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不少遊客被在原世博會法國館舉辦的“葡香花市”吸引,品嚐各國美酒、美食,欣賞花卉、體驗花藝,沉浸式體驗一站式吃喝玩樂購。
“生命樹”俄羅斯館、“森林和堡壘”盧森堡館、“遊戲棒”義大利館、“水上庭院”法國館四大場館仍以熟悉的模樣落在世博文化公園世博花園內,融入爛漫多彩中,更添雅緻。
各具浪漫,展示獨特魅力
被白色細網包裹的法國館彷彿漂浮於水上的“白色宮殿”,內部透過走廊盤旋而上直達五層,陽光從屋頂傾瀉而下,透過玻璃幕牆照進室內,明暗交雜,配上獨有的“葡香花市”,盡情展示著感性城市的浪漫風采。
義大利館通透明亮,玻璃幕牆引導更多的自然光進入室內,代表著義大利20個大區的不規則模組和諧共處,點綴著弄堂、庭院、小徑、廣場等傳統城市元素,猶如一座微型的義大利城市,展現著“人之城”的文化內涵。
深棕色的盧森堡館,幾乎只用獨塊巨石雕刻,遠看彷彿堡壘包圍著中世紀的塔樓,近看則是被星星點點的繁花包圍著的城堡,充分演繹著“亦小亦美”的特色。
充滿著童話色彩的俄羅斯館,由12個塔樓和“懸浮在空中”的立方體組成,象徵著生命之花、太陽以及世界樹的根。塔樓由白、金、紅三種顏色構成,頂部的鏤空金屬花格以俄羅斯各民族元素為靈感,增添了童趣和活力。中間主樓外立面的可動鱗片隨風輕輕浮動,在陽光下折射出明亮光芒。
反覆打磨,還原最獨特的色彩
記者瞭解到,場館原有風貌的恢復是由中建八局建設團隊精雕細琢而成。法國館的外立面潔白簡約,義大利館特有的混凝土板通透明亮,盧森堡館獨特的鏽蝕風格,俄羅斯館兼具歷史特色和民族特色。隨著歲月流逝、時光流轉,恢復這些獨具風格的外立面原貌對建設者們而言是不小的挑戰。
盧森堡館是全國第一座採用大體量耐候鋼板作為外立面裝飾的建築,為還原堡壘和塔樓的鏽蝕效果,上千塊耐候鋼板需全部實現保護性拆除後予以修繕,再安裝回原位。建設團隊用地毯進行包裝,用獨立構架進行運輸,送至工廠進行噴砂除鏽、二次氧化固鏽處理,運至現場再做三次表面處理,中間不能出任何差錯。
這些鋼板均為異形構件,每塊形狀都不一樣,“必須記住原來的位置在哪,拆除之後一一編號,安裝時才能放回原位。”建設團隊藉助鐳射掃描和犀牛建模生成初步的模型,再透過人工測量的方式,一點點地精確資料,完善細節,確保模型與實物的高度匹配,才能實現原位安裝,最終才呈現出“修舊如舊”的效果。
精益求精,嚴格篩選替換材料
法國館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外立面一塊GRC板重達三五百斤,保護性拆除時施工範圍有限,只靠人工的方式危險係數太高。團隊集思廣益,並諮詢多位經驗豐富的工人師傅,不斷嘗試、不斷探索,成功發明了專門用於幕牆拆除的輔助機械,成功實現安全性拆除並縮短工期。
“原先打算修復80%,更換20%,但是拆除之後發現外立面破損太嚴重了,只能考慮更換,”法國館負責人呂奎解釋道。他們幾經尋找、多次比對,初步確定了幾種造型一致、觀感相近的材料,最後透過安裝樣板、一一比對、多方核驗,最終選擇了更為輕便耐用的X型鋁板。看似簡約的造型、簡單的流程卻凝聚了建設團隊精益求精的追求。
精雕細琢,恢復最童趣的雕花
俄羅斯館外立面需全部拆除、重新加工,12個塔樓造型各異,為不規則多面交接面構造,紅色的龍骨,白色的鋁板,金色的鋼板,以及區域性的鏤空、花紋造型,使得定位、加工、安裝的流程複雜且繁瑣。
專案團隊層層安裝,從紅色龍骨的加固,到白色鋁板的精細雕刻,再到金色鋼板的拼接,對細節高標準,對精度嚴把控,才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歷史元素和民族元素,營造出兒童樂園般的童話色彩。
煥發新生,打造永久建築
雖然世博會盛會是短暫的,但是它對城市發展的啟迪永在。這些啟示在11年後由理念化為實踐,世博文化公園應人民的願望而生,世博會場館也在“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願望下煥發新生。
“當年世博會場館的設計使用年限是2年,我們將這4座場館的使用年限延伸至50年,打造永久建築,展現世博文化的理念。”專案經理常昆補充道。
在恢復外立面原貌的過程中,建設團隊選擇耐用材料,並進行加固處理,塗刷防火防水保護劑,延長使用年限,同時,對所有場館的龍骨進行了全面加固,重新打磨,並做防火防腐處理,全方位穩固結構,抵抗歲月的侵蝕。
重新定位,傳承世博文化
節能、環保、自然是他們繞不開的關鍵詞。法國館,他們拆除了近幾年增加的臨時建築,留出開闊的中庭區域,新增陽光板等可回收材料,僅靠自然光就可實現場館內的開闊明亮。俄羅斯館,他們將原先的封閉式螺栓球網架屋面改為鋁合金網架穹頂,達到室內光亮通透、室外煥然一新的效果。盧森堡館,堡壘的內壁星星點點地栽種著品種繁雜的花,屋面上栽種著梅花等樹木,開園時也是一片爛漫。
將世博會場館恢復至2010年世博會的原貌不僅是為了留住世博文化,更是為了留住人民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探索和嚮往。場館的功能在與時俱進,不斷融入新的文化,為市民提供更豐富多彩的體驗。除了法國館,盧森堡館將成為園藝與餐飲相結合的新空間。
新民晚報記者 郭劍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