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初都會給自己制定一份計劃,但執行起來只有三分鐘熱度?
手機裡收藏了很多幹貨文章,但卻從來沒有認真讀過,更沒有付諸實踐?
報名參加了不少自我成長的課程,學習了很多技巧方法,但卻沒有落到行動、形成習慣?
讀書破萬卷,掌握的知識和資訊非常豐富,但面對現實問題卻不知道如何解決?
當別人提出意見和建議時,心裡總是不舒服,覺得對方是在故意挑刺?
………
如果你覺得以上的描述說的就是你,那麼毫無疑問,你已經掉入了“知道”陷阱,即知道很多,但卻沒能轉化為實際行動。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知易行難?又該如何從“知道”到“做到”?
其實,你只需要跨越這三道坎。
第一道坎:資訊過載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會有各種資訊如同洪水一般向我們湧來,這便導致我們在做決策、做執行時,變得沒有頭緒,不知道該怎樣利用所掌握的資訊,於是開始拖延,甚至放棄行動。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一直在研究時間管理,希望透過學習經典的理論以及他人的經驗,然後結合自己的實踐,開發出一門相關的課程,但一年過去,這門課程也沒有被成功地開發出來。
起初,在決定開發課程之前,我的腦海中對課程的架構和內容有一定的構想,但更多是基於個人實踐的總結。為了讓課程既有理論的深度,又有實踐的高度,我便開始閱讀大量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籍,還報名學習了很多其他老師的相關課程。
當我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掌握了時間管理這門學問,再去開發課程時,我發現自己突然變得很迷茫,不知道從何下手。感覺自己知道很多相關的知識,但就是沒法構成體系;感覺自己對這個領域已經精通,但就是沒法有效輸出。於是,就一直處於構思之中,沒有付諸行動,直到一年過去,這門課程也沒成型。
後來,我才發現,導致課程開發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掌握了太多的知識和資訊,總想要將這些知識和資訊都揉捏在一起,但事實上,一門課程不可能面面俱到,就像時間管理專家們所做的研究和寫的書一樣,雖然大家都在研究同一個問題,但出發的角度不同,做的研究不同,最終得到的結論也不同。沒有哪個專家、哪本書能囊括這個領域的所有知識,但這些專家和著作卻都在不同層面給讀者帶來啟發。
所以,掌握太多知識和資訊,有時候並不會幫你做出決策、助你做好執行,反而會擾亂你的思緒,讓你不知道從何入手,最終導致拖延,無法將“知道”轉化為“做到”。
要扭轉因資訊過載而導致的被動局面,要樹立精要主義的精神,應用“少而精”的哲學做決策、做執行。在接收資訊時,要能對資訊進行識別,將對自己沒用的資訊過濾掉,只接收對自己有用的資訊。在利用資訊時,要能對資訊進行分類,將對當前工作有用的資訊提取出來,並有效運用。
比如,上司讓你做一份策劃案,那麼你在收集資訊時,要儘可能圍繞著客戶的需求進行。可以收集一些與客戶需求一致或相近的策劃案進行參考,而最好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將所有優秀的策劃案都收集起來作為參考,這樣只會讓自己的思緒越來越亂。
綜上所述,當你總是不停地接觸新知識,而沒有將其整合,並且付諸實踐,那麼你知道得越多,就會越難以行動,因為資訊過載,會讓你無法找不到頭緒。但相反,如果你能秉持少而精的原則接收和利用知識和資訊,那麼學習和利用的精準度就會變得很高,這才更有助於將“知道”轉化為“做到”,以及目標的實現。
第二道坎:閉門造車
“資訊過載”是因為知道的太多而導致無法付諸實現,而“閉門造車”則是因為資訊太少而導致目標無法實現。
老王是公司的老員工,已經工作快20年了,工作經驗非常豐富,但卻有一個毛病,就是特別“自信”,總覺得自己工作年頭長,什麼大風大浪都見過。結果,自己就栽倒在了“自信”上。
前年,老王看好了一個專案,說服了公司高層領導進行投資,一年過去,專案一直沒起色,已經跌破了公司的止損點,公司很多人提出了及時止損的建議。但老王相當自信,認定專案肯定能起死回生,於是又說服公司高層領導追加投資。
結果,這個專案徹底失敗,給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老王雖然沒有因此被開除,但卻被不斷邊緣化,公司的其他同事也逐漸疏遠他,這讓老王感到非常無奈,無法適應這種落差,最終自己提出了辭職。
其實,當初老王如果能聽勸,或者多問問領導、同事的意見,就不會盲目自信追加投資,也不會給公司帶來損失,更不會落得捲鋪蓋走人。
所以,有時候對自己太過自信也不是一件好事,它會矇蔽你的雙眼,讓你很難接收外部的資訊,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最終導致偏離軌道,無法實現目標。
從“知道”到“做到”的鴻溝不僅體現在不能付諸行動,還包括一意孤行,總覺得自己知道得多,自己的想法、經驗是對的。於是,對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持消極態度,最終因為盲目自信而導致目標落空。
要想改變“閉門造車”帶來的問題,就要建立綠燈思維,即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聆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多渠道、多方位獲取和接納新資訊。當你接觸的新資訊越多,越有助於將其和過去的經驗相連線,進而產生新想法,創造出更好的結果。
第三道坎:三分鐘熱度
從“知道”到“做到”不僅體現在將所學為己所用,還應該體現在持續地應用並深化。對很多人而言,應用一次很容易,但持續將知識轉化為行動便不易。所以,三分鐘熱度也是導致很多人不能從“知道”轉為“做到”的原因。
朋友阿麗一直想要養成讀書的習慣,但是苦於讀書速度太慢,於是她報名參加了一個閱讀訓練營,系統地學習了高效閱讀的方法。在學習期間,她每天都按照要求進行練習,閱讀的速度的確有了很大提升。每天和一群上進的夥伴一起學習打卡,她每天都表現得自信滿滿、朝氣蓬勃。
但訓練營的課程結束之後,沒有了老師的監督、同學的相互鼓勵,她很快就被“打回原形”。從開始每天閱讀1個小時,變為每天閱讀30分鐘,再到每天想起來就讀,想不起來就不讀,最終隨性徹底放棄。
所以,很多事情,做一次並不算數,甚至不能算是真正地做到,因為持續的行動才能帶來真正的結果,偶爾一兩次的行動,只不過是心血來潮,根本沒法起到關鍵作用。
要杜絕三分鐘熱度的情況出現,就要懂得持續跟進,建立“計劃、執行、反饋”的迴圈。首先,你要為自己建立一份周密的行動計劃;接著,你要嚴格按照計劃執行;最後,你需要以周或月為單位,定期進行復盤和反饋,並將覆盤和反饋時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更正或調整,然後開始新一輪的執行,迴圈往復,直到徹底“做到”。
總結
從“知道”到“做到”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也是很多人身上存在的不足。不少人認為,這是一種普遍現象,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來解決。但如果你能看清問題背後的原因,那麼就很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導致知易行難的原因主要包括三個:資訊過載、閉門造車和三分鐘熱度。如果你能應用“少而精”的哲學、建立綠燈思維,並學會持續跟進,那麼你就能跨越從“知道”到“做到”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