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22年的新起點上,回顧2021年青年的關鍵詞,不是被熱議的躺平、內卷,而是沸騰。
這一年,有很多難忘的中國聲音、中國瞬間、中國故事等沸騰瞬間:“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遊星辰;楊倩射落首金、全紅嬋一躍驚人、蘇炳添重新整理紀錄;在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我們也在與病毒的交鋒中守望相助,動態清零……一個個沸騰瞬間的創造者,是不斷學習進取、不斷創新突破的新青年。
南方週末聯合騰訊課堂發起首屆沸騰新青年盛典。2022年1月19日19:00,沸騰新青年盛典線上揭幕,18個世界冠軍得主鄧亞萍、手握科技之刃的“新劍客”陶勇、“北大保安讀書第一人”張俊成、“職場錦鯉”孟羽童、導盲犬學校校長李苑甄、帶領全村留守婦女創業的90後“瓷娃娃”王妙、打敗了職業危機的寶媽崔鉦聃等嘉賓,將登臺分享他們奮進的人生,以進取的腳步和知識的光輝,為我們開啟力量與希望的方向。
盛典還將為“2021年度十大沸騰新青年”頒獎。不管他們身處何地,起點在哪,他們無一例外都相信知識的力量,保持著終身學習與強烈的努力,向身邊、社會傳遞向上生長的力量。
終身學習和終身努力已經成為了新青年群體的一種“習慣性優秀”。這一年,騰訊課堂的青年使用者累計在螢幕前度過了7000萬個小時,相當於8144年。線上學習總人數也突破紀錄,達到疫情前的2.17倍。在這樣的背景下,沸騰盛典是時代的一個註腳,呈現、記錄、傳遞沸騰新青年們用學習和努力的力量突破侷限,與時代同頻共生、成長,直至進化的故事。
不在山頂停留的“西西弗斯”
鄧亞萍(奧運冠軍,乒乓球女子單打超級全滿貫得主)
“不放棄努力是對自己的尊重,努力總是能一點一點地改善自己的處境。”
從某種意義上看,鄧亞萍早早地抵達了屬於自己人生的山頂。在14年的運動生涯中,鄧亞萍共拿到18個世界冠軍,在乒壇排名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完成這一切成就時,她只有24歲。
她明白“99%的可能那就是人生的巔峰,無論未來做什麼,都不可能超越之前的高度了”。但是鄧亞萍卻選擇像西西弗斯一樣,任由巨石滾落山腳,從零開始,重新向山巔進發。她創業、做公益,也成為了一個母親,卻依然像訓練時那樣,“寧可累死自己,也要卷死別人”。
她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個普通人,卻不希望他躺平。她說,沸騰也不是一個終點而是狀態。永不放棄,是比冠軍更重要的事情。
一個手握科技之刃的“新劍客”
陶勇(眼科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
“我從沒放下過‘手術刀’。”
如果將醫生比作劍客,距離陶勇失去自己的劍,已經兩年了。但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戰場。他在病床上單手打字,完成了《眼內液檢測》的後記;他做科研、帶學生,投身於眼科醫學科普和公益;他為北京盲校入校義診,推動低視力兒童教材落地,援助32位患兒免遭失明。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陶勇並沒有真正失去他的劍。傷後迴歸的陶勇醫生拿起了另一把光明之刃——科技。他相信科技是一把更厲害的“手術刀”,是更高效、更堅固的武器。他開創的眼科精準檢測技術,十年間已累計幫助六萬多位疑難患者得到精準治療;科技助力臨床預防,運用AI早篩可以預防白血病患兒失明……
陶勇像一個亂世中最篤定的劍客,劍不在手中,在心間。
轟動全國的“北大保安讀書第一人”
張俊成(長治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北大保安讀書第一人)
“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25年前,從長治偏僻的小山村,跟著縣城勞動力輸出進入北京,獲得北大保安工作的張俊成努力學習,考上了北大法律系專科。此事轟動全國,也創造了一個努力就能改變命運的“傳奇故事”。
18年前,張俊成返回家鄉從事教育工作;6年前和朋友創辦了長治市科技中等職業學校,成為職校校長。
張俊成用一生來延續他從北大人身上學到的精神:愛與責任。用他的話來說,一個在北大西門站崗的“農村娃”、“土老帽”,因為自強不息的學習精神,讓北大英語系教授曹燕為他辦了兩張免費的英語聽課證,西語系的張玉書教授過來與他散步講黑格爾、尼采;東語系的章學誠教授聯絡法律系老師允許他去教室旁聽……從自我覺醒突破無知的迷霧,到成為更多青年人生的燈塔,張俊成的生命之河一直沸騰,愛與責任在其中翻滾。
不躺平的“錦鯉”
孟羽童(格力電器董事長秘書)
“承認慾望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是時候重新認識2021年度最火“錦鯉”孟羽童。
2021年,大學剛畢業的孟羽童參加一場職場節目。董明珠不僅把實習生轉正名額的一票投給了孟羽童,還直言她符合格力集團企業未來接班人的標準,希望能把孟羽童培養成“第二個董明珠”。
突如其來的成功,讓她被貼上了“職場錦鯉”的標籤。
然而,職場錦鯉的背面是“不放棄,不服輸、不氣餒”。簡歷相對單薄、專業不對口的孟羽童,在第一次考核便拿到了第一名。在節目組的10次考核中,她與小組成員拿了7次第一……孟羽童扛住了所有的“壓力測試”和挑戰,在為數不多的方案被推倒時,她當晚覆盤原因連夜做出新方案,展現出了超出一般人的學習和調整能力。
“能吃苦,活躍,學習能力、反應能力都很強。”這是董明珠對她的評價,也是她能夠成功晉級的底層邏輯。
中國內地導盲犬培訓拓荒者
李苑甄(國際導盲犬導師,廣州導盲犬學校校長)
“讓更多的視障人士能夠過上更獨立、更自由、更自信、更有尊嚴的生活。”
導盲犬,是讓視障人士走出家門像正常人一樣融入社會的親密夥伴。中國盲人協會資料顯示,中國存在將近1731萬視障人士,卻只有不足200只導盲犬,導盲犬普及率不足0.001%。
香港青年李苑甄是廣州導盲犬訓練領域真正意義上的拓荒者。
2019年,面對美國、澳洲和廣州遞過來的導盲犬訓練工作機會,李苑甄選擇了廣州。她隻身一人從香港來到廣州,開始內地導盲犬訓練的工作。但這裡的問題每一個都猶如一座大山:沒錢、沒人、沒經驗,而且導盲犬淘汰率高、社會接受度低……
李苑甄和團隊的努力正在一點一點將這些大山鑿開一道道口子:讓更多人接受導盲犬融入社會,讓導盲犬進地鐵、上公交車,也讓視障人士得到更多人的理解與尊重。
熱搜第一的90後“瓷娃娃”
王妙(鹿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我用盡全力,只為成為一個普通人。”
曾經,王妙最大的障礙,是家門口那道15釐米的門檻,於她而言如山一般。
她從小患有成骨不全症,身高只有1.2米,骨折近百次,醫生說她可能活不過15歲。如今,她已經29歲了。那雙走路時需要支撐地面的雙手,如今,能夠編織五彩斑斕的蝸牛、小熊、兔子,並且依靠編織,成為了河南鹿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她編織的花束,將成為冬奧會冠軍們最珍貴的禮物。
王妙用盡全身力氣,只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讓自己站立起來的王妙,也想努力成為別人的支柱,她把編織技術教給全鄉百多位留守婦女,帶著她們一起創業。她說,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像她這樣的人,就像孤獨的星星,所以她在騰訊課堂無償教學編織技能。透過網路的力量,她希望這些孤星可以相互連線,成為星座,照亮天空。
站起來打敗了“職場危機”的38歲寶媽
崔鉦聃(國際IT公司技術支援工程師)
“不要選太容易的路走,容易的路會越走越難。”
在百度,職場危機的搜尋詞條有五千多萬條結果;在知乎,有8.5萬人關注了一個話題“35歲以上的人都去做什麼了?”
38的母親崔鉦聃就是其中之一。從日語專業到財務崗位,再到IT技術支援崗位,她的職業經歷過三次變道。最後一次,她在帶娃間隙上網課、考證書,在失業半年多後,終於求職成功。
面試官最讓她感動的一句話是:這裡沒有年齡限制,我們非常看中你的好學精神和學習能力。年近四十,重新就業,崔鉦聃明白:沒有終身職業,只有終身學習。也並不存在真正的“職場危機”,只有自願選擇躺平的人生。“不要選太容易的路走,容易的路會越走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