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辦教育圈掀起了一股“更名”熱潮。上週五,崑山華二宣佈更名為“崑山狄邦華曜學校”。
這所2020年9月才開學的學校,受家長學生認可度很高。早在2019年下半年,心揚姐姐身邊就有上海家長去諮詢了,可見“華二”兩個字的影響力和含金量。
雖然改名,但校方承諾華師大及華二附中將繼續輸出課程建設、師資培養等軟實力,合作方式保持不變。
無獨有偶,無錫市教育局也釋出公告,宣佈無錫10所民辦學校依法更名。
華二崑山、無錫教育局給出的更名理由均是“根據《關於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發展的意見》依法規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名稱”。
去年7月頒佈的《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規範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中就明確規定:“公辦學校應當增強品牌保護意識,規範學校名稱、簡稱的使用,不得違規輸出品牌。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也不得利用公辦學校品牌開展宣傳或其他活動。”
而早在2017年,國家工商總局、教育部聯合印發的《關於營利性民辦學校名稱登記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確規定了:除一些特殊情況外,營利性民辦學校名稱應當滿足“五個不得”。即不得使用片面強調辦學特色等誤導家長或者引發歧義的內容和文字;不得使用已登記的學校名稱、簡稱、特定稱謂作字號;不得以個人姓名作字號;不得冠以“中國”“中華”“全國”“國際”“世界”“全球”等字樣;其他企業未經具有審批許可權的審批機關同意,名稱中不得含有“大學”“學院”“幼兒園”“高中”“專修”“進修”等可能對公眾造成誤解或者引發歧義的內容和文字等。
上個月剛剛由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中也強調:各省(區、市)部署開展幼兒園名稱規範清理行動,對冠以“中國”“中華”“全國”“國際”“世界”“全球”等字樣,包含外語詞、外國國名、地名,使用“雙語”“藝術”“國學”“私塾”等片面強調課程特色以及帶有宗教色彩的名稱,以及民辦園使用公辦學校名稱或簡稱等進行清理整治,2022年6月前完成整改。
可見,國家下定決心要大力整治從幼兒園到初中的民辦教育辦學。目前國家已不再審批新的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
深圳哈羅禮德國際學校(小學+初中民辦雙語性質)就因無法獲得辦學許可,正式宣告停止辦學。
高中階段不屬於義務教育,暫時也沒有看到國際高中更改校名,但從此前傳得沸沸揚揚的海口哈羅國際學校公告中,我們也能看到“中考”可能成為未來規範國際高中的切入口。
在告家長書中,海口哈羅國際學校表示:
1、學校正在申請普通高中辦學許可,
2、初中在讀學生必須參加中考,才能升入本校高中部。
對於國際高中的管理,各省市之間存在一些差別。比如上海已經有21所國際高中是由上海市教委正式批准的高中國際課程試點學校。學生擁有國內高中學籍,且高中階段只要透過語文、政治、歷史和地理四門學業水平考試,就可以獲得上海市高中畢業證書(國際課程)。
這21所國際高中的招生對於中考成績也是有要求的,大部分都要求達到“市重點”的最低錄取分數線。
在這一系列的整改中,但凡出現無法獲得辦學許可、整改不到位、招生情況不佳、資金鍊斷裂等情況,國際高中的辦學之路都會戛然而止。
就在2個月前,英國頂尖私立公學威斯敏斯特公學在海外的唯一授權校——成都威斯敏斯特學校突然宣佈結束運營。
校方委婉地表示,關閉原因是因為疫情導致的資金、物流困難,以及中國的教育政策變化。
考慮到上述種種情況,打算走國際路線的家庭,在擇校時一定要重點考慮學校的辦學資質,比較穩妥的是完成中考後再選擇進入合規的國際高中。
隨著改革力度的加強,國際雙語學校面臨“大浪淘沙”,新一波洗禮後,這條賽道是會更好,還是更“卷”,也許需要我們好好思考。
我們做了上海國際學校的資質盤點,有需要的可以私信或留言給小編,下面是部分內容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