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我們這一生究竟要講多少句話?
如果有一種計算機可以統計,像日行萬步的人所帶的計步器那樣,我相信其結果必定是天文數字,其長,可以繞地球幾周,其密,可以下大雨幾場。
初讀余光中先生寫的這篇文章,猶如夏天吃到新鮮冰爽的水果,酣暢甘甜;
讀完後,會不會悚然心驚:不知不覺間,我們竟成了人群裡最“聒噪”的那個?
喜歡“評價別人”
我們多數人可能不是故意去“說人壞話”,卻會有意無意地習慣去“評價”別人。
比如評價同事:太勤奮了,就是話少;
比如評價老闆:太強悍了攻擊性太強了;
比如一些八卦:張某和李某同進同出等等;
看似無心的言論,聽者有意,經過七嘴八舌的謠傳,也許會傳出完全不同的版本。
這樣的人,容易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給自己帶來麻煩。
知人不評人,評人先自知!
經歷了人生的種種跌宕起伏之後,漸漸明白,做人最高階的體現之一是:閒談莫論人非,靜坐常思己過。
有談論別人是是非非的時間,不如用在反思自己,提升自己上,餘生不長,哪有那麼多時間去管別人的閒事兒?
一個人懂得沉默的人,不會無中生有,也不會在別人背後嚼舌根,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喜歡“交淺言深”
有些人嘴巴沒尺,有苦就訴,見人就掏心掏肺;要說對方是朋友,倒也沒到朋友的程度。
曾看到一篇文章說,為什麼你和有的人聊天覺得很投機,相見恨晚?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因為對方沒有攻擊感;
因為對方在某種程度上表達了對你的欣賞,你預設和陶醉在這種別人給的“認可”裡;
因為對方是個好的傾聽者;
因為對方比你境界更高,他在向下相容你,而並非你們真的“很投機”;
……
每個人都離不開社交,與人交往中,莫要交淺言深。
特別是人到中年,更應該懂得:成年人的世界,不要用自己的隱私換取別人的感情。
要知道這種友誼,來得快,去得更快。笑,全世界與你同聲笑,哭,你便獨自哭。
適當地閉嘴,給自己留一點神秘感,留一點尊嚴,是中年人的“自渡”。
喜歡“表達看法”
有時候悶頭做事不好,但話太多了也招人討厭!
尤其當你開始用“我覺得…”開頭的時候,那大概,就是你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在作祟了,一定要謹慎!
人到中年,已經看穿了很多世事,懂得了一些做人的智慧,有些事,沒必要發表言論。
老子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意思是有智慧的人,不會誇誇而談,誇誇而談的人,多半是沒有智慧。
也就是我們平日所說的,一瓶子不響,半瓶子咣噹。孰高孰低,一眼便得知。
不管是人在職場,還是生活中,面對很多事很多人,沒必要坦露心懷,沒必要說一些會給自己招來是非的話,更沒必要爭風頭圖表現!
學會在恰當的時候,恰當的場合,說恰當的話。不當的場合,不合適的話,就要懂得閉嘴。
誠如《格言聯璧》中所說:“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人到中年,有智慧的人會懂得:群處時能守住嘴,獨處時能守住心。
和人交往,看透不說透,看穿不揭穿,這是中年人的成熟。
說話,是一種本能。
閉嘴,是一種修行。
海明威曾說過:“一年學會說話,六十年學會閉嘴。”
人到中年,人生旅途已過半,願我們做一個管住嘴,守住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