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金厚 編輯|燕子 圖片|網路
現在的人們生活條件好了,過冬天取暖的方式也在不斷升級。住樓的開地暖、燒暖氣、開空調,小日子過得很是滋潤。
我過冬天是開電暖風取暖的,就是享受電暖風的待遇也不過四年。以前都是在室內燒爐子做飯,堂屋的風門是用塑膠布紮緊,一年年就這樣過來了。後來隨著年齡大了,抵抗力減弱,三九天極易患感冒,也曾有過買個空調的美好想法,但無奈花錢的頭多,此想法一再被擱淺。記得那一年在床前寫東西,凍得手冰涼,接著連續打噴嚏,頭疼得像戴了緊箍咒一樣難受,於是下決心花了150元買了一臺電暖風。這玩意真好!通上電,擰開開關,瞬間電阻絲被燒得通紅,那圓如臉盆大的地方像一個發光發熱的小太陽,驅散了三九嚴寒,給我帶來春天般的溫暖。
小時候,不通電,為避免睡覺被窩涼,從灶臺裡取些許火炭放入火盆,上面罩上烘籃,蓋上棉被,等被窩裡暖和了,再上床睡覺,那種火熱對於小孩子特別愜意。
懂事了,有客人來了,爺爺會抱來一些豆秸,點著,圍著火苗談論鄉情、親情,別有風趣。
鄉村的冬夜特別漫長,吃過晚飯,我拉著爺爺的手去聽老人拉呱。一彎新月高掛藍天,幾顆稀疏的星星點綴在夜空,把冬天的夜烘托得富有詩情畫意。月光下的幾間茅屋坐落在家廟旁邊,這是生產隊的牛屋,裡面喂著七、八頭牲口,有牛、馬、驢、騾等。三大爺忠室專門飼養這些牲口,隊裡給他記工分。我和爺爺找矮凳子坐下,爺爺掏出菸袋鍋,摁進少許菸絲,擦根火柴點燃,爺爺品咂著煙味,也是在品味美好的歲月。一盞馬燈的光亮朦朦朧朧,牲口咀嚼稻草的聲音格外清晰。一會兒,牛屋裡便坐滿了閒人,三大爺抱來一捆高粱秸,燃著,熊熊火光照亮了牛屋,火光和溫暖讓人感到興奮。老人厚忍便接著昨晚的話茬,講起了《小八義》,南俠展昭,包公審烏盆等故事像磁鐵一樣吸引著人的注意力,那令人著迷的故事情節伴隨著火光,給我的童年注入了神奇的嚮往和憧憬。
說起取暖,不由人想起許多往事,那一縷溫熱像冬天的一把火驅散了寒冬的寂寞,讓人倍感溫馨和滿足。
壹點號心夢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