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迎來了2022年的第一場審議會。
1月14日,在創業板上市委召開的2022年第1次上市審議會議上,青島盤古智慧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盤古智慧)的IPO申請將正式上會受審。
在風機“搶裝潮”的助推下,作為多家風機廠供應商的盤古智慧業績可謂是實現了“暴風式”增長。
招股書顯示,盤古智慧的營收從2018年的0.96億元增至3.48億元,同期扣非後歸母淨利潤也從0.16億元增至1.58億元,二者的增長率分別為262.50%和875.50%。
然而“搶裝潮”過後,盤古智慧不僅未能維持穩定增長,還出現了下降的趨勢。
據盤古智慧的預測,2021年公司的營收在2.97億元至3.42億元區間,同比下降最大幅度達14.55%,同期對應的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在1.08億元在1.35億元區間,同比最大下滑達31.56%
與此同時,盤古智慧的保薦機構國金證券(600109.SH)申報材料專業度也大打折扣,其一度兩次出現筆誤,並在交易所的問詢下才獲得更正。
信風(ID:TradeWind01)注意到,盤古智慧招股書對於代持關係的闡述理由頗為離奇,而代持人與盤古智慧的訴訟是否真如其招股書所言只是為了代持費也需要其進一步解釋。
“搶裝潮”後業績驟降
作為上海電氣(601727.SH)、金風科技(002202.SZ)等公司的潤滑系統供應商,盤古智慧產品主要應用於風力發電、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等領域。
“火箭般”的業績增長速度為盤古智慧此次衝刺IPO更添一籌碼。
招股書顯示,從2018年至2020年,盤古智慧的營收分別為0.96元、1.90億元和3.48億元,同期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16億元、0.66億元和1.58億元,二者年均增長率分別為90.39%、214.25%.
這一強勁增長要從一紙檔案說起。
據國家發改委2019年釋出的《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2018年底之前核準的陸上風電專案,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不再補貼。
受到補貼退潮推動,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風電行業迎來了“搶裝潮”。
“搶裝潮”下,2020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52.0GW,超過2018和2019年的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總和,重新整理國內新增風電裝機容量歷史記錄。
“當潮水退去時,你才知道到底誰在裸泳”——盤古智慧的業績在“搶裝潮”後便迎來下跌。
據業績預測,盤古智慧2021年的營收在2.97億元至3.42億元區間,下降幅度在1.74%-14.55%區間;同期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則在1.08億元在1.35億元區間,較去年同比下降幅度在14.45%至31.56%之間。
對此,盤古智慧也在招股書中承認“搶裝潮”後,其產銷規模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搶裝潮後,受下游風電建設方補貼退出、投資回報率下降影響,風電平價上網的降本壓力相應傳導至包括集中潤滑系統在內的風電上游各類零部件,發行人同規格的潤滑系統的銷售價格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盤古智慧表示。
如何維持“搶裝潮”後的業績發展成為了此次盤古智慧衝刺IPO首要回答的問題。
對此盤古智慧提出了海外市場的經營策略。
“發行人已採用積極有效的經營策略,包括在海外風電市場、高階工程機械、液壓系統等均已取得較大突破,對發行人2021年及未來2-3年銷售業績帶來積極貢獻,可有效緩解國內搶裝潮結束所帶來的銷售業績波動影響。”盤古智慧指出。
然而盤古智慧所稱的海外市場“取得較大突破”卻與其境外市場實際披露業績截然相反。
2018年至2020年盤古智慧的境外市場營收分別為0.05億元、0.04億元和0.05億元,佔當期營收比重分別為5.57%、2.34%和1.46%,佔比反而呈不斷下滑趨勢。
可見,盤古智慧的轉型之路依舊困難重重。
光怪陸離的代持糾紛
在盤古智慧成立短短的十年裡,無論是盤古智慧,還是旗下的多家子公司,其股權都曾交由他人代持,而其中部分代持理由的解釋或許仍存較大爭議。
2011年7月,作為盤古智慧實控人邵安倉、李玉蘭夫婦先設立了指青島精益創偉液壓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精益創偉,後被盤古智慧收購),該公司主要從事精密加工件的國內和出口銷售業務,從成立之初至2019年底,二人的股權一直交由近親屬邵安美、李彥升夫婦代為持有。
另一家2012年設立的青島盤古潤滑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盤古有限,盤古智慧前身),成立時實控人邵安倉、李玉蘭夫婦又將其股權交由近親屬邵勝利、朱鳳環夫婦代為持有。
對於這兩次代持的理由,盤古智慧在招股書中均以“出差”為由進行解釋。
盤古智慧在招股書中表示:“邵安倉經常出差,為方便辦理盤古有限登記備案相關手續,邵安倉、李玉蘭夫婦讓邵勝利(邵安倉弟弟)、朱鳳環(邵勝利妻子)代為持有相應股權”、“邵安倉經常出差,為方便辦理精益創偉登記備案相關手續,邵安倉、李玉蘭夫婦讓邵安美(邵安倉姐姐)、李彥升(邵安美丈夫)代為持有相應股權”。
事實上,這一理由頗為牽強。公司的工商備案登記事關股權歸屬,並不影響其出差事宜。
不僅如此,股權代持所帶來的潛在風險也是不言而喻,而這一風險事件也發生在盤古有限身上。
在盤古有限準備清理代持關係籌備上市時,其與另一子公司海納瑞科的代持人邵勝利和李昌健卻因代持問題引發了訴訟。
其中盤古有限將邵勝利、李昌健起訴至法庭,要求後者歸還代持股份,最終訴訟以盤古有限勝訴告終,後據保薦機構的訪談披露,邵勝利和李昌健稱已收到盤古有限2萬塊的代持費用,因此不再對海納瑞科股權抱有爭議。
但這一代持糾紛的化解過程實在讓人頗感費解。
首先實控人邵安倉弟弟邵勝利在2018年便已取得盤古有限2.00%的股權,此後雖然由於歷經多輪增資,其股權比例降至1.48%,但是仍居於股東名列的第9位。
其次是另一代持人李昌健作為盤古有限的核心技術人員,其年薪約為54.51萬元,李昌健早在2018年便獲得了盤古有限9.52%的股權,而後由於增資,其股權比例也降至7.19%,仍是盤古有限第三大股東。
這也意味著二人均有望成為盤古智慧成功上市的受益者,在上市的緊要關頭二人若僅因2萬元的代持費與公司對簿公堂難言其內在合理性。
換而言之,解決上述代持問題的實際費用究竟是招股書中披露的2萬元還是另有答案,盤古有限支付2萬元代持費用後實控人是否與邵勝利、李昌健存在其他利益安排,或仍然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繁雜的代持關係也一度使得保薦機構在製作申報材料時出現筆誤。
比如,其中的一段代持關係解除本應該是:“2019年12月,邵安美、李彥升將其所持精益創偉全部股權分別以30萬元、20萬元價格轉讓給盤古有限以解除精益創偉股權代持的合理性。”
但這一表述在國金證券的保薦工作報告中被表述成:“邵安美、李彥升將其所持中科海潤全部股權分別以30萬元、20萬元價格轉讓給盤古有限以解除精益創偉股權代持的合理性。”
即“精益創偉”被記載為“中科海潤”。
再如,保薦機構還一度在表述中將邵安倉和邵勝利二人的身份混淆。
盤古有限的新增出資人本該是邵安倉、李玉蘭夫婦,但是在保薦工作報告卻被表述為:“盤古有限的新增出資由邵勝利、李玉蘭夫婦於2018年5月繳足”。
如此複雜以至於讓保薦機構出現筆誤的代持關係背後究竟隱藏了什麼秘密,而代持人與實控人和盤古智慧僅因2萬元代持費而鬧上法庭的真實原因又是什麼,或許有待進一步揭曉。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檢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