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文化屬性,是文化賦於人的一種性質。對於一個身體健全的人來說,人的自然屬性大同小異。而人的文化屬性則大相徑庭,甚至有天地之差別。人的文化屬性決定了我是誰,我有什麼能力,我能做什麼,我是一個什麼的人。
我是誰
平時我們經常所說的,“我這人怎樣怎樣”,“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我感覺,我認為”,“我……”,這裡所說的“我”,其實就是指這個人的文化屬性是什麼。可以說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是文化屬性的差別。
我們好好想下“我”是什麼,談到“我”,是不是就在談我的認知,即我的觀念。談“我”的過去,是不是在談我接收到的各種觀念,即對事情的理解。對“我”的理解是不是就是對我的“認知”,即對我的“觀念”進行討論。大家討論別人時,是不是在討論別人的認知,討論別人做的事,其實就是討論別人做這事底層的觀念。
我對外界的看法,就是我的觀念對事物的判斷。因此,我就是一個個“觀念”的集合,“觀念”的集合就是我。我的觀點,就是“觀念”產生的觀點,反之亦成立,即“觀念”產生的觀點,就是我的觀點。簡而言之,我=“觀念”
誤會別人
生活中所有的矛盾幾乎都是由誤會引發的,我們在怪別人時,是不是在怪別人的某些觀點或某些行為。而觀點和行為的底層就是觀念,因此在怪別人時,其實就是在怪別人的觀念。那別人的觀念到底是什麼?有多少?我們真的知道嗎?如果我們對別人的觀念不能有全面的認知,那我們能不誤會別人嗎?因此,誤會別人是必然的。
人品不存在
很少有人會說自己的人品不好,就算說了那只是拿自己開玩笑而已。也就是說,大家都認為自己人品很好,至少不錯。既然都認為自己人品好,那為什麼還會有人品不好呢?
可見,說到人品,更多的應該是用來形容別人的。
說別人的人品好不好,其實就是在說別人的觀念好不好。如果我們對別人的觀念不能有全面的認知,誤會別人是常態,那麼我們還有必要用人品衡量別人嗎?
再說,人品就是你自己的觀念對別人觀念的判斷,也就是判斷對自己有沒有利,如果有個人的觀念對別人不利,對你很有利,你還會說彵人品不好嗎?如果你說彵人品好,但大家都說彵人品很差,彵的人品到底好不好呢?
這就有太強的不確定性,仁者見人,智者見智。因此,用人品來衡量別人,是沒有統一確定的標準,也就是說,人品根本就不存在,也沒意義。
誤會自己
不要說對別人的觀念有多少的理解,我們對自己的觀念又有多少了解呢?有幾個人會去審視自己的觀念呢?如果沒有好好審視過自己的觀念,那我們真的瞭解自己嗎?
就算我們有在審視自己的觀念,在審視時,能不能沒有偏見呢?當然不能沒有偏見。既然有偏見,我們能不誤會自己嗎?因此,誤會自己是必然。真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再說,你自己眼中的你,和別人眼中的你是一樣嗎?如果不一樣,那到底哪個是你呢?如果你說你是你,而別人卻不知道有這樣的一個你。那別人是在跟彵們眼中的你打交道,還是跟你自己認為的你打交道呢?
觀自己
《天道》中,丁元英說了一句話,“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當你在思考你的觀念時,你的觀念就開始發生變化了,此時你的觀念就不在是之前你的觀念了。當你開始審視自己的觀念時,你對觀念的意識就開始覺醒了,這就是觀自己。當你觀自己時,你已不是那個之前的自己了。你就不再受那個“我”所束縛了。
關於交流
如果有個人跟一個聽不懂中文的人講中文,而那個人也用彵聽不懂的英語跟彵講,請問這兩個人的交流會不會有問題呢?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兩個人用相同的語言來交流,就沒有障礙了嗎?如果兩個觀念不同的人在一起交流,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比如,如果一個非伊斯蘭教的人,跟一個伊斯蘭教的人分享豬排有多好吃,那個信伊斯蘭教的人會不會認為對方在羞辱自己呢?
如果我們誤會別人是必然的,誤會自己也是必然的,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呢?
心與心的距離,天地之間
人與人交流的障礙核心是,我們對自己的觀念知之甚少,我們對別人的觀念也只是片面的。
觀念是在潛意識的層面,觀念對外界的判斷往往是在無意識間完成的。我們往往只是知道自己對事物看法,很少人會去思考自己對事物看法的觀念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的觀點,也就是說,我們很少會去思考某個觀點的底層觀念是什麼。
一個人的心,就是彵認知的全部,所有觀念的集合。如果你有打牌的認知,那你就有顆打牌的心。如果你會開車,那你就有一顆開車的心。如果你會跳舞,那你就有一顆跳舞的心。如果你殺了人,那你就有了顆殺人的心。如果你會吸毒,那你就有一顆吸毒的心。
每個人的能力不同,則認知不同,認知不同,則觀念不同。每個人的整體觀念,即認知系統都大不相同,甚至相反。心與心的交流,取決於雙方的認知系統,每個人的認知就是一個天地,因此心與心的距離就是天地之間。
觀念就是執念
我們的觀念從哪裡來,就是一次次重複接收到外界的觀念,慢慢地,我們就信以為真,也執著於這種觀念,這種觀念就成了我的觀念。所謂“我執”,就是對我所有觀念的執著。
執念來源於安全感的感覺。對觀念的執著是生存到現在的理由。我們每一個行為,都是我們的觀念認為應該這麼做,而每次的結果我們都自然接受了,因此,我們就更相信了我們的觀念。
我的觀念都是為了我的存在,我現在還存在著,就說明我的過去的觀念是有效的。因此,我們更執著於自己的觀念,改變,就意味著對存在的威脅。
因此,我們害怕改變。我們不可能去執著對我們有危害的觀念,因為那著我們早就毀滅了。比如,跳火坑這個觀念,我們不可能執著於我要跳火坑,如果執著,那就是滅亡。因此,我們所執著的觀念,是我們安全的保障。
也因此我們總是執著於成功人的傳遞出來的觀念,或者我認為能成功的觀念。別人的成功,也就意味著我們也有可能成功。
破除執念
破除執念就是對我過去認為安全觀念的顛覆,因此是非常難的事。破除我執,就是對我之所以才存在到現在的否定,那更是難上加難。不管是破除執念還是破除我執,就必須有強大的邏輯,也只有邏輯才能破除執念對我的安全感的感覺。只有邏輯才可以對人的觀念進行審視和重建。第三章將對邏輯進行詳細解析。
文化屬性就是一種執念
文化屬性,是人、事、物對人的觀念的影響,也就是“我”對人、事、物所傳遞出來的觀念的一次次確定,慢慢形成習慣或專業。一個人文化屬性所表現出來的文化,就是我認為對的觀念。也就是說,一個人不可能做出不符合自己文化屬性的事,說不符合自己文化屬性的話。也就是不可能說出自己認為錯的話,不可能做出自己認為錯的事。
文化屬性決定一人的命運
文化屬性就是“我”的文化屬性,身體是“我”的自然屬性。既然是屬性,也就是說文化屬性所呈現出來的東西,就是我理所當然所呈現出來的東西。我所有理所當然的呈現,就是我的命運。
因此,文化屬性決定我的命運,改變一個人的文化屬性,就是在改變彵命運。同樣的,團隊的文化屬性決定了團隊的命運,家庭家族的文化屬性、企業的文化屬性、民族的文化屬性、國家的文化屬性、人類的文化屬性,也決定了家庭家族的命運、企業的命運、民族的命運、國家的命運、人類的命運。可以這麼說,身體是文化屬性的機器,文化屬性是身體的靈魂。因此建立良好的文化屬性是塑造靈魂工程,這是教育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