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島報人劉亞東A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換一種我常用的說法就是,對於生命科學來說,唯一不例外的就是例外。這些“例外”,讓我們感受到造物的神奇,認識到眾生應平等,也讓我們的世界充滿無限可能。
不少科幻作家都曾經想象,要是能用生物技術讓人類面板像植物一樣含有葉綠素,每天曬曬太陽就能合成所需的營養成分,就不用吃飯了。
其實這是可能實現的。有一個生物學理論叫“內共生假說”,這個假說認為最早的真核生物是不含葉綠素的,是含有葉綠素的原核生物被真核生物吞噬,變成了真核生物中的葉綠體,不斷為真核細胞製造養分。這些含有葉綠體的真核細胞就是最早的植物細胞。
但以目前的技術而言,暫時還不能讓人體產生葉綠素。但世界上真的有一種動物,在自然狀態下就能生成葉綠素,同時它也是人類目前發現的唯一一種能生成葉綠素的動物。這種動物就是海兔。
海兔其實是一種軟體動物,只有幾釐米長,也有些大型的品種,能長到幾十釐米(比如加州海兔)。它又叫海蛞蝓,蛞蝓就是鼻涕蟲,海兔和蛞蝓都屬於軟體動物門的腹足綱,算是遠親。海兔的體型和蛞蝓也有幾分相似,都是軟綿綿的長條狀,螺殼已經演化成體內的內殼。
海兔有兩對觸角,前面一對比較短,專管觸覺;後一對又長又大,專管嗅覺。海兔在海底爬行時,後面那對觸角分開成“八”字形、向前斜伸,嗅四周的氣味,休息時這對觸角併攏,筆直向上,就像兔子的兩隻長耳朵。所以古羅馬人把這種動物稱為海兔。
海兔體內有兩種腺體,一種叫紫色腺,長在身體下方,遇敵時,能放出大量紫紅色液體,將周圍的海水染成紫色,逃避敵人的視線,就跟烏賊噴墨汁一樣。它還有一種腺體在身體前面,能分泌略帶酸性的乳狀毒液,氣味難聞,其他動物接觸到這種液體就會中毒,甚至死亡,海兔就是用這種化學武器嚇退天敵。
海兔分泌的毒液裡含有海兔毒素,海里游泳的人接觸到海兔毒素會皮膚髮癢、糜爛,而在1970年,太平洋的斐濟島也發生過因為食用海兔造成的食物中毒現象。海兔毒素屬於短鏈狀肽類化合物,能抑制細胞有絲分裂,具有很強的抗腫瘤活性,可以用於研發抗癌藥物。
海兔跟蝸牛一樣,是雌雄同體的生物,它們體內的雄性生殖器是“一次性用品”,每次交配後陰莖就會脫落,然後長出一段新陰莖,供下次交配使用。這是科學家首次發現動物有可再生陰莖。海兔交配受精後會產下一長串的卵,卵與卵之間相互以蛋白質膠狀物黏成一米以上的長條,最長的能達到幾百米。海兔的卵索帶很像粉絲,所以又被稱為“海粉”,可以用來煲湯,有清熱養陰,潤肺消痰的功效。
不少海兔都有毒,不能吃。雖然很多餐館裡都有“爆炒海兔”之類的菜,但餐館裡的“海兔”是另一種動物,那是一種小烏賊,又叫筆管魚,因為它在海底的逃跑速度很快,跑得像兔子一樣快,所以俗稱海兔。但它和真正的海兔是兩種動物。
唯一能產生葉綠素的動物
海兔顏色多樣,而且體內色素多數來自食物。比如愛吃紅藻的海兔身體呈玫瑰紅色,吃綠色藻類的海兔身體呈綠色。科學家還發現,一種通體碧綠的海兔體內含有葉綠素,可以自身進行光合作用,獲取能量。
這種海兔以藻類為食,吃進去的藻類大部分細胞質都被消化吸收了,但葉綠體卻被儲存下來,留在海兔體內進行光合作用。然而,藻類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大部分基因,包括合成葉綠素的基因,都在細胞核基因組。如果海兔僅是從藻類中攝取葉綠體,還是無法長時間進行光合作用。而科學家們做了一個實驗,用藻類餵養海兔2周後,便不再給它任何食物,只給它曬太陽,但它仍然健康地生活了一年。這個實驗說明,海兔自身就含有光合作用相關基因,可以維持體內葉綠體的正常功能。
科學家用了同位素追蹤和基因測序的方法,發現海兔體內含有葉綠素的基因序列,海兔葉綠體中的葉綠素都是它自身合成的,它也是目前人類發現的唯一能合成葉綠素的動物。
對於海兔體內的葉綠素基因來源,科學家們有兩種猜想:一種猜想是海兔的腸道細胞在攝取葉綠體的同時將藻類的DNA一併攝入,並整合到基因組中;另一種猜想是藻類自身攜帶的病毒發生了變異,侵染海兔細胞,並把葉綠素基因帶入海兔體內。不管藻類的葉綠素基因是透過哪種途徑到海兔體內的,這個基因已經整合到了海兔的基因組裡,而且海兔的生殖細胞裡也含有這個基因,可以遺傳給後代。
海兔與諾貝爾獎
除了體內的葉綠素基因,海兔的神經系統也讓科學家非常感興趣。與高等動物相比,海兔的大腦十分簡單,只有兩萬個神經元,而且它的神經細胞很大,用肉眼就能看到,研究者可以把微電極插入它的神經細胞中進行實驗。所以海兔是研究神經生物學的理想材料。
神經生物學家埃裡克·坎德爾就是以海兔為實驗動物,研究大腦學習和記憶的基本機制。他發現用水流衝擊海兔身體時,海兔會將柔嫩的外鰓縮回體內,以免受到外界傷害,這種反應又叫縮鰓反應。在用水流衝擊海兔時,如果同時施加電擊,海兔的縮鰓反應會更強烈,此時它神經元釋放的神經遞質會增加,使神經細胞產生膜電位變化,加強了縮鰓反射,這便是短期記憶產生的分子機制。海兔受到多次外界刺激後,就會在突觸末梢不斷合成新的蛋白,長出新的突觸,產生長期記憶。
坎德爾從海兔身上發現的學習和記憶作用機制,基本上也適用於人類。他也因為這個發現獲得2000年的諾貝爾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尹哥聊基因,作者尹哥聊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