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大龍
審稿:貨幣讀書會
控制或剝削一個國家最好的工具是什麼?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財富是怎麼來的?
1849年,在非洲的模里西斯,英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貨幣局。貨幣局的主要職能就是在殖民地發行貨幣。
但是,貨幣局發行貨幣有一項重要的約束條件——聯絡匯率制。所謂的聯絡匯率制,就是貨幣局在殖民地發行當地貨幣時,必須以一定的比率存入相等的宗主國貨幣。
也就是說,殖民地市場上流通的每一分錢都由外匯基金所持有的宗主國貨幣提供100%的支援。這筆宗主國貨幣怎麼來?那就需要殖民地用資源、服務等實物財富換取。
作為殖民地經濟的重要部分,貨幣局制度曾被英國、法國、葡萄牙等國的殖民地和保護地廣泛採用,並盛行了一個多世紀。
據統計,歷史上有70多個國家和地區採取了類似的制度,其中多數是英國殖民地。透過輸出英鎊,輸入實物財富,控制並剝削該殖民地,最終成就了日不落帝國。
為什麼英鎊能成為世界貨幣,成為世界貨幣後有什麼特權?
英鎊成為世界貨幣,還需要繼續上一篇的內容。在上一篇中講到,英國率先建立金本位,歐洲普遍使用的是金銀複本位。金銀複本位下,金銀的換購是固定比率,在白銀產量大增的情況下,英國用廉價的白銀在其他國家透過套購換取了大量的黃金並儲備下來。
1850年,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發現黃金,全球黃金供應量突然大幅增加,使得黃金作為單一本位貨幣滿足歐洲經濟發展的需要成為可能。於是,歐洲各國一個接一個轉向了金本位制。到1880年,各主要工業國家都實行了金本位制。
到20世紀初,世界領土被瓜分完畢,英國成為最大獲益國家,擁有3350萬平方公里領土和3.94億人口,提前佈局換取的大量黃金儲備和殖民地累積的鉅額英鎊外匯儲備,使得英鎊實實在在地成為了當時全球的通行證——世界貨幣。
而歸根結底,英鎊不過是一張印有英國女王頭像的紙片而已,製造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這張本毫無價值的紙片,卻能夠在全世界換取任意實物或服務,相當於在全世界收取鑄幣稅,這是第一個好處。
成為世界貨幣的第二個好處就是對全球貨幣的調控權。因為殖民地的貨幣發行量與英鎊持有量掛鉤,殖民地的貨幣政策必須跟隨英鎊的貨幣政策。否則,存在外匯套利盤,會對經濟產生災難性後果。
即使保持著貨幣跟隨政策,也同樣有問題。貨幣是經濟交易的載體,透過加息、降息、提高或降低準備金等手段可以調控本國的經濟。但殖民地的經濟發展速度和英國是不一樣的,那麼,在英國調整貨幣政策後,殖民地的跟隨政策可能會反而傷害本國經濟發展。
也許,英國有的貨幣政策是迫不得已,但也許有的,卻是故意為之。這就導致殖民地經濟發展的牛鼻子是在他國手中,隨時都有掉溝裡的風險。
為什麼英國並沒有世界聞名的高科技企業,直到今天仍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
提起德國,我們會想到西門子、博世、賓士、寶馬,還有大眾汽車。提起法國,我們馬上會想到空客、道達爾、標緻—雪鐵龍。但提起英國,我們能想起的則是匯豐銀行、巴克萊銀行和蘇格蘭皇家銀行。
英國並沒有什麼世界聞名的高科技企業,但直到今天仍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主要的原因是擁有僅次於紐約的國際金融中心——倫敦。
在倫敦,有一座城中之城,叫倫敦金融城。1995年,在這個面積約2.6平方公里的地方,從事金融、商業的人員有70萬,圍繞英格蘭銀行,有100多家英國本國銀行和520多家外國銀行。
全球外匯交易的三分之一在這裡,每天的外匯交易量高達1.8萬億美元,倫敦銀行同業拆解利率是全球最重要的基準利率。
倫敦還有證券交易市場、場外衍生品交易市場、黃金市場等,都是首屈一指。我們說石油是工業的血液,那麼,金融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經濟血液。
所以,對於一個躺在血庫上的國家來說,高科技企業也就變得無足輕重了。
*這裡是貨幣讀書會,關注我,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