有手機(有的可能沒拿出來),也經常能看到他們拍照看手機。
我們來的早,排隊的前面只有這一家藏族同胞,老奶奶的頭飾很有特色。
德格 印經院門前留個合影。
德格 印經院也是依山而建,風水極好, 德格 印經院最大的特點是不分宗派,傳播每個宗派的典籍,這在整個藏區都是唯一的。
我們的導遊白 瑪曲 珍,白瑪是蓮花的意思。
進入大門口就是這個院子,在這兒有專門的喇嘛讓客人把相機交出來,放在他背後的一個有點破儲物櫃裡,也沒個鎖,也沒有給收條,反覆說著一句話,經院不允許照相,請把相機交出來,我看到有一對老外夫妻也把相機給上交了。後面的經院裡的照片都是手機偷偷拍的(其實也沒有僧人出來禁止拍照)。
德格 印經院是全木質結構,為了安全起見,不通水電,架子上放滿了經板,工人們可以熟練的扛著一跺經版摸黑上下,並能從32萬塊浩如煙海的經版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塊。
這是木雕印板,都是經文。
這些印經者每人每天要不停地印幾千張經文,這些工作不覺苦困,在印經院工作是一種光榮,和收入無關,是在為佛工作,是為了來世所做的努力。。
放大經板,可得是刀刀入木三分。
這些印經文的紙是一種特殊的紙,由高原上的毒狼花的根製成,有毒性,防蟲蛀。可以放千百年不腐。
印《大藏經》經文的紅色是硃砂,天然礦物顏料。千百年不褪色。
坐在高處的人上顏色,拿紙,坐在低處的人接住紙的另一頭鋪在經板上,再用滾筒用力碾壓一個來回,經文就印上去了,同時順帶把經文揭起放在一旁,上首的人同時拿一張新紙鋪在經板上,雙方配合的非常快,始終保持著一種節奏。
這些放在案臺上的錢是信眾捐的
不是《大藏經》的用黑色的墨印製,這個小夥子看上去像是漢族,我想跟他說幾句話,看他這麼忙就放棄了。
這是印好的經文,用木棍把他們壓平
毒狼花做好的經文紙,真是上好的紙,厚實,很韌,拉不破,真想買點帶回家寫寫畫畫,可惜人家是不賣的。
這是印經院的後院,因為刻板的場所暫時封閉,所以沒有看到刻板的過程。
白瑪導遊在這兒給大家講解了印經院的歷史和風水
又講解了藏傳佛教的經義,藏族是全民信教的,相信今生的善行就會得到來世的恩澤,也會給家人帶來幸福。所以藏族人都很善良。
一位出家的小喇嘛,看上去就是個孩子
這兒是經堂,掛著唐卡,供奉著釋迦摩尼。
大經堂的介紹
我和導遊白瑪的合影
參觀完出來,外面依然是很多人在圍著印經院轉經。相傳繞著印經院1111圈就是一個功德,所以四周常年有洶湧的人群,不管是信步而走的,還是磕長頭的,面容都寧靜從容。這種“修功德”是一種日常,無苦無難不悲不喜。
德格印經院的遊覽編輯了一個影片
在 德格 縣上看到的婚車,不像內地的婚車都是跑車或豪車,這兒都是霸道這一類的大塊頭,顯得彪悍。
從 德格 出來奔向 昌都 ,路上看到磕長頭的保障車。但磕頭人沒看到。現在在藏區看到磕長頭的人少了不少(相比於2011年的進藏)
217的油路變為了土路
坑坑窪窪的,顛簸的厲害
大貨車走的特別慢,這一車貨如果顛下來可不好弄。
一段214國道的土路
就這麼在山裡面穿越
每天洗澡的衣物都掛在車裡後排的曬衣繩上,襪子就放在儀表臺上曬太陽,陽光猛烈的話,2個小時就能幹透。
後排的曬衣繩非常有用,衣服不可能一晚就幹,第二天還要把半乾的衣物放在曬衣繩上給太陽曬,也不耽擱行程。這種旅行方式已經是我自駕遊的常態。
雖然天不好,但看到的依然是青山,只不過海拔高而已
矮拉山,海拔4245米
過了矮拉山,下坡前行
要不是有雨水沖刷,不知道車該多少泥了。
317國道第1098公里界碑
邦達 草原有點 新疆 人體草原的意思,就是線條不夠柔美。
邦達草原
雪集拉山,海拔4250米。
每座山頂都掛滿了經幡,藏族文化崇敬神山。
幽幽山谷中的寺院
公路上方拉滿了經幡,祈福經過的車輛和人。
山坡上的白塔一座,祈福著公路上的來來往往的車輛。
野花一支
黑白的照片更顯出這白塔的莊重,遠處的積雨雲可能正在下雨。在藏區,經常能看到積雨雲下雨如注,我們這兒卻是晴天。
這小刷子一樣的白色花也不知道名字
兒子很認真地拍野花
集雪拉山真的很冷,雖然臉上帶笑,但脖子縮的已經不行不行的了。
毛刷子花,呵呵,我給它起的名字
雪集拉山的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