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豬的種類,根據來源可以分為兩類:
1、本土品種,比較有名的本土品種有東北民豬、西北八眉豬、浙江金華豬、華中兩頭烏豬、江浙地區的太湖豬、四川榮昌豬、湖南寧鄉豬、廣西陸川豬等。
2、進口品種,最常見的是長白豬、大白豬、杜洛克豬,此外還有漢普夏豬、皮特蘭豬等。
作為全球生豬養殖量最大的國家,以及豬肉消費量最大的國家,我國的生豬品種自然也是最多的,早些年物資匱乏,油料作物供應不足,人們只能用豬油替代植物油,所以我國本土品種多以脂肪型品種為主。最近20多年的時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多的是傾向於消費瘦肉型豬肉,所以這幾年國內規模化豬場主要以進口品種為主。
本土品種和進口品種的區別
本土品種同進口品種最大的區別在於,本土品種多是脂肪型生豬,體內脂肪含量較高,生長速度較慢,而進口品種屬於瘦肉型生豬,瘦肉率高,生長速度也更快,本土豬12-18個月只能增重到300斤左右,而進口品種7-8個月即可增重到300斤。另外,本土品種相比於進口品種更耐粗飼、適應力也更強。
下面就將目前國內常見的幾個品種給大家簡單介紹下:
a、東北民豬,東北地區的地方豬種,具有肉質好、抗寒性強、繁殖效能好的特點。該豬全身皆為黑色,四肢粗壯、豬鬃良好,冬季密生棕紅色絨毛。240日齡體重可達200斤左右,窩產仔數能達到14.7頭。
b、四川榮昌豬,榮昌豬產自重慶容縣和四川隆縣,屬於世界八大優良種豬之一,1985年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品種。除兩眼四周或頭部有大小不等的黑斑外,其餘皮毛均為白色。也有少數在尾根及體軀出現黑斑全身純白的。具有耐粗飼、肉質好、適應性強等優勢。
c、浙江金華豬,金華豬產於浙江金華地區,具有皮薄骨細、肉質細嫩、早熟易肥的特點。外觀方面,除了頭頸何臀尾是黑色外,其他部位面板都是白色,是金華火腿的主要原料。
d、八眉豬,該豬的中心產區為陝西涇河流域、甘肅隴東和寧夏的固原地區,因豬頭狹長,耳大下垂,額上有倒“八”字而得名,全身被覆黑毛。具有耐粗飼、抗逆性強、板油多、鬃毛好等優勢。12個月體重為100斤,在飼養條件較差的條件下,第一胎產仔6.43頭,第二胎為9.45頭,三胎以上為12.08頭。
e、太湖豬,由二花臉、梅山、楓涇、嘉興黑、橫涇、米豬、沙烏頭等豬種歸併,1974年起統稱“太湖豬”。是世界上產仔數最多的豬種,母豬頭胎產仔數12.14 ± 0.09頭,二胎14.48±0.11頭,三胎及三胎以上15.83 ± 0.09頭。主要分佈於長江下游、江浙交界的太湖流域。
f、長白豬,世界上優秀的瘦肉型品種,原產丹麥,是用丹麥當地豬同大約克夏豬雜交而成的,全身被毛白色,背腰特長、腹線平直,後軀豐滿。180天日齡即可以達到200斤體重,母豬產仔數,初產9頭以上,經產10頭以上。該豬生長快、瘦肉率高、飼料利用率高,母豬產仔數較高,但體質較弱,抗逆性差。
g、大白豬,又稱為大約克夏,原產於英國約克郡,是目前世界上分佈最廣的豬品種。達到200斤體重日齡150-155天,胴體瘦肉率可以達到65%。總產仔數初產9頭以上,經產10頭以上。
h、杜洛克豬,產自美國,起初為脂肪型豬,後改良為瘦肉型豬,是當代世界上著名瘦肉型豬種之一。我國最早於1936年由許振英教授曾引入進行雜交觀察。母豬總產仔數,初產8頭以上,經產9頭以上,達100千克體重的日齡180天以下。杜洛克豬主要用於引入我國各地用該豬為父本與地方豬種進行經濟雜交,以達到改良品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