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累積多少創新成果才能一飛沖天?要積澱多少人的青春汗水,才能從“望塵莫及”到“並駕齊驅”?以往,我們只是埋頭攻關,而今,這些成果已經翱翔在天,這些前輩已經桃李漫天!
在11月3日舉行的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我國航空界唯一的兩院院士顧誦芬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航空報國”是顧誦芬用一生寫就的信念。他組織攻克了一系列航空關鍵核心技術,主持建立了中國飛機設計體系,主持研製的型號開創了中國殲擊機從無到有的歷史,牽引並推動中國航空工業體系建設。
他主持研製的殲8、殲8Ⅱ超聲速殲擊機,開創了我國自主研製殲擊機的先河,殲8系列飛機是20世紀我軍核心主戰裝備。他建立了我國殲擊機研製體系,為航空武器裝備跨代升級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他高度關注國家戰略安全,為大飛機飛上藍天提供決策支援。
顧誦芬榮獲國家及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20餘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雖榮譽加身,但顧誦芬卻一直淡泊謙虛:回想70年的航空生涯,談不上什麼豐功偉績,只能說沒有虛度光陰,為黨和國家做了些事情。我深切感受到,將畢生理想與祖國需要緊密相連的奮鬥過程是最幸福的!
2021年11月18日,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正式揭曉。在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84人中,有兩位我國航空製造業的領軍人物。他們分別是航空工業瀋陽所王嚮明、航空工業製造院邢麗英。
這不僅是對航空科技人才隊伍的激勵,更是對近年來我國航空產業科技突破性進展的認可。未來,我國航空人將繼續推動航空裝備研製再上新臺階,堅持航空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
2021年11月3日舉辦的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五軸聯動數控機床S形試件檢測方法及加工精度提升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世紀90年代,為了解決數控機床驗收標準過時的問題,航空工業成飛團隊牽頭攻關。經過多年鑽研,專案團隊創新性提出了五軸聯動加工精度“S形試件” 檢測技術、基於“S形試件”的機床五軸聯動精度控制技術和五軸聯動加工工藝最佳化技術。
在一次次的考驗中,這項技術以其精準、可靠的實用性,逐漸被行業認可。“S形試件”初露崢嶸,成功解決了多項世界性難題。
“S形試件”先後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美國發明專利授權,並且在2019年,獲得國際標準化組織機床技術委員會全票透過。這意味著“S形試件”正式成為國際標準。這是有史以來,我國金屬切削領域唯一一個獲得正式立項的國際標準。
在2021年5月頒佈的2020年度科技獎的評選中,一項名為《飛機自動剎車系統關鍵技術》研究成果成功獲得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
這項由航空工業一飛院起落架控制系統設計團隊所主持開展的突破性科技成果,彌補了我國飛機自動剎車系統領域的空白。
自動剎車系統的研究,因為要求高、系統複雜,需要攻克的問題與難點相當多。而航空工業一飛院一支開始時只有16人的小團隊,“死磕”難關,經過一輪又一輪改進最佳化、十幾輪次的迭代與完善後,終於實現了自動剎車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性進展。
這意味著我國能夠成功實現飛機駕駛人工到自動操作上的轉換,為我國進一步研發與實現飛機的數字控制系統、資訊融合系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21年9月3日,我國自主研製的JL-4A/1型螺旋槳取得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成為國內首款獲得型號批准的複合材料螺旋槳。
這填補了民用複合材料螺旋槳領域研製空白,在中國螺旋槳發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
JL-4A/1型螺旋槳是配套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的複合材料螺旋槳,由航空工業惠陽設計研製,不但先後配合主機成功完成AG600飛機的陸上、水上、海上首飛,更備自動變距、定距、順回槳、防雷擊、防冰等功能和槳葉互換能力,具有環境適應性好、安全可靠性高、綜合保障能力強的特點。
JL-4A/1型螺旋槳還先後取得多項創新成果,獲得多項發明專利,榮獲第三屆中國軍民兩用技術創新應用大賽航空航天類唯一金獎。
2021年7月31日下午,中國帆船帆板奧運健兒盧雲秀勇奪女子帆板RS:X級奧運金牌。這是時隔13年後,中國代表團再次拿到帆船帆板專案奧運會金牌!當天下午,畢焜勇奪男子帆板RS:X級奧運銅牌,為中國男子帆板實現奧運獎牌零的突破!
別看這是一項海上運動,其實背後也有航空科技的助力。
對於帆船帆板比賽而言,風是力,水是路,帆是行駛的發動機。帆船帆板運動是最為複雜的體育競技運動專案之一,涉及諸多學科,其中“影響帆船帆板推進力的風帆空氣動力學和船體阻力的水動力學”最為關鍵。
2020年,在帆船帆板國家隊和航空工業氣動院自主創新科研基金的共同支援下,航空工業氣動院圍繞帆船帆板運動開展了系統的CFD計算、風洞試驗研究以及帆船帆板模擬訓練系統的研製工作,在帆船帆板特性研究、帆船帆板地面模擬系統建設和帆船訓練及試驗資料分析等三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在2021年初至奧運出徵前,航空工業氣動院利用先進的航空科技,對帆板及帆船船體受力開展了詳細的對比計算分析,為國家隊器材選擇提供了參考建議;並且為運動員在行駛區域的選擇上提供了技戰術理論支援……最終助力奧運健兒實現我國奧運成績的突破。
為了助力我國冬奧健兒在比賽中獲得更好成績,我國還將航空風洞技術運用到訓練設施建設中。
航空工業氣動院就為我國跳臺滑雪國家集訓隊量身打造了目前全球數一數二的跳臺滑雪專用科研訓練風洞。
這是目前世界上同類風洞中尺寸最大、風速控制最精密、測試功能最全面的訓練設施,在國內首次實現了將航空空氣動力學技術應用於體育科學訓練。
該風洞為跳臺滑雪專案助滑、起跳、飛行等全過程技術動作的訓練測試、資料分析和技術指導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幫助運動員更精準地改進技術動作、提高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
透過半年的風洞訓練,跳臺滑雪國家集訓隊在近期創造了新的突破,成功縮小了與國際頂尖運動員之間的差距,凸顯了科學訓練的價值。
航空工業勘察院承攬了延崇高速公路、延慶賽區綜合管廊、國家游泳中心南廣場地下冰場建設樁基檢測等冬奧會基礎設施建設專案的建設工作。
而建設工作中不乏各種難啃的“硬骨頭”。就拿延慶賽區綜合管廊來說,延慶賽區綜合管廊地處北京市延慶區海坨山下,是冬奧會期間延慶賽區造雪用水、生活用水、電力、電信的通道,被稱為賽區“生命線”;但同時,管廊全長7.5公里,垂直海拔高差達500餘米,這是我國首次在山嶺隧道中建設的綜合管廊。
在山坡陡峭的惡劣環境下,航空工業勘察院利用高精度航空測繪技術提高測量精度。在進洞竣工測量時,他們克服了機械裝置施工震動、水蒸氣、粉塵汙染、光照條件差等困難,順利完成了測量工作。
可以說,航空科技的運用,為冬奧會場館和道路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只有這些嗎?當然不止。還有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因為“過於先進”無法展示。別急,未來一定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