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伍洋宇
編輯 |
1月12日,成立三年的車規級晶片企業芯馳科技對外公佈了自己的一些成果。
IHS Markit資料顯示,到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突破4000億元,而中國汽車半導體市場將達到1200億元,較當下實現翻倍。面向這片增長可觀的市場,芯馳科技已完成從流片到量產出貨的目標,服務250餘家客戶,覆蓋國內70%以上車廠,獲得超50個定點(車廠指定生產)。
據介紹,芯馳科技共有四個系列產品,覆蓋智慧座艙、智慧駕駛、安全控制和智慧閘道器四大領域。
X9系列智慧座艙芯片面向整車構建智慧化的汽車駕駛和乘坐空間,其中,X9U可支援前排儀表、中控屏、HUD、娛樂屏等多達10個獨立全高畫質顯示屏;V9系列晶片則面向自動駕駛及ADAS,包含自動駕駛域控和運控計算平臺,V9T定位在L2+級別;G9系列則為智慧閘道器晶片。ASIL D級別的MCU晶片將於2022年釋出。
其中,自動駕駛晶片是目前汽車晶片產業鏈中競爭頗為激烈的一環。芯馳科技自動駕駛負責人陶聖認為,目前自動駕駛行業是屬於L2+的時代,預計2023年進入L3規模量產,2025年跨入L4規模化研發。
此外,芯馳還與超過200家生態合作伙伴合作,覆蓋作業系統、虛擬化、工具、協議棧、HMI等多個方面。
不過,芯馳科技對自身僅定位於“晶片供應商”,最終的整合環節將由其一級供應商或合作伙伴完成,芯馳的主要任務是配合合作伙伴打造能夠量產的產品形態。
“我們會為客戶開放豐富的介面,這些介面可能是一般的晶片廠商不會開放出來的,因為它涉及到很多晶片的秘密。”陶聖表示,“我們會把它做成一個良好的硬體介面模式,透過軟體封裝的方法傳遞出來。”
對於公司產品的競爭力,芯馳科技副總裁徐超強調了汽車晶片的壁壘,相較於更關注效能、功耗、成本的消費級晶片,車規級晶片更需要具備可靠性、安全性、一致性和長效性等特點。
對此,芯馳科技的努力在於拿下相應標準,已獲得AEC-Q100可靠性認證、ISO26262 ASIL D功能安全流程認證、ISO26262 ASIL B功能安全產品認證和國密資訊保安產品認證。
對於從定點到量產的週期,徐超回應道,“以前是大概16個月左右會上車,現在最快的一個專案從定點到量產大概不到6個月,今年2月第一個專案將量產上車。”
他進一步解釋稱,過去車企量產會經過兩冬一夏的測試,但隨著實驗條件進步以及車型釋出節奏加快,曾經一款車型從SOP到量產落地所需約48個月時間已被壓縮至24到48個月。而電子元器件部分,隨著供應商們對規範、測試標準的理解加深,環境模擬等方面水平也會上升,進而加速整個量產過程。
“這當中也有一個視窗的問題:你是不是正好在那個車型的(時間)點進去。”徐超說,“如果不是的話,(量產週期)可能會延長。因為缺芯,很多車企目前在驗證和週期上會主動壓縮。”
而面對仍然嚴峻的全球缺芯形勢,徐超表示,芯馳科技有臺積電和日月光兩位合作伙伴,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支撐其供應鏈平穩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