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鼎盛時期領土面積有1300萬平方公里。之後,廣袤的領土像冰塊一樣從四周開始逐漸的消融,如果不是一百多年來無數的仁人志士拼死抵抗誓死捍衛,那麼連中心的一塊都會被別人搶走。今天,我們一起探尋歷史,盤點我們丟失的那些領土,以及研究它們還能不能收回來。
明清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逐漸進入歷史的死衚衕,閉關鎖國、重農抑商、八股取士是導致社會全面衰落的三大政策,經濟停滯、思想僵化、統治黑暗是國家發展的三大特徵。封建統治者不想著跟上世界發展潮流,改進自己的統治模式,反而依靠至高無上的權力強行編織了一個絲絲入扣、堅固不破的牢籠,整個國家萬馬齊喑死氣沉沉。從明朝中期開始擔心西方殖民者威脅自己的統治,於是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沿海居民被迫內遷,原來打漁為生的漁民被迫種地乞食,沿海居民的日子過得是一天不如一天。很多沿海居民要麼勾結倭寇成為海盜,要麼逃往到東南亞(南洋)找活路,其中喪命者不計其數。八股取士全面禁錮了知識分子的思想,這直接導致明清兩代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全面下降,幾乎沒有值得一提的發明和思想。再加上嚴苛無恥的文字獄,除過清政府提倡的思想任何想法都是錯的,全國數億人卻只有皇帝老兒一個腦袋一個思想,知識分子被打倒在地跪地求饒。明朝的特務統治和清朝的專制集權將明清兩代直接帶入暗黑時代。
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上說中英《南京條約》是我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其實錯了,我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中俄《尼布楚條約》,因為正是這款條約導致資源豐富、面積廣大的外興安嶺以西地區全部喪失了。沙俄一個歐洲國家憑藉這項條約全面霸佔了整個屬於亞洲的西伯利亞,被吹噓的還想再活五百年的康熙給同時代的沙俄彼得大帝提鞋都不配。彼得大帝年輕時執意向英法荷蘭等西歐國家學習先進的技術,他把代表西歐文明的先進技術和思想極力的在俄國境內推廣,強迫俄國人改變落後的生活習慣,從外形和精神上重塑俄國人的形象。可以好不誇張的說彼得大帝是俄國成為世界列強的第一個推手,他把俄國由落後的農業國家推向了發達的工業國家,從他開始俄國出現了一大批世界級的文學家、思想家和科學家,這些都是沙俄成為世界大國的基礎。而康熙帝就滑稽了,他聘請西方傳教士給自己和兒孫們介紹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他明白西方的科學和技術先進,自己也熱愛學習誨人不倦,但是他嚴禁將這些知識在社會上流傳,更嚴禁漢人學會這些知識。他將社會上傳播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人全部害死,將學會先進科技的人全部發配到寒冷惡劣的寧古塔任其自生自滅。
教科書上有句話說的堪稱經典,腐朽黑暗落後的封建制度成為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桎梏,中國社會要發展就必須打破封建牢籠。世界上的強國不管是英法美俄,還是日本德國以色列,沒有那個國家是憑藉華而不實的GDP成為世界大國的,他們都有在全世界拿得出手的技術和思想。一個國家的變革先從群眾的思想開始,思想開放民智大開後才會推到制度變革,然後先進的制度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掃清道路。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推動了歐洲人思想的解放,在社會各個階層的擁護下君主立憲等資本主義制度相繼建立,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障礙,工業革命應運而生,近代一大批科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成堆出現。日本明治維新之前有福澤諭吉等思想家和教育家極力的傳播西方先進的思想,之後倒幕派決心用武力推翻幕府黑暗腐朽落後的統治,然後大政奉還確立君主立憲制,最後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緊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步伐。西方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開啟民智的時候,明清兩代正在厲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獄,全面禁錮百姓的思想;西方各國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時候,明清兩代封建主義專制集權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西方各國先後進行了三次工業革命的時候,明清兩代正處於萬馬齊喑死氣沉沉之中。
康熙帝和彼得大帝是同時代的人,兩個人的成就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乾隆帝和華盛頓是同時代的人,我們一般都以為一個是古人,一個是現代人。乾隆帝時期華而不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康乾盛世以及大清王朝已經走向下坡路,原因是他故步自封自以為是眼中看到的和心裡想到的都是維護滿族人的統治,根本沒有一點家國情懷和謀求發展的觀念。他把從康熙雍正手裡繼承的專制主義封建集權編織的更加嚴密更加腐爛更加黑暗,而華盛頓帶領美國人打敗英國謀求獨立,拒絕加冕稱帝,並建立一套防止封建勢力復辟的制度,為美國現代化的發展和成為世界大國奠定了基礎。乾隆時期八旗和綠營還有戰鬥力,他們祖孫三代努力打下了13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這一壯舉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到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清王朝一敗再敗,不斷的割地賠款,直到剩餘的這960萬平方公里。那麼我們丟失的那些領土還有沒有回來的可能,其實是有的!不過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需要一個像希特勒那樣能幹的人物帶領大家發展經濟、擴軍備戰和南征北戰;二是需要美國的全力支援,這兩個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