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越來越暖和?冬季還會很冷嗎?美國宇航局(NASA)釋出2021年全球的氣溫,讓我們是大跌眼鏡了,竟然又變得非常暖和。
當然,“暖和”也並不奇怪,不過“暖和”可能讓很多人反而覺得不正常了。整體上來說,2021年地球的整體平均氣溫不太高,是與2018年並列有記錄以來第六高的年份。
按照NASA科學家表示,2021年的全球氣溫比美國宇航局(NASA)基線期的平均溫度高 0.85 攝氏度(1.5 華氏度)。NASA使用1951年至1980年期間作為基線來比較全球溫度如何隨時間變化。所以與2018年的氣溫並列。
但是,整體可以說變暖是存在的,所以,似乎全球的氣候變化非常穩定了一樣。那是不是冬季就不會冷了呢?
其實,從季節性變化來說,如果冬季存在異常了,那麼說明“四季變化”可能也不穩定了,所以這並非是好訊息。而從我們自身的體驗情況來看,今冬短時間來看,的確不太冷,至少我國是出現了大範圍地區都是偏暖的。
雖然寒潮是連續不斷地出現過,也出現過大降溫,但是在每次大降溫之後,又出現了“極強反彈”,出現大升溫,所以最終導致我國大範圍地區出現偏暖,以至於至今我國在出現6波寒潮之後,都沒有出現偏冷。
所以,大家都說,今年的冬季太暖和了,雪很少,也不冷。並且按照氣候中心指出,預計1月整體的平均氣溫——又有可能是大範圍地區偏暖。這不得不讓人想到,氣候變化真的是令人擔憂。
雖然冬季還未結束,但是的確偏暖還是比較明顯的。就看後期是否會發生改變了。不可否認,全球變暖引發的氣候波動是越來越大,科學家們也早就說過,極端性的氣候在全球變暖背景之下只會越來越複雜。
我們需要加強對氣候的改變才行,極端氣候對人類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並且就算是短暫地變暖了,但是也有寒潮,這也說明了寒冷還是存在的,這只是氣候的波動現象,曾經可能這樣的氣候較少。但是現今變多是非常明顯的。
這不,我國新一輪的氣候轉變又要來了,冷空氣,雨雪又將出現,這個可以確定了,我國氣候中心已經發布了預警。
根據中央氣象臺指出,預計在15日至17日,新一輪的冷空氣將影響我國東部地區,那到底強不強呢?從冷空氣的發展趨勢來看,其實這波冷空氣只能說一般化,主要還是影響北方地區。
所以,2022年第一個寒潮的可能性不大,按照氣候中心指出,預計在15日夜間至17日,我國東部地區將出現4~6℃降溫,東北地區區域性可能降溫達到10度左右。
當然,有冷空氣的影響,雨雪或多或少也是存在的。在冷空氣的發展時段,我國北方以降雪為主,南方以降雨為主。在東北,西北等地最為明顯,分佈到省份的話,那就是黑吉遼、西藏,四川等地最為明顯,其他區域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而降雨就多了,南方几乎所有的省份都有分佈,其中廣西,湖南,雲南,江西等地都有中到大雨分佈,主要在16日、17日左右。
所以,本來氣候變化主要是降雨最為明顯。然而,這個氣候波動小,更強的氣候波動可能就要來了,北極超大的“紫色”漩渦正在不斷醞釀,並且北極漩渦是“連續出擊”。這引發了強氣候變化的擔憂。
不少人可能會問了,這是“超大範圍雨雪要出現”的前兆嗎?的確,我國氣候中心早就說明過,在春運期間,我國可能出現階段性的、極端性的氣候變化,所以,這有機率是其中的一個。
從超算的情況來看,北極漩渦一個接一個,在形成之後,的確可能影響我國的氣候大變化,這次預計是從西部變化開始。
在我國長期受到暖流影響之下,預計1月20日的時候,北極漩渦,南支槽等氣候現象可能出現明顯波動,會“連線”影響,可能將我國大範圍地區的暖流帶來“逆轉”,出現氣溫“冷暖交替”的局面,加上印度洋的氣流正輸送到我國,所以形成了穩定的水汽結構。
那麼多種的氣候變化可能就會出現了。當然,是否引發寒潮,這會兒還看不出來,超算給出的依然是大範圍偏暖,主要是“冷氣團的穿透”在裡面形成雨雪發展。所以,大家做好準備就行。
並且我們可以從超算情況看到,隨著氣候的轉變,冷暖氣流不斷在我國內陸進行推動,在1月20日之後,雨雪範圍在我國不斷擴大,西部的雨雪不斷往東部移動,在1月23日左右,形成一波超大面積的雨雪,南北都有雨雪分佈。
只不過北方以降雪為主,南方以降雨為主,從分佈的情況來看,的確面積很大,所以,春運期間的確有可能在冷溼氣流不斷影響之下,形成一波“超大範圍”的雨雪,同時還伴陰雨等氣候出現,可能在體感上會有一絲絲的寒冷,所以大家持續觀察,後續可能存在變化的空間站,長期預報變數大,這裡可以參考為主。
對這一波春運期間的現有情況,總結一下就是:冷暖氣流波動強,但是整體趨勢還是偏暖為主,冷氣團屬於“穿透性”為主,在暖流中交叉,雖然看到了冷流連線局面,但是“大規模逆轉偏暖”的可能性還不大,同時,雨雪激烈發展還是存在的,這個可以注意下。