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聽說“過午不食,餓治百病”,於是一天只吃兩頓飯;還有人遵循一日三餐,按時吃飯,那麼一天吃兩頓飯和一天三頓飯,哪個更科學?下面我們分別來討論一下:
1、一天只吃兩頓飯
“過午不食”的說法最早來源於佛教,在佛家的律部中也叫“不非時食”,這樣做的緣由一是因為當時的僧人飯食是由居士供養,少吃一頓可以減輕供養者的負擔,二是有助於修行。但實際上僧人們也並非午後什麼都不吃,他們還是會喝一些由姜、棗、橘皮等熬的茶羹和由茯苓、葛根、薏苡仁等熬的代茶飲,按照現代營養學的觀點來看,有些食材中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能夠補充一定能量,晚上也不至於太餓。
古人也有一天只吃兩頓飯的先例。一是因為那時的物質資源不是很豐富,特別是對於窮人來說,少吃一頓就能節省不少糧食;二是古人的生活作息比較規律,經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也沒有那麼多的娛樂生活,太陽一落山就休息了,由於睡得早,也不會感覺餓。
然而現代生活中,一天只吃兩頓飯的飯很少。如果不是怕能量超標,很少有人會對自己這麼苛刻。現在吃兩頓飯的可能是需要減肥和控制體重的慢性病人群,晚餐不吃就能減少一部分熱量攝入。
還有一些北方的農村地區,老人們也習慣一天吃兩餐。在北方天氣寒冷,冬天地裡也沒有農活,起來沒事幹,天也亮得晚,基本8點多才起床,只能上午吃一餐,下午吃一餐,晚上5點多天就黑了,睡覺也早,基本感覺不到餓。但這是多年形成的習慣,並非是健康養生。
2、一天吃三頓飯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最好還是一日三餐,這也是大部分人的飲食習慣。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了,每天早出晚歸,如果只吃兩頓,可能精力和體力跟不上。而且現在人們普遍睡得晚,很少在10點以前睡覺,如果晚餐不吃,從午餐到第二天的早餐,基本要相隔20個小時的時間,胃裡長時間沒有食物,分泌的消化液會腐蝕胃黏膜,胃部也會空轉,造成胃腸道的疾病。
食物在胃部一般4個小時就消化完了,這也正好符合一日三餐的規律。如果擔心晚餐吃了會長胖,那麼可以少吃一點,清淡一點,比如喝點雜糧粥,吃點蒸魚、豆製品、水焯青菜等。這些食物營養密度高,熱量也不算大,對保證營養、避免超重還是很有好處的。
總之,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還是儘量保持一日三餐的模式,每餐食不過量,合理搭配,這樣對健康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