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簡稱“贛”。位於中國的東南部,長江中下游的南岸,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其區位優越,地處江南,自古為“幹越之地”、“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素有“文章節義之邦,白鶴魚米之國”之美稱。
尤其是在近代的中國,江西更是在中國革命的歷史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江西的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毛澤東在這裡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最終奪取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
南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誕生地,周總理、朱老總、賀老總等人,率領南昌起義隊伍,在這裡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的地方,安源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
在新中國授予的1614位開國將帥中,江西就誕生了325位開國將軍,佔全國開國將軍總數的1/5,名列十大將軍省的第一位。今天我們要講述的老革命家譚啟龍,就是從江西大地上走出來的一位開國元勳,他雖然沒有獲得軍銜,但是,建國後他的成就更大。
他15歲參加革命,從一名“紅小鬼”,經過數十年血雨腥風的戰鬥洗禮,一躍而成為了正兵團級別的將領,如果參與授銜的話,他至少是中將以上的軍銜。由於他在建國後,早已離開了軍隊系統,而轉業到了地方工作,所以與軍銜失之交臂。
但他的成就卻絲毫也不遜色於那些開國將軍,他曾擔任過五個省的省委書記,兩個大軍區的政委,中央顧問委員等職務,官至副國級。那麼,在他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又有哪些傳奇經歷呢?
1913年1月一個平凡的一天,譚啟龍誕生於江西永新一個貧苦的農民的家庭。他的童年家境非常悽苦,在他3歲的時候,父親就不幸病逝了。
家裡的頂樑柱突然倒下了,這對於一個原本就貧困交加的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擔全都落在了體弱多病的母親身上。儘管家境如此貧苦,但開明的母親還是咬緊牙關送他上了幾年私塾,從小聰明睿智的譚啟龍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他如飢似渴地刻苦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識,為他以後的革命生涯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礎。
然而,在他10歲的時候,災難再一次降臨到這個苦難的家庭,他的母親由於積勞成疾也病倒了,由於無錢醫治,不久後,也撒手人寰了,小小年紀的譚啟龍,就此失去了雙親,無依無靠,他只能靠在地主家打短工和放牛混口飯吃,受盡了欺凌和壓榨。
悽慘的童年和苦難的生活遭遇,不但沒有擊垮譚啟龍這個意志堅定的少年,反而更加磨練了他剛毅堅強,不畏懼任何艱難險阻的剛強性格,並立下誓言:要推翻這個不公平的社會,改變自己的悲慘命運。
不久後,革命的火種傳播到了江西大地上,紅軍很快就在這裡建立了蘇區,他的家鄉江西永新也隨即成立了農民協會,建立了農民赤衛軍,打土豪分田地,受盡剝削和壓迫的農民一下了成為了當家作主的主人,過上了好日子。
年僅15歲的譚啟龍也毅然決然地加入了農民協會,是其最早的一批成員,成為了一名“紅小鬼”。由於表現突出,又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深得領導的賞識和器重,很快就被提拔為永新少共西北特委書記。後又得到了提拔,在他17的那年,就已經是湘贛省少年先鋒隊的總隊長了。
在其任職期間,剛好遇上紅軍攻打吉安縣城,為了取得這場戰鬥的勝利,譚啟龍率領一萬多名先鋒隊員也參與了這場戰鬥,並立下了大功,獲得了嘉獎。在這場戰鬥中,譚啟龍超凡的組織領導能力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儘管此時他的年齡尚小,但上級領導由此斷言,他日後“定堪大用”。
之後,譚啟龍參加了中央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作戰,立下了不少戰功。隨著他的戰功不斷,他的職位也不斷地得到提升,到了1934年的時候,他就坐到了湘贛省的少共省委書記的位置上了。
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中央紅軍被迫北上轉移,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長征。由於他職務的特殊性,沒有參加長征,而是和項英、陳毅等人一起留守蘇區,開展游擊戰爭,牽制住敵人的兵力,掩護中央紅軍主力長征。
紅軍主力離開蘇區後,國民黨反動派開始了對蘇區的大肆清剿,由於敵不寡眾,蘇區很快淪陷,他與項英、陳毅等人率領留守部隊,在物資、武器極其奇缺的艱難環境中,輾轉各地,開展了為期三年極其艱難的游擊戰爭,可謂是九死一生。他不但奇蹟般地在敵佔區幸運地活了下來,而且還讓自己的部隊不斷壯大起來了。
歷經磨難,曾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譚啟龍,即是劫難的倖存者,也是勝利者。在全面抗戰爆發後,他所在的南方蘇區成為了抗日的主戰場,他也參與了江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工作,開闢建立了浙東抗日根據地,並擔任了蘇皖特委書記、皖南特委書記等職務,率部參加了日偽軍的多次大掃蕩作戰,給予了日軍沉沉地打擊。
1943年,浙東抗日武裝改編為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譚啟龍出任政委一職,率部在抗日的戰場上立下了不少的戰功,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抗戰勝利後,譚啟龍奉命率部前往蘇北一帶,開展了對國民黨反動派的作戰。他曾先後參與指揮了魯南戰役、孟良崮戰役和萊蕪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等戰鬥,並出任新四軍縱隊政委、華東野戰軍渡江先遣隊政委、華東野戰軍第七兵團政委等職,在軍中的地位相當高,是正兵團級別的軍事將領。
隨著安徽、杭州等地的解放,由於極其缺乏地方幹部,而富有地方工作經驗的譚啟龍,便就此離開了軍隊,承當起了這些地方的接管工作,開始著手地方政權的建立,開展各項工作,從此以後,他就留在了地方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儘快建立新生的人民地方政權,穩定社會治安,同時也為了恢復和發展久經戰亂破壞的地方經濟,譚啟龍被任命為浙江省委書記,承當起了建設浙江的大任,並且在1973時,他再度擔任浙江省委書記。
為了浙江這塊熱土,譚啟龍曾三進浙江,情撒錢塘,為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勤勤懇懇、嘔心瀝血,貢獻了自己的畢生精力,深受浙江人民的尊敬和愛戴,被稱之為“之江楷模”。今日的浙江,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眾多的省份中一躍而成為強省、富省,可以說,譚啟龍功不可沒。
由於譚啟龍是有名的政治家,在治理地方上有一套豐富的經驗,組織上非常信任他,後來,他又被任命為山東、福建兩省的省委書記,在此任職期間,他充分利用兩省的省情和地理特性,制定出切實有效的治理方案,使這兩個省取得了突飛猛進地發展,他也在這裡創造出了一番偉大的業績。
為了支援西部建設,他又被調往青海和四川兩省,擔任兩省的省委書記。西部雖然很是貧窮,但譚啟龍都能找到治理它們的突破口,使得這裡的人民很快擺脫了貧窮落後的面貌,煥然一新,為西部地區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從一名“紅小鬼”,到建國後的“封建大吏”,譚啟龍創造了他人生的奇蹟。尤其是在建設新中國的幾十年裡,他的成就非凡,歷任浙江、福建、山東、青海、四川五個省的省委書記,還擔任過濟南軍區、成都軍區政委職務。
也就是說,他擔任過五省省委書記和兩個大軍區政委,在主政省份的數量上,他可是破了一個記錄了。他還兩次當選為中央顧問,官至副國級,他的這些成就,有些大將都比不了。
2003年1月22日,譚啟龍病逝於濟南,享年90歲。譚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艱苦奮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的足跡永遠留在了浙江、福建、山東、青海、四川的大地上
譚啟龍為黨和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所建立的光輝業績,將永遠載入歷史的史冊,他高尚的品德和優良的作風,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